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5621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芯体,每个第一芯体由至少两根芯线形成;第一芯体外侧套设有内绝缘层形成第二芯体,其中一个第二芯体外侧复合有光纤测温带,光纤测温带沿着第二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芯体和光纤测温带上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电热丝、绝缘层、编织层和加强层,绝缘层上设置有局部切口,在局部切口处将电热丝通过切口焊点并联焊接在一起;光纤测温带和光纤测温系统连接,光纤测温系统能够检测并联电热带上任意位置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光纤测温系统与并联电热带相结合,可以通过光纤测温系统查看并联电热带任意位置的温度情况,当发生故障时可以精准地找出故障点。

Parallel electric tropics with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
本技术涉及集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
技术介绍
电热带在工业领域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建筑、钢铁、电力等行业的输送管线和储罐的保温、抗凝、防冻等领域普遍应用;尤其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储油罐和长输管线上,电热带具有明显优势。其不足之处在于:电热带长度取决于被加热体的长度,有时距离很长,一旦某一点发生故障,很难准确判断故障点,若是埋地管线,难度就更大。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故障点,就无法及时维修,导致整条电热带不能正常工作,造成被输送的介质凝固,给生产带来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以解决现有并联电热带不能准确判断故障点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的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芯体,每个所述第一芯体由至少两根芯线形成;所述第一芯体外侧套设有内绝缘层形成第二芯体,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芯体外侧复合有光纤测温带,所述光纤测温带沿着所述第二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芯体和所述光纤测温带上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电热丝、绝缘层、编织层和加强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局部切口,在所述局部切口处将所述电热丝通过切口焊点并联焊接在一起;所述光纤测温带和光纤测温系统连接,所述光纤测温系统能够检测并联电热带上任意位置的温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线采用镀锡铜线,每个所述第一芯体由19根芯线绞合而成,所述第一芯体的截面呈正六边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测温带采用挤塑方式成型,并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芯体挤压复合在一起。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体有三个,并排设置,所述光纤测温带贴靠在最中间的所述第二芯体的一侧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绝缘层采用F46树脂,厚度为0.35mm。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护套层采用F46树脂,厚度为0.3mm。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热丝呈螺旋形缠绕在所述内护套层和所述绝缘层之间且沿长度方向按相等螺旋间距依次定位在所述局部切口处,所述电热丝的直径为0.12mm,所述螺旋间距为1mm。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编织层采用6股铝镁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铝镁合金丝的直径为0.15mm。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采用F46树脂,厚度为0.5mm;所述加强层采用F46树脂,厚度为0.5mm。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测温系统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将光纤测温系统与并联电热带相结合,并联电热带在运行时可以通过光纤测温系统查看并联电热带任意位置的温度情况从而判断并联电热带的运行状态,当发生故障时可以精准地找出故障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纤测温带;2、芯线;3、内绝缘层;4、内护套层;5、电热丝;6切口焊点;7、绝缘层;8、编织层;9、加强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芯体,每个第一芯体由至少两根芯线2形成;第一芯体外侧套设有内绝缘层3形成第二芯体,其中一个第二芯体外侧复合有光纤测温带1,光纤测温带1沿着第二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芯体和光纤测温带1上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4、电热丝5、绝缘层7、编织层8和加强层9,绝缘层7上设置有局部切口,在局部切口处将电热丝5通过切口焊点6并联焊接在一起;光纤测温带1和光纤测温系统连接,光纤测温系统能够检测并联电热带上任意位置的温度。其中,芯线2采用镀锡铜线,每个第一芯体由19根芯线2绞合而成,第一芯体的截面呈正六边形。其中,光纤测温带1采用挤塑方式成型,并且和其中一个第二芯体挤压复合在一起。采用挤塑方式单独制造光纤测温带1,不会因为光纤测温带1制造不合格而导致整个并联电热带不合格,提高了产品良率;采用挤压复合方式将光纤测温带1沿着第二芯体的长度方向和第二芯体贴靠在一起,贴靠牢固,结构稳定。其中,内绝缘层3采用F46树脂(聚全氟乙丙烯),厚度为0.35mm。其中,第二芯体有三个,并排设置,光纤测温带1贴靠在最中间的第二芯体的一侧设置。其中,内护套层4采用F46树脂(聚全氟乙丙烯),厚度为0.3mm。其中,电热丝5呈螺旋形缠绕在内护套层4和绝缘层7之间且沿长度方向按相等螺旋间距依次定位在局部切口处,电热丝5的直径为0.12mm,螺旋间距为1mm。其中,绝缘层7采用F46树脂(聚全氟乙丙烯),厚度为0.5mm。其中,编织层8采用6股铝镁合金丝编织而成,铝镁合金丝的直径为0.15mm。其中,加强层9采用F46树脂(聚全氟乙丙烯),厚度为0.5mm。其中,光纤测温系统采用分布式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芯体,每个所述第一芯体由至少两根芯线形成;所述第一芯体外侧套设有内绝缘层形成第二芯体,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芯体外侧复合有光纤测温带,所述光纤测温带沿着所述第二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芯体和所述光纤测温带上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电热丝、绝缘层、编织层和加强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局部切口,在所述局部切口处将所述电热丝通过切口焊点并联焊接在一起;所述光纤测温带和光纤测温系统连接,所述光纤测温系统能够检测并联电热带上任意位置的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芯体,每个所述第一芯体由至少两根芯线形成;所述第一芯体外侧套设有内绝缘层形成第二芯体,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芯体外侧复合有光纤测温带,所述光纤测温带沿着所述第二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芯体和所述光纤测温带上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电热丝、绝缘层、编织层和加强层,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局部切口,在所述局部切口处将所述电热丝通过切口焊点并联焊接在一起;所述光纤测温带和光纤测温系统连接,所述光纤测温系统能够检测并联电热带上任意位置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采用镀锡铜线,每个所述第一芯体由19根芯线绞合而成,所述第一芯体的截面呈正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测温带采用挤塑方式成型,并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芯体挤压复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光纤测温系统的并联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体有三个,并排设置,所述光纤测温带贴靠在最中间的所述第二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大洋高科热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