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472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其包含壳体、数个第一发光组件及数个导光组件。壳体的第一侧的一侧边延伸出与该第一侧平行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具有数个固定孔。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第一侧上,用来发光。每一导光组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隔板之每一固定孔并与每一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以导通第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发光机壳另包含从壳体的第一侧的另一侧边延伸出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一侧平行且相较于第一隔板更靠近第一侧。第二隔板具有数个夹持孔,用来夹持导光组件。

Light emi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本技术为一种发光装置,尤指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越来越重视外形的设计,进而有利用光学组件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来增加产品吸引力的需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的应用大致可分为显示功能与照明功能,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视觉上的需求,目前LED已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用途上。本技术的发光装置是透过在一侧具有透明盖板的壳体中装设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来提供发光的视觉效果,其中该壳体具有与其一体成形的固定组件,用来固定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本技术的发光装置可提供电子产品发光的视觉效果,来增加电子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是透过在一侧具有透明盖板的壳体中装设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来产生发光的视觉效果,其中该壳体具有与其一体成形的固定组件,用来固定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含一壳体、一第一发光组件及一导光组件。该壳体包含从其第一侧的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一侧平行。该第一隔板具有一固定孔。该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该第一侧上,用来发光。该导光组件的一端穿过该第一隔板的固定孔并与该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以导通该第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壳体进一步包含从该第一侧的另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二隔板,该第二隔板与该第一侧平行且相较于该第一隔板更靠近该第一侧,该第二隔板具有一夹持孔,该夹持孔是用来夹持该导光组件。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壳体的第一侧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支撑部,用于抵住该第一发光组件,使该第一发光组件夹于该第一支撑部与该第二隔板之间。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一侧上,该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线缆。该线缆连接至该第一发光组件之电路板,用来传递电源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驱动信号。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器。该连接器设置于该线缆的末端,用来连接到产生该电源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驱动信号的一电子装置。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壳体进一步包含从其第二侧的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三隔板,该第二侧为该第一侧的对侧,该第三隔板与该第二侧平行,该第三隔板具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孔是用于固定该导光组件的另一端。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壳体进一步包含从该第二侧的另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四隔板,该第四隔板与该第二侧平行且相较于该第三隔板更靠近该第二侧,该第四隔板具有一夹持孔,该夹持孔是用来夹持该导光组件。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二侧并与该导光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用来增加该导光组件的亮度。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壳体的第二侧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支撑部,用于抵住该第二发光组件,使该第二发光组件夹于该第二支撑部与该第四隔板之间。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透明盖板,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开口侧。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透明盖板的材质为玻璃或压克力。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含一壳体、一第一盖体、一第一发光组件及一导光组件。该壳体的第一侧具有一第一底座及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一底座与该壳体是一体成型的。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沟槽及一凹槽,该第一盖体具有一凹槽及一止挡部,当该第一盖体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底座上时,该第一盖体的止挡部与该第一固定部的沟槽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该第一盖体的凹槽与该第一固定部的凹槽形成一第一固定孔。该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第一收容空间内,用来发光。该导光组件的一端穿过该第一固定孔并与该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用来导通该第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一盖体进一步包含一凸块,该凸块朝该第一固定部的凹槽及该第一盖体的凹槽的内侧突起,用来增加对该导光组件的保持力。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底座、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二盖体及一第二发光组件。该第二底座及该二固定部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二侧,该第二侧在该第一侧的对侧,该第二固定部与及该第二底座与该壳体是一体成型的。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沟槽及一凹槽,该第二盖体具有一凹槽及一止挡部,当该第二盖体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二底座上时,该第二盖体的沟槽与该第二固定部的沟槽形成一第二收容空间,该第二盖体的凹槽与该第二固定部的凹槽形成一第二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是用来收容该导光组件的另一端。该第二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第二收容空间内,与该导光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用来增加该导光组件的亮度。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该第二固定部及该第二盖体进一步包含一凸块,该凸块朝该第二固定部的凹槽及该第二盖体的凹槽的内侧突起,用来增加对该导光组件的保持力。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收容于该第一收容空间中,该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线缆,连接至该电路板,用来传递一电源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驱动信号。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线缆的末端,用来连接到产生该电源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驱动信号的一电子装置。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一透明盖板,其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开口侧。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该透明盖板的材质为玻璃或压克力。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发光装置是透过在一侧具有透明盖板的壳体中装设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来提供发光的视觉效果。其中,该壳体具有与其一体成形的固定组件,用来固定发光组件及导光组件。本技术的发光装置可用于增加电子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分解图。图1B为图1A从相反视角观看的发光装置的分解图。图2为图1A之发光组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图3之XY平面的立体剖面图。图5为图3之YZ平面的立体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分解图。图7为图6之发光组件的立体图。图8为图6之壳体的立体剖面图。图9为图6之盖体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的立体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n一壳体,其包含从其第一侧的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一侧平行,该第一隔板具有一固定孔;/n一第一发光组件,其设置在该第一侧上,用来发光;以及/n一导光组件,其一端穿过该第一隔板的固定孔并与该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用来导通该第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壳体,其包含从其第一侧的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一侧平行,该第一隔板具有一固定孔;
一第一发光组件,其设置在该第一侧上,用来发光;以及
一导光组件,其一端穿过该第一隔板的固定孔并与该第一发光组件相连接,用来导通该第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进一步包含从该第一侧的另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二隔板,该第二隔板与该第一侧平行且相较于该第一隔板更靠近该第一侧,该第二隔板具有一夹持孔,该夹持孔是用来夹持该导光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第一侧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支撑部,用于抵住该第一发光组件,使该第一发光组件夹于该第一支撑部与该第二隔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一侧上,该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线缆,连接至该电路板,用来传递一电源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驱动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线缆的末端,用来连接到产生该电源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驱动信号的一电子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进一步包含从其第二侧的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三隔板,该第二侧为该第一侧的对侧,该第三隔板与该第二侧平行,该第三隔板具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孔是用于固定该导光组件的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进一步包含从该第二侧的另一侧边延伸出的一第四隔板,该第四隔板与该第二侧平行且相较于该第三隔板更靠近该第二侧,该第四隔板具有一夹持孔,该夹持孔是用来夹持该导光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二侧并与该导光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用来增加该导光组件的亮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第二侧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支撑部,用于抵住该第二发光组件,使该第二发光组件夹于该第二支撑部与该第四隔板之间。


1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壳体,其第一侧具有一第一底座及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一底座与该壳体是一体成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旭伸
申请(专利权)人: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