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477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它包括给料耙齿机,所述给料耙齿机的出料口设置在第一燃料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的落料口通过第二燃料输送带与给料转运站相连,所述给料转运站通过第三燃料输送带与用于下料的埋刮板机相连,所述埋刮板机上分别连接有锅炉入料斗和第一回料输送带;所述第一回料输送带的另一端与回料转运站相连,所述回料转运站通过第二回料输送带与三通导料管相连,所述三通导料管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三回料输送带相连。该系统无需增加给料二次破碎和振打设备,仅增加回料回收设备及回料短接皮带,便能改善生物质燃料的输送性能,使生物质燃料更易于输送,进而降低生物质燃料在输送过程中的堵塞概率。

A biomass fuel feeding system with mixed feed and retu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燃料上料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生物质燃料水分和糖分含量较高,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容易发酵并集聚黏结。品质较差的燃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在输送皮带上和转运落料斗处堵塞,造成上料中断。生物质燃料的供料稳定性差是生物质供料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方法为:从燃料的供应端入手,通过增加给料二次破碎机械和振打设备加强供料的稳定性。但是,现有解决方案对燃料供应端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且系统初投资及运行成本均较大,不利于生物质电厂的经济性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即给料和回料混合式上料系统,该系统无需增加给料二次破碎和振打设备,仅增加回料回收设备及回料短接皮带,便能改善生物质燃料的输送性能,使生物质燃料更易于输送,进而降低生物质燃料在输送过程中的堵塞概率。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它包括给料耙齿机,所述给料耙齿机的出料口设置在第一燃料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的落料口通过第二燃料输送带与给料转运站相连,所述给料转运站通过第三燃料输送带与用于下料的埋刮板机相连,所述埋刮板机上分别连接有锅炉入料斗和第一回料输送带;所述第一回料输送带的另一端与回料转运站相连,所述回料转运站通过第二回料输送带与三通导料管相连,所述三通导料管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三回料输送带相连。所述料耙齿机设置在原料储存箱的下料口位置。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上设置有用于给料称重的第一皮带秤。所述第一回料输送带上设置有用于回料称重的第二皮带秤。所述三通导料管上设置有电动三通闸板阀。所述三通导料管的第二出料口设置在燃料倒运设备的正上方,所述燃料倒运设备与第一燃料输送带相配合,并实现上料。所述锅炉入料斗与锅炉的入料口相连。所述锅炉的顶部安装有烟气出口。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系统无需增加给料处理设备,通过闭合供料与回料系统的方式提升总体给料品质,系统充分利用了回料品质高的特点,将其与新给料进行混合,提高新给料的物理特性,降低堵料风险。2、本系统给料中有30%来自回料,给料机械的耙料量从之前锅炉要料量的1.3倍降低为1.0倍,降低了给料机械的工作负荷,提高设备运行经济性和整体燃料输送效率。3、本系统为可控式循环系统,当锅炉侧无需燃料供给时,燃料需要长时间堆放时,可作为燃料的通风、晾晒、倒运装置,自动化程度高,经济性能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中:燃料倒运设备1、第一出料口2、第三回料输送带3、给料耙齿机4、第一皮带秤5、第一燃料输送带6、电动三通闸板阀7、第二出料口8、三通导料管9、第二回料输送带10、回料转运站11、第一回料输送带12、第二皮带秤13、锅炉入料斗14、锅炉15、埋刮板机16、烟气出口17、第三燃料输送带18、给料转运站19、第二燃料输送带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它包括给料耙齿机4,所述给料耙齿机4的出料口设置在第一燃料输送带6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6的落料口通过第二燃料输送带20与给料转运站19相连,所述给料转运站19通过第三燃料输送带18与用于下料的埋刮板机16相连,所述埋刮板机16上分别连接有锅炉入料斗14和第一回料输送带12;所述第一回料输送带12的另一端与回料转运站11相连,所述回料转运站11通过第二回料输送带10与三通导料管9相连,所述三通导料管9的第一出料口2与第三回料输送带3相连。