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99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测量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准仪,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水准仪本体和三脚架,所述三脚架包括底座和三根支撑杆,所述水准仪本体的下侧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底座通过固定件相连;所述支撑杆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以及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端与底座铰接、下端面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中心处设有贯穿第一螺杆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螺孔配合的第二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操作人员在更换测量点时搬运三脚架的功能。

A le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准仪
本技术涉及工程测量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准仪。
技术介绍
水准仪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64204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准仪,它包括仪器本体和三脚架,仪器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三脚架的上端设有台座,台座上设有与底座适配的卡槽;底座中水平方向穿插有一根锁杆,锁杆滑动连接于底座内;锁杆的端面与底座的侧壁处于同一平面且底座内设有对锁杆产生维持该状态趋势的复位弹簧,所述卡槽的内壁对应锁杆的一端设有供锁杆插入的锁槽,所述卡槽的内壁对应锁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推动锁杆的顶杆,所述顶杆延伸出台座并连接有摇柄。上述水准仪的三脚架由三根固定长度的支撑杆组成,支撑杆的长度不可调节。现有技术中有些水准仪的三脚架虽可调节,但其调节范围一般较小,支撑杆收缩成最短后的长度仍较长,操作人员在更换测量点时,支撑杆不方便装入手提箱中运移而只能手持移动,特别是在空间狭小的环境中,支撑杆由于长度较长易碰到行人而不便运移,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水准仪,具有方便操作人员在更换测量点时搬运三脚架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准仪,包括水准仪本体和三脚架,所述三脚架包括底座和三根支撑杆,所述水准仪本体的下侧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底座通过固定件相连;所述支撑杆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以及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端与底座铰接、下端面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中心处设有贯穿第一螺杆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螺孔配合的第二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测量点时,先旋转第三定位杆使第二螺杆与第二螺孔分离,再旋转第二定位杆使第一螺杆和第一螺孔分离,从而将支撑杆拆分成三段,减小了三脚架的整体长度,人们在手持支撑杆运输时不易触碰到行人,此外,人们还可将三脚架拆分后放入箱体中,方便搬运。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螺纹连接,拆装时无需借助其他安装工具,方便快捷,并且人们还可通过控制第一螺杆和第一螺孔或第二螺杆和第二螺孔的配合深度来调节支撑杆的长度,方便水准仪本体测量不同高度的物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的横截面均呈方形且形状和大小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各侧面的棱角处增大了人手与其的摩擦力,使得人们在旋转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时手掌不易与其相对发生相对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的侧壁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块,当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的边线平齐时,各导向块的中轴线共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通过肉眼观察各导向块是否共线以判断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的侧面是否对齐,方便人们直观判断支撑杆的安装状态并及时调整,从而避免人手在沿支撑杆移动时被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的凸出尖角刺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的侧壁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通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组装到位后,人们可通过旋动紧固螺栓使其杆部抵紧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从而提高了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连接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下端面设有三个定位座,三个定位座分别和底座的下端面形成连接槽,三个连接槽分别和三根第一定位杆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分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后,将三个第一定位杆分别转至三个连接槽中并使其过盈配合,在提高第一定位杆的稳定性的同时减小了三脚架的占用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连接在底座的中心处的丝杆、固定在丝杆侧壁上的固定板以及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固定板位于安装板和底座之间,所述转轴的下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限制水准仪本体转动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脚架安装到位后,人们可通过转动丝杆使固定板、安装板和水准仪本体上下移动,通过将安装板以转轴为圆心转动调节水准仪本体的角度,调节到位后,再通过限位件使水准仪本体停止转动,从而使人们在微调水准仪本体时无需反复移动三脚架,省力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的下端固定有直径大于丝杆的转柄,所述转柄的侧壁上设有防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通过转柄带动丝杆转动,防滑槽增大了人手与转柄的摩擦力,使人手在转动转柄时不易与其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和设于固定杆上端面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大于安装板的直径且与安装板同轴,所述限位环的侧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孔高度平齐的定位槽,所述限位杆穿过其中一个限位孔伸入定位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准仪本体转动到位时,将限位杆穿过与定位槽最相近的限位孔后再嵌入定位槽中,此时安装板受到限位杆的限制不能继续转动,从而使水准仪本体的角度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内壁上沿定位槽的深度方向分布有多个防脱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在限位杆插入定位槽时受压变形并夹紧限位杆,使得限位杆不易与定位槽分离,防脱齿增大了橡胶圈与限位杆的摩擦力,进一步限制了限位杆脱离定位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更换测量点时,人们可通过旋转第三定位杆使第二螺杆与第二螺孔分离、旋转第二定位杆使第一螺杆与第一螺孔分离,从而将支撑杆拆分成三段,减小了三脚架的长度,方便人们将三脚架装入箱体中运移,并且在手持支撑杆行走时不易碰到行人;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装;2.人们可通过手柄旋转丝杆以驱动水准仪本体上下移动、通过转动安装板使水准仪本体周向转动,微调水准仪本体的测量位置时无需搬运三脚架,省力方便;限位杆穿过限位孔后伸入定位槽时能够限制水准仪本体转动,橡胶圈和防脱齿使限位杆不易与定位槽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支撑杆爆炸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限位杆与定位槽分离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水准仪本体;2、三脚架;3、底座;4、支撑杆;5、安装板;6、固定件;7、丝杆;8、固定板;9、转轴;10、转柄;11、防滑槽;12、限位件;13、限位杆;14、限位环;15、限位孔;16、定位槽;17、橡胶圈;18、防脱齿;19、第一定位杆;20、第二定位杆;21、第三定位杆;22、第一螺孔;23、第一螺杆;24、第二螺孔;25、第二螺杆;26、插接部;27、定位座;28、连接槽;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准仪,包括水准仪本体(1)和三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脚架(2)包括底座(3)和三根支撑杆(4),所述水准仪本体(1)的下侧固定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和底座(3)通过固定件(6)相连;所述支撑杆(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定位杆(19)、第二定位杆(20)以及第三定位杆(21),所述第一定位杆(19)的上端与底座(3)铰接、下端面设有第一螺孔(22),所述第二定位杆(20)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螺孔(22)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23);所述第二定位杆(20)的中心处设有贯穿第一螺杆(23)的第二螺孔(24),所述第三定位杆(21)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螺孔(24)配合的第二螺杆(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准仪,包括水准仪本体(1)和三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脚架(2)包括底座(3)和三根支撑杆(4),所述水准仪本体(1)的下侧固定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和底座(3)通过固定件(6)相连;所述支撑杆(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定位杆(19)、第二定位杆(20)以及第三定位杆(21),所述第一定位杆(19)的上端与底座(3)铰接、下端面设有第一螺孔(22),所述第二定位杆(20)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螺孔(22)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23);所述第二定位杆(20)的中心处设有贯穿第一螺杆(23)的第二螺孔(24),所述第三定位杆(21)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螺孔(24)配合的第二螺杆(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9)、第二定位杆(20)和第三定位杆(21)的横截面均呈方形且形状和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9)、第二定位杆(20)和第三定位杆(21)的侧壁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块(31),当第一定位杆(19)、第二定位杆(20)和第三定位杆(21)的边线平齐时,各导向块(31)的中轴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9)和第二定位杆(20)的侧壁上均设有通孔(29),所述通孔(29)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通孔(29)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雪雪陈建辉杨昌昌唐宗飘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