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线束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477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线束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是先提供一线束,所述线束具有一第一段部,对所述线束的一第一段部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接着在所述第一段部表面进行涂胶以包覆形成一胶合层,最后在所述胶合层外成型一外模;所述胶合层设置于所述线束的表面与所述外模之间,使所述线束与所述外模紧密粘合,进而使得所述外模与所述线束的表面间藉由所述胶合层紧密接合而不会剥落或形成缝隙,让所述外模与线束表面连接处密封,达到避免液体由接合处渗入之目的。

Waterproof wire harnes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防水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0所示,传输线产品常在线材21的绝缘层外另设置一外模22,以达成特定的保护、固定等目的。所述外模22可根据不同的需求目的制成不同之形状。一般来说,线材21与外模22的组合是以注塑方式将所述外模22成型于线材21的绝缘层外。惟所述外模22的材料与线材21表面间的粘着性不佳,因此成型之后所述外模22与所述线材21表面间容易剥落而形成缝隙,使得液体能够渗入所述外模22,且可能进一步使得液体渗入线材21内的导线或所述线材21与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处而导致电子装置损坏。故现有技术的线束及其制造方法势必须进行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的线束与外模间容易剥离产生缝隙,一方面,本创作提供一种防水线束,所述防水线束包含有一线束、一胶合层及一外模。所述线束具有一第一段部,且所述第一段部受一清洁处理。所述胶合层包覆所述线束的第一段部的表面,而所述外模成形于所述胶合层外,且包覆所述胶合层。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在该防水线束中,所述线束的一端设置有一传输埠,且所述线束与所述传输埠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一段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在该防水线束中,所述外模具有沿所述线束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外环凸肋。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在该防水线束中,所述线束包含:一第一传输线及二第二传输线,所述二第二传输线的其中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一端形成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及所述二第二传输线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一段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在该防水线束中,所述胶合层为一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胶合层。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一线束,所述线束具有一第一段部;对所述线束的第一段部表面进行一清洁处理;在所述第一段部表面进行涂胶以包覆形成一胶合层;在所述胶合层外成型一外模。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在该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清洁处理为一等离子清洁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在该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外模以注塑方式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该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设置一传输埠于所述线束的一端,且所述线束设置有所述传输埠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段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在该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提供一线束的步骤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一第一传输线及二第二传输线,所述二第二传输线的其中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一端形成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及所述二第二传输线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一段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在该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胶合层为一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胶合层。由于所述胶合层形成于所述线束及所述外模之间,使得所述外模与所述线束的表面间藉由所述胶合层紧密接合而不会剥落产生缝隙并形成密封,达到避免液体由接合处渗入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创作防水线束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创作防水线束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创作防水线束的线束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创作防水线束的线束及胶合层外观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创作防水线束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创作防水线束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线束外观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创作防水线束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线束及胶合层外观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创作防水线束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创作防水线束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习有的线材及外模的外观立体示意图。主要附图标号说明:11线束;110第一段部;111传输线;1111导线;1112绝缘层;111A第一传输线;111B第二传输线;112连接埠;12胶合层;13外模;131外环凸肋;132环型凹槽;14第一外模;21线材;22外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本创作提供一种防水线束及其制造方法,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防水线束包含有一线束11、一胶合层12及一外模13。所述胶合层12设置于所述线束11的一第一段部110的表面,而所述外模13成形于所述胶合层12外。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一线束11,所述线束具有一第一段部110(S201);对所述线束的110第一段部110表面进行一清洁处理(S202);在所述第一段部110表面进行涂胶以包覆形成一胶合层12(S203);在所述胶合层12外成型一外模13(S204)。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防水线束的制造方法是先对所述线束11的第一段部110进行清洁处理,以移除所述第一段部110表面沾附的溶剂、油脂等污染物,确保下一步骤的胶合层12与所述线束11表面间不受异物影响而紧密粘合。如图4所示,接着根据所述胶合层12的材料特性在适用时间内进行涂胶,将所述胶合层12材料包覆于所述第一段部110表面,并待其干燥定型形成所述胶合层12。最后在所述胶合层12表面成型所述外模13,完成如图1所示的防水线束。较佳的,所述胶合层是一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胶合层。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一般来说,所述线束11包含至少一传输线111,所述至少一传输线111分别包含有至少一导线1111及包覆于所述导线1111外的一绝缘层1112。由于所述胶合层12形成于线束11的绝缘层1112表面及所述外模13之间,使得所述外模13与所述线束11的表面间藉由所述胶合层12紧密接合而不会剥落出现缝隙并形成密封,达到避免液体由接合处渗入的目的。在本创作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处理是一等离子清洁处理。等离子清洁处理是藉由气化的等离子体对物质表面进行清洁,除了能去除表面污染物之外,还能进一步对物质表面的分子进行改性并提高表面能,因此增加受所述等离子清洁处理的表面与其他材料的接着能力。因此,受所述等离子清洁处理后的线束11表面能够使所述胶合层12紧密附着于所述线束11的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模13是以注塑灌模方式成型。注塑工艺中的温度及压力使得所述外模13的材料与所述胶合层12紧密粘合,因此使得所述外模13及所述线束11之间通过所述胶合层12紧密接合而完成密封防水的目的。所述外模13可设置于所述线束11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外型以达到不同目的及需求。再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本创作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线束11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埠(传输埠)112,所述连接埠(传输埠)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线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n提供一线束,所述线束具有一第一段部;/n对所述线束的一第一段部表面进行一清洁处理;/n在所述第一段部表面进行涂胶以包覆形成一胶合层;/n在所述胶合层外成型一外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线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一线束,所述线束具有一第一段部;
对所述线束的一第一段部表面进行一清洁处理;
在所述第一段部表面进行涂胶以包覆形成一胶合层;
在所述胶合层外成型一外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处理为一等离子清洁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以注塑方式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设置一传输埠于所述线束的一端,且所述线束设置有所述传输埠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段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一线束的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一第一传输线及二第二传输线,所述二第二传输线的其中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一端形成电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传输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慧苹孙威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信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