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465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本课题涉及市政工程地下管网修复的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第一检查井和上游管道部相连通,第二联络井和清理管道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三联络井和清理管道另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四检查井和下游管道上部相连通,上游管道和清理管道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堵水气囊,下游管道和清理管道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堵水气囊;所述第二联络井一侧设置有修复软管放入装置和修复软管拉入装置,软管一端与牵引钢丝一端固定连接,修复软管拉入装置设置于第三联络井一侧,修复软管拉入装置上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卷扬机,卷扬机连接牵引钢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很好的实现软管拉入清理管道内。

A kind of UV curing repairing construction device for underground pipe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本课题涉及市政工程地下管网修复的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管道修复方式大多采用管道翻建的方式进行修复,管道翻建在当今城市环境中,尤其是建筑密集地区显得相当困难,开挖所需的大型设备,翻建产生的二次污染,管道材料的更新浪费,都不符合现在市政工程的要求,工艺流程落后,一般为路面破除-管道开挖-管道更换-管沟回填,施工过程中对于局部破损的管段需要整管拆除,工程量大,成本高,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管道翻建方式已不适应现阶段城市地下管道修复的要求。地下管网现状干管由于地表荷载变化、地下水土流失、管道腐蚀、管道材质劣化以及已经进入到老化期等原因,发生很多结构性缺陷,已经影响到管道的运行,要解决这些隐患,传统的翻建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而采用非开挖修复可以有效克服开挖修复带来的环境、交通等问题,大量减少路面开挖,节约资金投入,在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完成排水管道的修复,修复后管道性能基本能够达到新建管道的设计要求。紫外光固化技术是原位固化技术一种。采用此工艺修复过程中,将渗透树脂的玻璃纤维,从检查井口通过专业人员、专用设备拉入所要修复的管道内部,封闭两端管口,在此玻璃纤维内衬管内充压缩空气,再采用紫外线车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照射。严格控制下仅用3h~4h即可达到修复管道目的,最终将玻璃纤维管两端封口切除,此段管道便可正常通水,包括管道封堵→封堵导排→管道预处理→铺设衬垫→放入纤维管→安装扎头→安装气管→压入空气→紫外光固化→端口处理→验收移交等步骤。其中放入纤维管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设备将纤维管放入管道中,纤维管放入管道中的效率较低。基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并且进行了非有限次数的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包括第一检查井、第二联络井、第三联络井、第四检查井、上游管道、清理管道、下游管道、第一堵水气囊和第二堵水气囊,第一检查井和上游管道部相连通,第二联络井和清理管道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三联络井和清理管道另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四检查井和下游管道上部相连通,上游管道和清理管道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堵水气囊,下游管道和清理管道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堵水气囊;所述第二联络井一侧设置有修复软管放入装置和修复软管拉入装置,修复软管放入装置上设有存储箱,软管放置于存储箱内,软管一端与牵引钢丝一端固定连接,修复软管拉入装置设置于第三联络井一侧,修复软管拉入装置结构与修复软管放入装置结构一致并对应分布设置,修复软管拉入装置上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卷扬机,卷扬机连接牵引钢丝,牵引钢丝依次穿过第三联络井、清理管道和第二联络井并与软管固定连接。所述修复软管放入装置包括放入基座、基座连接杆、软管放置平台、下放滚轮、抬升伸缩杆、下放伸缩杆和下放组件,放入基座为矩形金属板,放入基座中部固定有基座连接杆,基座连接杆为圆杆状,基座连接杆上部铰接连接有软管放置平台,软管放置平台为矩形状,软管放置平台上部一端固定设置有存储箱,存储箱为木箱结构,软管放置平台上部另一端设置有滚轮框架,滚轮框架呈“∏”状,下放滚轮通过滚轮轴设置于滚轮框架内,软管放置平台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抬升伸缩杆,软管放置平台底部另一侧靠近下放滚轮处固定设置有下放伸缩杆;所述抬升伸缩杆包括上抬升杆、上抬升杆孔、下抬升杆和下抬升杆孔,上抬升杆和下抬升杆均为中空管状,上抬升杆直径小于下抬升杆直径,上抬升杆套装于下抬升杆内,上抬升杆侧壁从上至下均匀贯通开设有上抬升杆孔,下抬升杆侧壁从上至下均匀贯通开设有下抬升杆孔,下抬升杆孔和上抬升杆孔匹配对应设置,抬升杆销钉同时穿过下抬升杆孔和上抬升杆孔。