通过采用本系统,无需增加给料处理设备,通过闭合供料与回料系统的方式提升总体给料品质,系统充分利用了回料品质高的特点,将其与新给料进行混合,提高新给料的物理特性,降低堵料风险。进一步的,所述料耙齿机4设置在原料储存箱的下料口位置。通过上述的料耙齿机4能够起到耙料的作用,进而使得物料松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6上设置有用于给料称重的第一皮带秤5。所述第一回料输送带12上设置有用于回料称重的第二皮带秤13。所述皮带秤为电子型,分别用于测量供料与回料实时流量,以控制给料量。进一步的,所述三通导料管9上设置有电动三通闸板阀7。进一步的,所述三通导料管9的第二出料口8设置在燃料倒运设备1的正上方,所述燃料倒运设备1与第一燃料输送带6相配合,并实现上料。通过上述的三通导料管,当锅炉侧无燃料供给需要时,为防止燃料堆积时间过长而大范围发酵、自燃,需要定期通风晾晒、翻运,此时将电动三通闸板阀至于应急位,关闭燃料混合皮带及锅炉喂料设备,系统给料侧保持不变,可利用输送皮带进行燃料的通风、翻运。进一步的,三通导料管9在系统正常工作时,应将电动三通闸板阀置于输送皮带位,当需要排尽系统燃料时,置于应急落料位。进一步的,所述锅炉入料斗14与锅炉15的入料口相连。通过上述的锅炉入料斗14能够实现锅炉15的上料操作。进一步的,所述锅炉15的顶部安装有烟气出口17。通过将烟气进行排出,在进行二次处理,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6同时作为物料的混合,其置于地下廊道中,回料于皮带驱动机一侧落于该皮带,无需经过固定给料筛,系统给料通过给料机械经由固定给料筛落于皮带,实现两种燃料的上下混合。本系统的工作原理为:一方面,系统回料经过给料机械耙动后结块会变得松动,再经过输送皮带运送、转运料斗转运以及埋刮板机耙齿的搅动,会蒸发部分水分变得松散;另一方面,系统回料跟随输送皮带进行固定频率的震动,均匀的分布在皮带上。因此,回料含水量较少,料粒松散,输送性能较好。此时通过增加的三通导料管9和电动三通闸板阀7给料短接输送皮带,将给料与回料在第一燃料输送带6进行混合,且输送性能较好的回料均匀分散在输送皮带的表面,不易与输送皮带发生黏结;输送性能较差的给料又分布在回料的表面,未与输送皮带直接接触,所以,混合后的生物质燃料总体水分含量降低,且料粒均匀,松散,输送性能较好,此系统能够有效改善给料品质,降低堵料风险。本系统的运行过程:系统各机械设备检查无误后,依次启动料耙齿机4和所有输送皮带并进行系统空载试运行,待系统运行平稳后,使用启动料耙齿机4通过固定式给料筛给系统供料,当第一皮带秤5显示燃料量约为锅炉需要燃料量的1.3倍时,开始通过埋刮板机16为锅炉供料,并始终保持回料量为锅炉需要燃料量的30%,此时给料量为锅炉的燃料需要量,输送系统中存在30%的供料余量。通过实际运行结果验证,当燃料未混合回料时,其输送燃料的结块现象明显,在通过转运落料管时,易发生多个燃料块同时滚落现象,引起堵料。当采用给料与回料混合式供料时,回料松散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给料耙齿机(4),所述给料耙齿机(4)的出料口设置在第一燃料输送带(6)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6)的落料口通过第二燃料输送带(20)与给料转运站(19)相连,所述给料转运站(19)通过第三燃料输送带(18)与用于下料的埋刮板机(16)相连,所述埋刮板机(16)上分别连接有锅炉入料斗(14)和第一回料输送带(12);所述第一回料输送带(12)的另一端与回料转运站(11)相连,所述回料转运站(11)通过第二回料输送带(10)与三通导料管(9)相连,所述三通导料管(9)的第一出料口(2)与第三回料输送带(3)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给料耙齿机(4),所述给料耙齿机(4)的出料口设置在第一燃料输送带(6)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6)的落料口通过第二燃料输送带(20)与给料转运站(19)相连,所述给料转运站(19)通过第三燃料输送带(18)与用于下料的埋刮板机(16)相连,所述埋刮板机(16)上分别连接有锅炉入料斗(14)和第一回料输送带(12);所述第一回料输送带(12)的另一端与回料转运站(11)相连,所述回料转运站(11)通过第二回料输送带(10)与三通导料管(9)相连,所述三通导料管(9)的第一出料口(2)与第三回料输送带(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耙齿机(4)设置在原料储存箱的下料口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料与回料混合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输送带(6)上设置有用于给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进垒徐俊华欧阳姣凤高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