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pack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45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8:39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pack装置,包括壳体和放置于壳体中的电池组,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池组进行限位的限位档条,限位档条与壳体之间滑动连接;限位档条与相应连接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缆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将壳体中线缆连接的接线机构,接线机构通过绝缘件固定于壳体上,所述限位档条为U型折弯件,U型折弯件通过U型槽与相应壳体侧壁形成第一通道,限位档条的一折弯面上开设有腰孔,所述限位档条通过腰孔与壳体移动连接;实现了壳体内外线缆的有序、隐蔽布线,同时电池组通过大容量电池代替小容量电池,实现储能能力的提高。

A battery pack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pack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的pack方式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pack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储能技术的不成熟,电能难以存储,所以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电网通过调度的手段来保证电能的实时平衡。而当今社会,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微电网大规模发展、智能电网如火如荼规划的背景下,各种新的问题逐渐凸显,移动储能系统越来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协调个部门运作并能进行储存电能的储能集装箱应运而生。传统储能集装箱一般采用小电池成组,因单个电池工作电流较小,电池之间一般采取点状等简单灵活的接线方式。而大容量电池由于其流较大,传统的点状接线方式已不满足需求。接线方式的明显区别造成传统pack方式不适用于大容量电池。另一方面传统pack装置之间的电池组的线缆是均在壳体外进行连接,容易造成维护人员触电等安全风险,而且使得整个电池架杂乱、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pack装置,实现壳体内外线缆的有序、隐蔽布线。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pack装置,包括壳体和放置于壳体中的电池组,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池组进行限位的限位档条,限位档条与壳体之间滑动连接;限位档条与相应连接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缆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将壳体中线缆连接的接线机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档条为U型折弯件,U型折弯件通过U型槽与相应壳体侧壁形成第一通道。进一步地,限位档条的一折弯面上开设有腰孔,所述限位档条通过腰孔与壳体移动连接,所述限位档条的另一折弯面上设置有与电池组接触缓冲条,腰孔与缓冲条分别设置于两相邻折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档条包括第一限位档条和第二限位档条,两第二限位档条滑动固定于壳体的两相对侧壁上,第一限位档条设置于壳体的另一侧壁上。进一步地,壳体一外侧壁连接有面板,面板与第一限位档条对应设置,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通孔,面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配合的接线盖板;接线盖板上设置有拉手。进一步地,壳体一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档条均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上。进一步地,在与第二限位档条连接的壳体侧壁上开设有穿线孔和第一散热孔,穿线孔和第一散热孔均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穿线孔靠近面板设置。进一步地,面板相对两侧设置有接耳,接耳上开设有接耳固定孔,面板通过接耳固定孔可拆卸连接于壳体上。进一步地,壳体的两相对侧壁上开设有卡槽,壳体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通过卡槽与壳体卡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pack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中提供的一种电池pack装置,实现线缆的有序、隐蔽布线,可以使用大容量电池代替传统的小容量电池,提高了电池组的储能能力;壳体中的线缆通过接线机构的汇合转接,实现pack装置间的电池组的有效连接,避免了传统电池组之间连接时,众多线缆在壳体外部连接的缺陷,使得整个电池架美观;U型限位档条的设计使得线缆能有效放置于第一通道中,实现线缆的有序布置;缓冲条的设置使得电池组放置时不会与限位档条或者壳体的侧壁直接接触,避免了运输或者电池组运行过程中由于接触碰撞,造成电池组损伤的缺陷;多个pack装置中的电池组间的线缆通过第一通孔实现彼此之间的线缆连接,在第一通孔处,匹配设置接线盖板,以将两相邻pack装置之间的连接线缆被隐藏,不仅实现了隐蔽布线的目的,而且避免了维护人员触电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池pack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限位档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pack装置装配于电池架上的装配示意图;其中,1-壳体,2-面板,3-第一限位档条,4-第二限位档条,5-接耳,6-接线盖板,7-腰孔,8-缓冲条,11-穿线孔,12-散热孔,13-第一固定孔,14-卡槽,15-限位槽,21-第一螺纹孔,51-第三固定孔,52-第四固定孔,61-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中在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pack装置,包括壳体1和放置于壳体1中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池组进行限位的限位档条,限位档条与壳体1之间滑动连接;限位档条与相应连接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缆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将壳体1中线缆连接的接线机构。电池组放置于壳体1中后,为了将电池组中的电池进行串/并联设置,需要对各个电池的正负极进行相应连接,同时一个电池架上一般将设置多个该pack装置,如图3所示,通过将多个pack装置中的电池组进行连接,以实现对用电器件的有效供电,因此本申请中,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第一通道,将电池内部的线缆有顺序的放置于第一通道内,避免了壳体1内部电池的杂乱连接;同时在第一通道中设置接线机构,该接线结构可以为接线端子、转接头、转接端子等能实现将多个线缆进行汇合,然后能以对应需求进行输出的结构即可,使用时,一般将多线缆通过接线机构进行汇合,然后以较少量的线缆输出,一方面简化了多个pack装置中电池组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避免壳体1内的线缆均拉出壳体然后进行相应的连接的缺陷,使得整个电池架美观。为了避免接线机构与壳体之间发生联电的可能性,在第一通道中开设第一固定孔13,接线机构通过绝缘件固定于壳体1内,绝缘件为能在允许电压下能隔绝电能传递的部件,例如绝缘胶带、橡胶、塑料、陶瓷等。因单个电池工作电流较小,电池之间一般采取点状等简单灵活的接线方式,因此传统储能集装箱一般采用小电池组,传统储能集装箱当采用大电池组时,由于其电流较大,需要将采用点状等简单灵活的接线方式已不能满足集装箱的正常使用,而本装置不仅可以使用小容量电池组,也可以使用大容量电池组,采用接线机构将电池pack装置中的线缆转接,降低了使用点状等简单灵活的接线方式接线的接线电阻。以上电池组中电池可以为小容量电池、也可以为大容量电池,当采用以上pack装置进行大容量电池成组时,一方面在同样的占用空间下,提高了电池组的储能能力,另一方面减少了线缆的数量,便于相应线缆的隐蔽化布置。如图1和2所示,限位档条可以设置成与壳体1可移动连接的形式、也可以设置成与壳体固定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pack装置,包括壳体(1)和放置于壳体(1)中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池组进行限位的限位档条,限位档条与壳体(1)之间滑动连接;/n限位档条与相应连接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缆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将壳体(1)中线缆连接的接线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pack装置,包括壳体(1)和放置于壳体(1)中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池组进行限位的限位档条,限位档条与壳体(1)之间滑动连接;
限位档条与相应连接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线缆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将壳体(1)中线缆连接的接线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pack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档条为U型折弯件,U型折弯件通过U型槽与相应壳体(1)侧壁形成第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pack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档条的一折弯面上开设有腰孔(7),所述限位档条通过腰孔(7)与壳体(1)移动连接,所述限位档条(4)的另一折弯面上设置有与电池组接触缓冲条(8),腰孔(7)与缓冲条(8)分别设置于两相邻折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池pack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档条包括第一限位档条(3)和第二限位档条(4),两第二限位档条(4)滑动固定于壳体(1)的两相对侧壁上,第一限位档条(3)设置于壳体(1)的另一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pack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强于前锋王昆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市艾尔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