所述下放伸缩杆包括顶下放伸缩杆、顶下放伸缩杆孔、底下放伸缩杆、底下放伸缩杆孔,顶下放伸缩杆和底下放伸缩杆均为中空管状,顶下放伸缩杆直径小于底下放伸缩杆直径,顶下放伸缩杆套装于底下放伸缩杆内,顶下放伸缩杆侧壁从上至下均匀贯通开设有顶下放伸缩杆孔,底下放伸缩杆侧壁从上至下均匀贯通开设有底下放伸缩杆孔,顶下放伸缩杆孔和底下放伸缩杆孔匹配对应设置,下放伸缩杆销钉同时穿过顶下放伸缩杆孔和底下放伸缩杆孔。所述下放组件包括下放连接杆、下放连接架和底部滚轮,底下放伸缩杆底部一侧固定有下放连接杆,下放连接杆一端与下放连接架固定连接,下放连接架呈“[”状,下放连接架之间设置有底部滚轮,牵引钢丝穿过下放连接架后缠绕经过底部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很好的实现软管拉入清理管道内,通过修复软管放入装置和修复软管拉入装置可以很好的实现对软管在拉入过程中角度和位置的调节,提高了软管铺入清理管道内的准确性和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4所示的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包括第一检查井21、第二联络井22、第三联络井23、第四检查井24、上游管道31、清理管道32、下游管道33、第一堵水气囊61和第二堵水气囊62,第一检查井21和上游管道31上部相连通,第二联络井22和清理管道32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三联络井23和清理管道32另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四检查井24和下游管道33上部相连通,上游管道31和清理管道32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堵水气囊61,下游管道33和清理管道32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堵水气囊62,第二联络井22一侧设置有修复软管放入装置4和修复软管拉入装置5,修复软管放入装置4上设有存储箱44,软管40放置于存储箱44内,软管40一端与牵引钢丝51一端固定连接,修复软管拉入装置5设置于第三联络井23一侧,修复软管拉入装置5结构与修复软管放入装置4结构一致并对应分布设置,修复软管拉入装置5上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卷扬机52,卷扬机52连接牵引钢丝51,牵引钢丝51依次穿过第三联络井23、清理管道32和第二联络井22并与软管40固定连接,修复软管放入装置4包括放入基座41、基座连接杆42、软管放置平台43、下放滚轮45、抬升伸缩杆46、下放伸缩杆47、下放组件48,放入基座41为矩形金属板,基座41为矩形金属板具有一定的重量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移位,放入基座41中部固定有基座连接杆42,基座连接杆42为圆杆状,基座连接杆42上部铰接连接有软管放置平台43,软管放置平台43为矩形状,软管放置平台4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查井、第二联络井、第三联络井、第四检查井、上游管道、清理管道、下游管道、第一堵水气囊和第二堵水气囊,第一检查井和上游管道部相连通,第二联络井和清理管道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三联络井和清理管道另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四检查井和下游管道上部相连通,上游管道和清理管道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堵水气囊,下游管道和清理管道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堵水气囊;/n所述第二联络井一侧设置有修复软管放入装置和修复软管拉入装置,修复软管放入装置上设有存储箱,软管放置于存储箱内,软管一端与牵引钢丝一端固定连接,修复软管拉入装置设置于第三联络井一侧,修复软管拉入装置结构与修复软管放入装置结构一致并对应分布设置,修复软管拉入装置上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卷扬机,卷扬机连接牵引钢丝,牵引钢丝依次穿过第三联络井、清理管道和第二联络井并与软管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查井、第二联络井、第三联络井、第四检查井、上游管道、清理管道、下游管道、第一堵水气囊和第二堵水气囊,第一检查井和上游管道部相连通,第二联络井和清理管道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三联络井和清理管道另一侧端上部相连通,第四检查井和下游管道上部相连通,上游管道和清理管道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堵水气囊,下游管道和清理管道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堵水气囊;
所述第二联络井一侧设置有修复软管放入装置和修复软管拉入装置,修复软管放入装置上设有存储箱,软管放置于存储箱内,软管一端与牵引钢丝一端固定连接,修复软管拉入装置设置于第三联络井一侧,修复软管拉入装置结构与修复软管放入装置结构一致并对应分布设置,修复软管拉入装置上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卷扬机,卷扬机连接牵引钢丝,牵引钢丝依次穿过第三联络井、清理管道和第二联络井并与软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软管放入装置包括放入基座、基座连接杆、软管放置平台、下放滚轮、抬升伸缩杆、下放伸缩杆和下放组件,放入基座为矩形金属板,放入基座中部固定有基座连接杆,基座连接杆为圆杆状,基座连接杆上部铰接连接有软管放置平台,软管放置平台为矩形状,软管放置平台上部一端固定设置有存储箱,存储箱为木箱结构,软管放置平台上部另一端设置有滚轮框架,滚轮框架呈“∏”状,下放滚轮通过滚轮轴设置于滚轮框架内,软管放置平台底部一侧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林支超红谢晓欢秦文威王威田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