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9387 阅读:4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的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包括位于高位置的卷扬机和支撑部,包括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包括第一主索道和第二主索道,所述的第一主索道上设置有第一吊篮,所述的第二主索道上设置有第二吊篮,所述卷扬机包括双卷筒,所述的双卷筒上套装有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所述的第一副索与第一吊篮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与所述的第二吊篮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的物料运输
,尤其涉及了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为了提高生产或者生活的便利,经常开展各种工程,进行工程施工。现实中,由于现实的需要,很多工程的位置都在路况复杂的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工程施工常用的物料运输方式为地面运输,但地面运输受地形限制较大,运输路径不得不依靠现有地形走向布置,导致运距过长,特别是物料运输起终点跨度、高度大,或者需要修建盘山运输便道的项目,利用地面运输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物料运输成本,不利于项目成本管控。传统的索道运输,由于其往往依靠物料的自重向较低端进行单项输送,物料运输时间较长,输送效率低下,且无法进行物料运输速度控制,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运输方式难度大、安全性差、成本高以及周期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包括位于高位置的卷扬机和支撑部,包括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包括第一主索道和第二主索道,所述的第一主索道上设置有第一吊篮,所述的第二主索道上设置有第二吊篮,所述卷扬机包括双卷筒,所述的双卷筒上套装有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所述的第一副索与第一吊篮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与所述的第二吊篮连接;其中,所述的支撑部支撑所述的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对索道部进行固定的地锚固定部;所述的双卷筒包括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副索与所述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与所述第二卷筒连接,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在双卷筒上的缠绕方式相反;所述的第一主索道和第二主索道分别设有第一起重滑车和第二起重滑车,所述的第一起重滑车与所述的第一副索连接,所述的第二起重滑车与所述的第二副索连接;所述的第一吊篮挂装在所述的第一起重滑车上,所述的第二吊篮挂设在所述的第二起重滑车上。所述的支撑部包括龙门架,所述的龙门架装设在索道部位置高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索道和第二索道采用型号为6*19-21.5的钢丝绳。所述的起重滑车采用的型号为HQG1-3.2。所述的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的绕绳容量均为300m。所述的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采用规格为6*19-11的钢丝绳。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将第一吊篮放置索道部较高一侧,把第二吊篮放置在索道部较低一侧,将第一吊篮装载物料后,由第一起重滑车将满载的第一吊篮吊起,第二起重滑车将第二吊篮吊起;步骤二,第一吊篮在第一主索道上有依靠自重下滑的趋势,同时,空载的第二吊篮在第二主索道位置较低的一端等待上行;步骤三,卷扬机通过第一副索牵制满载的第一吊篮进行下滑,同时,卷扬机通过第二副索牵引空载的第二吊篮上行;步骤四,满载的第一吊篮下降到底,空载的第二吊篮上行到顶部,卸载第一吊篮中的物料,在第二吊篮中装载物料;之后循环上述步骤。将第一吊篮和第二吊篮进行调换,即在索道部较低侧装载物料,在索道部较高侧卸载物料。在步骤一中,在第二吊篮装载索道部较高侧所需要的材料,装载材料后再被第二起重滑车吊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索道斜坡运输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通过空中直线输送物料,克服修筑临时通道对地形地被的破坏,最大限度缩小运输距离。相对于传统的索道运输,保证物料连续不断向下输送,大大缩短物料运输的等待时间,提高整个运输系统工作效率,对大跨度物料运输起到积极作用。该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副索和布置双筒卷扬机,能够有效控制物料运输速度,避免物料向下运输速度失控造成安全事故。在利用满载吊篮自重下降的同时,通过双筒卷扬机带动另一根索道上的空载吊篮上天,无需卷扬机耗费较大功率即可拉拽空载吊篮上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起重滑车;2、第一主索道;3、第一副索;4、第一定滑轮;5、第二定滑轮;6、龙门架;7、第一地锚固定部;8第二地锚固定部;9、卷扬机;10、第二副索;11、第二起重滑车;12、第一吊篮;13、第二主索道;14、第二吊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的实施例,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包括位于高位置的卷扬机和支撑部,包括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包括第一主索道2和第二主索道13,所述的第一主索道2上设置有第一吊篮12,所述的第二主索道13上设置有第二吊篮14,所述卷扬机9包括双卷筒,所述的双卷筒9上套装有第一副索3和第二副索10,所述的第一副索3与第一吊篮12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10与所述的第二吊篮14连接。