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
本技术属于公路交通工程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
技术介绍
公路隧道是专供汽车运输行驶的通道,一般处于山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需要穿过山体或其他地势较高的地质结构,基本上只在隧道洞口有光线,这造成了隧道中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其中黑洞效应是指指驾驶人员在进入隧洞前,在隧道外观察到的隧道为黑色的洞口,从明亮的环境中进入黑暗的隧道后,驾驶员的眼睛会不适应;白洞效应是指驾驶员从驶出隧道后进入明亮的环境时,驾驶员的视线会被强烈的光线影响。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使驾驶员的眼睛产生一定的错觉,进而使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周边路况。因此,应该对隧道内进行照明设施布置,从而有效消除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减轻光线对驾驶员视觉的影响。公路隧道内的照明是全天候的,而且能耗高,使得照明费用巨大,这给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带来了较大的运营压力。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绿色可再生能源在终端消费中的占比,是解决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把能源革命列为重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发电装置(5)、隧道照明装置(8)和蓄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5)包括拱形梁(51)和太阳能发电板(52),所述拱形梁(51)设置在隧道两端且向隧道外延伸,所述太阳能发电板(52)设置在所述拱形梁(51)上;所述隧道照明装置(8)设置在隧道内,所述光伏发电装置(5)与所述蓄电装置连接,所述蓄电装置用于存储所述光伏发电装置(5)发的电,所述隧道照明装置(8)与所述蓄电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发电装置(5)、隧道照明装置(8)和蓄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5)包括拱形梁(51)和太阳能发电板(52),所述拱形梁(51)设置在隧道两端且向隧道外延伸,所述太阳能发电板(52)设置在所述拱形梁(51)上;所述隧道照明装置(8)设置在隧道内,所述光伏发电装置(5)与所述蓄电装置连接,所述蓄电装置用于存储所述光伏发电装置(5)发的电,所述隧道照明装置(8)与所述蓄电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两端的所述光伏发电装置(5)分别伸出隧道8~10m,所述光伏发电装置(5)的竖截面与隧道的竖截面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隧道两端分别向外延的路基土壤(1)和若干温差发电装置(7),所述路基土壤(1)的上表面依次向上设置有路面基层(2)、第一路面面层(3)和第二路面面层(4);所述温差发电装置(7)包括第一导热金属板(72)、温差发电片(73)和第二导热金属板(74),所述第一导热金属板(72)设置在所述第一路面面层(3)和所述第二路面面层(4)之间,所述第二导热金属板(7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热金属板(7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金属板(74)的另一端伸进所述路基土壤(1)内,所述温差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东东,蒋玮,童峥,肖晶晶,单金焕,王文通,周博,许庆正,保锐,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