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改珍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67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银耳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包括分散拍打机构,底脚,精选机构,进料口和控制屏;分散拍打机构底端左前部设置有底脚;分散拍打机构顶部右侧设置有精选机构;精选机构顶端中前部设置有进料口;精选机构右前部设置有控制屏。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将团状绒棉分离打散,同时将其与棉籽壳分类收集,可以人工自动选择配比量与多种肥料拌料均匀混合,拌料后绒棉和棉籽壳分布均匀,之间所覆的肥料均匀,银耳后期成长快且比例统一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银耳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银耳是担子菌门、银耳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真菌的子实体,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银耳作为我国传统的食用菌,历来都是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的食物,其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银耳多糖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银耳栽培时可用棉籽壳作为主要基料,需要与多种肥料均匀混合后装袋蒸煮,但是由于棉籽壳是棉籽经过剥壳机分离后剩下的外壳,在批量收集时,短绒灰尘和下脚料纤维极细容易揉集成面包肉松团状且大块,与多种肥料拌料混合不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包括底脚(2),进料口(4)和控制屏(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散拍打机构(1)和精选机构(3);分散拍打机构(1)底端左前部设置有底脚(2);分散拍打机构(1)顶部右侧设置有精选机构(3);精选机构(3)顶端中前部设置有进料口(4);精选机构(3)右前部设置有控制屏(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包括底脚(2),进料口(4)和控制屏(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散拍打机构(1)和精选机构(3);分散拍打机构(1)底端左前部设置有底脚(2);分散拍打机构(1)顶部右侧设置有精选机构(3);精选机构(3)顶端中前部设置有进料口(4);精选机构(3)右前部设置有控制屏(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散拍打机构(1)包括舱体(101),第一存放箱(102),第二存放箱(103),第三存放箱(104),转接口(105),倒L管体(106),第一风机(107),第一轴杆(108),第一传动轮(109),第一打散杆(1010),第二传动轮(1011),第三传动轮(1012),第二轴杆(1013),第二打散杆(1014),固定盘架(1015),内轴杆架(1016)和拍打板块(1017);舱体(101)内左侧设置有第一存放箱(102);舱体(101)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存放箱(103);舱体(101)内右侧设置有第三存放箱(104);舱体(101)右上方后侧设置有转接口(105);舱体(101)顶部左侧设置有倒L管体(106);倒L管体(106)左顶部设置有第一风机(107);倒L管体(106)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一轴杆(108);第一轴杆(108)后中部设置有第一传动轮(109),并且第一传动轮(109)轴心与舱体(101)相连接;第一轴杆(108)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一打散杆(1010);第一传动轮(109)左侧与第二传动轮(1011)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轮(1011)轴心与舱体(10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1011)右下方与第三传动轮(1012)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轮(1012)轴心与舱体(10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1011)前端轴心与第二轴杆(1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轴杆(1013)前后端轴心均与舱体(10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1012)前端轴心设置有固定盘架(1015),并且固定盘架(1015)前后端均与舱体(101)相连接;第二轴杆(1013)左端中部设置有第二打散杆(1014);固定盘架(1015)中部与内轴杆架(1016)进行转动连接;内轴杆架(1016)内右侧与拍打板块(1017)进行转动连接;舱体(101)底端左前部与底脚(2)相连接;倒L管体(106)顶部右侧与精选机构(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109)右上方与精选机构(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精选机构(3)包括精选舱(301),撩拨机构(302),第一锥齿轮(303),第二锥齿轮(304),第四传动轮(305),第五传动轮(306),第六传动轮(307),电机(308),第七传动轮(309),固定架(3010),第二风机(3011),过滤网(3012),楔形块(3013),异形管体(3014),挡板(3015),第八传动轮(3016)和扇叶(3017);精选舱(301)顶端中部设置有撩拨机构(302);精选舱(301)左端中顶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303),并且第一锥齿轮(303)右侧轴心与撩拨机构(302)相连接;精选舱(301)顶端后左上方设置有第四传动轮(305);精选舱(301)右端中顶部设置有第五传动轮(306),并且第五传动轮(306)左侧轴心与撩拨机构(302)相连接;精选舱(301)顶端中后侧与电机(308)进行螺栓连接;精选舱(301)底端右中部设置有第七传动轮(309),并且第七传动轮(309)上方与第五传动轮(306)相连接;精选舱(301)右前部与固定架(3010)进行焊接;精选舱(301)顶端左前部与第二风机(3011)进行螺栓连接;精选舱(301)内底中部设置有过滤网(3012);精选舱(301)内左底部设置有楔形块(3013);精选舱(301)底部设置有异形管体(3014);第一锥齿轮(303)后侧与第二锥齿轮(304)相互啮合,并且第二锥齿轮(304)后侧轴心与第四传动轮(305)相连接;第五传动轮(306)后下方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改珍
申请(专利权)人:夏改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