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468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存在高度不能根据需要调节的问题,包括设备本体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设备本体的下方,支撑组件包括移动杆、支撑管和底座,移动杆设置在支撑管内,且支撑管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支撑组件上开设的限位孔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到连接槽内,且连接槽开设在转动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设备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设置,可以用于对设备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这样可以根据当前需要随意的调节设备本体的高度,从而达到方便工作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结构设计合理,调节的过程,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Intelligent face recogni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
,具体涉及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将其转化成数字代码,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人脸识别是现阶段更受瞩目的并迅速发展的一项研究领域,主要用于身份识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门禁考勤,在机场、体育场、超级市场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摄像监视,住宅安全和管理中的身份识别,人脸对比检索等。现有的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存在高度不能根据需要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存在高度不能根据需要调节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设备本体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设备本体的下方,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移动杆、支撑管和底座,所述移动杆设置在支撑管内,且支撑管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支撑组件上开设的限位孔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到连接槽内,且连接槽开设在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支撑管上,且转动杆的自由端延伸到移动杆上开设的移动槽内,所述转动杆位于移动槽内的一端上套设有转动齿轮,且转动齿轮与直齿条相啮合,直齿条固定设置在移动槽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和连接槽设置为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和限位杆设置为正多边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杆的侧板上开设有定位滑槽,所述支撑管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定位滑杆,且定位滑杆滑动设置在定位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拧动盘。进一步地,所述拧动盘上开设有防滑凸纹。(3)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设备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设置,可以用于对设备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这样可以根据当前需要随意的调节设备本体的高度,从而达到方便工作的效果,本技术中,结构设计合理,调节的过程,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支撑组件内部切割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B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A-A截面图。附图标记如下:设备本体1、支撑组件2、移动杆21、支撑管22、底座23、拧动盘24、限位杆25、定位滑槽26、定位滑杆27、连接杆28、限位孔29、连接槽210、转动杆211、移动槽212、转动齿轮213、直齿条2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和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下方,支撑组件2包括移动杆21、支撑管22和底座23,移动杆21设置在支撑管22内,且支撑管22固定设置在底座23上,支撑组件2上开设的限位孔29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杆28,且连接杆2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杆25,连接杆28的另一端延伸到连接槽210内,且连接槽210开设在转动杆211上,转动杆211转动设置在支撑管22上,且转动杆211的自由端延伸到移动杆21上开设的移动槽212内,转动杆211位于移动槽212内的一端上套设有转动齿轮213,且转动齿轮213与直齿条214相啮合,直齿条214固定设置在移动槽212的侧壁上,本技术中,在设备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的设置,可以用于对设备本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这样可以根据当前需要随意的调节设备本体1的高度,从而达到方便工作的效果,本技术中,结构设计合理,调节的过程,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连接杆28和连接槽210设置为矩形结构,限位孔29和限位杆25设置为正多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调节过程如下:将限位杆25从限位孔29内拔出,此时,拧动限位杆25,限位杆25的转动会带着转动杆211转动,转动杆211的转动会带着转动齿轮213转动,转动齿轮213的转动会带着直齿条214运动,从而通过直齿条214的运动带着移动杆21的运动,进而实现对设备本体1的调节,在调节好设备本体1的高度以后,按动限位杆25,使得限位杆25重新进入限位孔29中,完成限位的作用。作为优选地,限位杆25远离连接杆2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拧动盘24,这样在抽推限位杆25时,都可以达到便捷操作的效果,而且拧动盘24上开设有防滑凸纹,可以达到更好的操作效果。实施例2: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移动杆21的侧板上开设有定位滑槽26,支撑管22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定位滑杆27,且定位滑杆27滑动设置在定位滑槽26内,定位滑槽26和定位滑杆27的设置,在移动杆21和支撑管22发生相对运动时,可以达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设备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的设置,可以用于对设备本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这样可以根据当前需要随意的调节设备本体1的高度,从而达到方便工作的效果,本技术中,结构设计合理,调节的过程,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和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移动杆(21)、支撑管(22)和底座(23),所述移动杆(21)设置在支撑管(22)内,且支撑管(22)固定设置在底座(23)上,所述支撑组件(2)上开设的限位孔(29)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杆(28),且连接杆(2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杆(25),所述连接杆(28)的另一端延伸到连接槽(210)内,且连接槽(210)开设在转动杆(211)上,所述转动杆(211)转动设置在支撑管(22)上,且转动杆(211)的自由端延伸到移动杆(21)上开设的移动槽(212)内,所述转动杆(211)位于移动槽(212)内的一端上套设有转动齿轮(213),且转动齿轮(213)与直齿条(214)相啮合,直齿条(214)固定设置在移动槽(212)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和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移动杆(21)、支撑管(22)和底座(23),所述移动杆(21)设置在支撑管(22)内,且支撑管(22)固定设置在底座(23)上,所述支撑组件(2)上开设的限位孔(29)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杆(28),且连接杆(2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杆(25),所述连接杆(28)的另一端延伸到连接槽(210)内,且连接槽(210)开设在转动杆(211)上,所述转动杆(211)转动设置在支撑管(22)上,且转动杆(211)的自由端延伸到移动杆(21)上开设的移动槽(212)内,所述转动杆(211)位于移动槽(212)内的一端上套设有转动齿轮(213),且转动齿轮(213)与直齿条(214)相啮合,直齿条(214)固定设置在移动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柳燕方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维事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