其中,所述的支撑部支撑所述的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对索道部进行固定的地锚固定部。优先的,双卷筒包括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副索3与所述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10与所述第二卷筒连接,第一副索3和第二副索10在双卷筒上的缠绕方式相反。优先的,第一主索道2和第二主索道13分别设有第一起重滑车和第二起重滑车,所述的第一起重滑车与所述的第一副索3连接,所述的第二起重滑车与所述的第二副索10连接。优先的,第一吊篮12挂装在所述的第一起重滑车上,所述的第二吊篮14挂设在所述的第二起重滑车上。优先的,支撑部包括龙门架,所述的龙门架装设在索道部位置高的一端。优先的,第一索道和第二索道采用型号为6*19-21.5的钢丝绳。优先的,第一起重滑车和第二起重滑车采用的型号均为HQG1-3.2。优先的,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的绕绳容量均为300m。优先的,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采用规格为6*19-11的钢丝绳。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的使用方法,如图1所示:步骤一,首先将第一吊篮放置索道部较高一侧,把第二吊篮放置在索道部较低一侧,将第一吊篮装载物料后,由第一起重滑车将满载的第一吊篮吊起,第二起重滑车将第二吊篮吊起。步骤二,第一吊篮在第一主索道上有依靠自重下滑的趋势,同时,空载的第二吊篮在第二主索道位置较低的一端等待上行。满载吊篮在索道部较高一侧通过起重滑车挂在第一主索道上,受索道两端高差影响,在物料和吊篮总重影响下,在索道部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包括位于高位置的卷扬机和支撑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包括第一主索道和第二主索道,所述的第一主索道上设置有第一吊篮,所述的第二主索道上设置有第二吊篮,所述卷扬机包括双卷筒,所述的双卷筒上套装有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所述的第一副索与第一吊篮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与所述的第二吊篮连接;/n其中,所述的支撑部支撑所述的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对索道部进行固定的地锚固定部;/n所述的双卷筒包括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副索与所述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与所述第二卷筒连接,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在双卷筒上的缠绕方式相反;/n所述的第一主索道和第二主索道分别设有第一起重滑车和第二起重滑车,所述的第一起重滑车与所述的第一副索连接,所述的第二起重滑车与所述的第二副索连接;/n所述的第一吊篮挂装在所述的第一起重滑车上,所述的第二吊篮挂设在所述的第二起重滑车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包括位于高位置的卷扬机和支撑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包括第一主索道和第二主索道,所述的第一主索道上设置有第一吊篮,所述的第二主索道上设置有第二吊篮,所述卷扬机包括双卷筒,所述的双卷筒上套装有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所述的第一副索与第一吊篮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与所述的第二吊篮连接;
其中,所述的支撑部支撑所述的索道部,所述的索道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对索道部进行固定的地锚固定部;
所述的双卷筒包括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副索与所述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的第二副索与所述第二卷筒连接,第一副索和第二副索在双卷筒上的缠绕方式相反;
所述的第一主索道和第二主索道分别设有第一起重滑车和第二起重滑车,所述的第一起重滑车与所述的第一副索连接,所述的第二起重滑车与所述的第二副索连接;
所述的第一吊篮挂装在所述的第一起重滑车上,所述的第二吊篮挂设在所述的第二起重滑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包括龙门架,所述的龙门架装设在索道部位置高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索道和第二索道采用型号为6*19-21.5的钢丝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索道斜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重滑车采用的型号为HQG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咏梅严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