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开闭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639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户外开闭所,包括所体以及所体水平方向内表壁上嵌设的装载板,所述装载板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集热板,所述所体的底部内表壁上且位于集热板与所体后端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心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旋转叶之间通过第一齿轮转动连接,所述所体的上端面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后表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涡轮,所述所体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气缸和推板的设置,可使得移动板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升降板的设置,可使得移动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使得升降杆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实现了对所体高度调节的效果。

Outdoor switching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户外开闭所
本技术涉及开闭所
,尤其涉及户外开闭所。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输、配、变网的全面改造与发展,各地的开闭所大量增加,开闭所位于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下一级,是将高压电力分别向周围的用电单位供电的电力设施。它不仅是配电网底层最基本的单元,更是电力由高压向低压输送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户外开闭所通常是固定在水泥块上,高度不可调节,使得积水容易进入到所体的内部,影响内部电器元件的使用,其次,传统的户外开闭所缺少散热装置,所体内部的高温同样也会影响电器元件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积水容易进入到所体内部和所体内部缺少散热装置的问题,而提出的户外开闭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户外开闭所,包括所体以及所体水平方向内表壁上嵌设的装载板,所述装载板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集热板,所述所体的底部内表壁上且位于集热板与所体后端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心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旋转叶之间通过第一齿轮转动连接,所述所体的上端面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后表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涡轮,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贯穿套筒和所体的内表壁并延伸至套筒的内腔焊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涡轮之间通过第三齿轮转动连接,所述所体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旋转叶与所体的竖直方向内表壁之间通过限位套焊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壳体,所述升降壳体内腔中心处两侧设置的移动板与升降壳体内表壁之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顶部焊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壳体与底座之间通过升降杆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升降杆与升降板之间通过滚轮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升降壳体的顶部内表壁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面焊接有推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推板的水平端两侧通过滚轮与移动板之间滑动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气缸和推板的设置,可使得移动板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升降板的设置,可使得移动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使得升降杆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实现了对所体高度调节的效果。2、本技术中,通过涡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设置,可使得转动杆发生转动,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的设置,可使得转动杆的转动时候,旋转叶发生转动,通过旋转叶的转动可实现对集热板降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户外开闭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户外开闭所的升降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户外开闭所的所体侧视剖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户外开闭所的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所体;2、套筒;3、涡轮;4、升降机构;401、升降壳体;402、滑槽;403、移动板;404、推板;405、升降板;406、底座;407、气缸;408、升降杆;5、装载板;6、集热板;7、限位套;8、第一齿轮;9、旋转叶;10、第二齿轮;11、转动杆;12、第三齿轮;13、第四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户外开闭所,包括所体1以及所体1水平方向内表壁上嵌设的装载板5,装载板5用于对电器元件的固定,装载板5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集热板6,所体1的底部内表壁上且位于集热板6与所体1后端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的中心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与旋转叶9之间通过第一齿轮8转动连接,第二齿轮10可通过卡齿使得第一齿轮8发生转动,所体1的上端面焊接有套筒2,套筒2的后表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涡轮3,涡轮3在感受到流动的空气时,会发生转动,转动杆11的顶部贯穿套筒2和所体1的内表壁并延伸至套筒2的内腔焊接有第四齿轮13,第四齿轮13与涡轮3之间通过第三齿轮12转动连接,第三齿轮12的转动可使得第四齿轮13发生转动,所体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4。具体的,如图3所示,旋转叶9与所体1的竖直方向内表壁之间通过限位套7焊接,限位套7其到对旋转叶9固定的效果,防止其发生偏移。具体的,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壳体401,升降壳体401内腔中心处两侧设置的移动板403与升降壳体401内表壁之间通过滑槽402滑动连接,移动板403的顶部焊接有升降板405,升降壳体401与底座406之间通过升降杆408连接,移动板403可在滑槽402的内部进行滑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升降杆408与升降板405之间通过滚轮滑动连接,升降板405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使得升降杆408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升降壳体401的顶部内表壁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407,气缸407的下端面焊接有推板404,气缸407可推动推板404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推板404的水平端两侧通过滚轮与移动板403之间滑动连接,推板404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移动板403向水平两侧运动。工作原理:使用时,在需要对所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打开气缸407,气缸407推动推板404向升降壳体401的底部内表壁处运动,推板404Ian高升降壳体401的底部内表壁处运动使得移动板403带动升降板405向水平两侧运动,升降板405向水平两侧的运动使得升降杆408带动底座406向顶部运动,底座406向顶部运动可实现对所体1高度的调节,在涡轮3感受到流动的气流时发生转动,涡轮3的转动通过第三齿轮12和第四齿轮13使得转动杆11发生转动,转动杆11的转动通过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0使得旋转叶9发生转动,旋转叶9的转动可实现对集热板6降温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散热方式更加环保、更加节约资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户外开闭所,包括所体(1)以及所体(1)水平方向内表壁上嵌设的装载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板(5)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集热板(6),所述所体(1)的底部内表壁上且位于集热板(6)与所体(1)后端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的中心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与旋转叶(9)之间通过第一齿轮(8)转动连接,所述所体(1)的上端面焊接有套筒(2),所述套筒(2)的后表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涡轮(3),所述转动杆(11)的顶部贯穿套筒(2)和所体(1)的内表壁并延伸至套筒(2)的内腔焊接有第四齿轮(13),所述第四齿轮(13)与涡轮(3)之间通过第三齿轮(12)转动连接,所述所体(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户外开闭所,包括所体(1)以及所体(1)水平方向内表壁上嵌设的装载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板(5)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集热板(6),所述所体(1)的底部内表壁上且位于集热板(6)与所体(1)后端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的中心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与旋转叶(9)之间通过第一齿轮(8)转动连接,所述所体(1)的上端面焊接有套筒(2),所述套筒(2)的后表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涡轮(3),所述转动杆(11)的顶部贯穿套筒(2)和所体(1)的内表壁并延伸至套筒(2)的内腔焊接有第四齿轮(13),所述第四齿轮(13)与涡轮(3)之间通过第三齿轮(12)转动连接,所述所体(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开闭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9)与所体(1)的竖直方向内表壁之间通过限位套(7)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碎国陈先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沪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