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隔膜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48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隔膜泵,属于隔膜泵技术领域,其包括泵体,泵体的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泵体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隔膜室,两个隔膜室均与进料口和出料口连通,进料口与隔膜室之间开设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与隔膜室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隔膜室内位于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止回机构;所述止回机构包括固设于泵体内的止回板,止回板的一端与泵体内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端,止回板由橡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一些较大的颗粒通过泵体内的效果。

A double diaphragm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隔膜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膜泵,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隔膜泵。
技术介绍
气动隔膜泵是目前国内新颖的泵类,采用的是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对于各种腐蚀性的液体以及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剧毒等液体,能抽光吸尽。气动隔膜泵有四种材料:塑料、铝合金、铸铁、不锈钢。隔膜泵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用采用不同胶质。抽吸各种常规泵不能抽吸的介质。目前所使用的气动隔膜泵中间泵体一般体积较大,生产成本比较高,结构不紧凑,并且换气装置和进气装置结构复杂。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193628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气动式双隔膜泵,是在泵体的左右侧对称设置有左、右隔膜组件及由左、右隔膜组件形成的左、右气压腔和左、右液压腔,左右液压腔的进口与出口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液单向阀,左、右隔膜组件用连杆固定连接,在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及空气过滤器,在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消音器,左、右隔膜组件与连杆的移动或左、右气压腔内气压的变化由换向阀和不平衡阀进行控制,其中的不平衡阀垂直于连杆或阀杆设置,不平衡阀及换向阀分体制造,其密封圈均设置有支撑装置。上述专利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进液单向阀与液压腔之间通过液压腔内的压差往复运动,由于单向阀呈球状,使单向阀与泵体内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道较小,对于一些较大的颗粒,不易从单向阀与泵体形成的通道中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隔膜泵,在隔膜室与隔膜泵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机构,止回机构包括止回板,止回板与泵体之间能产生较大的间隙,便于一些较大的颗粒通过泵体内。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隔膜泵,包括泵体,泵体的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泵体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隔膜室,两个隔膜室均与进料口和出料口连通,进料口与隔膜室之间开设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与隔膜室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隔膜室内位于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止回机构;所述止回机构包括固设于泵体内的止回板,止回板的一端与泵体内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端,止回板由橡胶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隔膜室内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压强时,进料通道内的流体能够推动止回板向隔膜室内运动,止回板与泵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使进料通道内的流体经通孔和间隙进入到隔膜室内,当隔膜室内的压力大于外界的压力时,隔膜室内的压力使隔膜室内的压力推动止回板向通孔处运动,使止回板将通孔堵塞,防止隔膜室内的流体回流至进料通道内,间隙能够使颗粒较大的流体进入到隔膜室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回板内固设有金属片。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金属片能够增加止回板的强度,防止流体重量较大时,止回板发生形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位于止回板靠近隔膜室的一侧固设有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流体推动止回板向隔膜室内运动,当止回板运动至与挡板抵接时,即为止回板运动的极限,挡板能够防止外界的流体重量太大而导致止回板发生形变过大而无法往回运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为金属板且呈弧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板为金属板能够增加挡板的强度,防止流体过大时挡板跟随止回板发生形变,挡板呈弧形能够增加止回板与泵体内壁的间隙,便于大颗粒的流体通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和止回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橡胶板能够减小挡板对止回板的磨损,且橡胶板具有弹性不影响止回板向隔膜室内运动,橡胶板具有弹性,还能给止回板一个回弹的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回板、橡胶板以及挡板与泵体内壁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止回板、橡胶板以及挡板与泵体内壁之间可拆,便于对止回板、橡胶板以及挡板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回板、橡胶板以及挡板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便于对止回板、橡胶板以及挡板的拆卸和安装,便于对止回板、橡胶板以及挡板进行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隔膜室内位于通孔的位置处固设于泵体内的止回板,止回板的一端与泵体内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端,止回板由橡胶材料制成,当隔膜室内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压强时,进料通道内的流体能够推动止回板向隔膜室内运动,止回板与泵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使进料通道内的流体经通孔和间隙进入到隔膜室内,便于一些较大的颗粒通过泵体内;2.通过在止回板内固设有金属片,金属片能够增加止回板的强度,防止流体重量较大时,止回板发生形变;3.通过在泵体位于止回板靠近隔膜室的一侧固设有挡板,流体推动止回板向隔膜室内运动,当止回板运动至与挡板抵接时,即为止回板运动的极限,挡板能够防止外界的流体重量太大而导致止回板发生形变过大而无法往回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轴侧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为凸显止回机构而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为凸显止回机构而作的爆炸图。图中,1、泵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隔膜室;14、进料通道;15、通孔;2、止回机构;21、止回板;22、金属片;23、挡板;24、橡胶板。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双隔膜泵,参见图1和图2,包括泵体1,泵体1的一端为进料口11,另一端为出料口12,泵体1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隔膜室13,两个隔膜室13均与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连通,两个隔膜室13与进料口11的连接结构相同,此处仅以一个隔膜室13与进料口11的连接结构为例。进料口11与隔膜室13之间开设有进料通道14,进料通道14与隔膜室13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15,隔膜室13内位于通孔15的位置处设置有止回机构2,止回机构2使进料通道14内的流体能够进入到隔膜室13内,同时防止隔膜室13内的流体回流至进料通道14内。参见图2和图3,止回机构2包括固设于泵体1内的止回板21,止回板21的一端与泵体1内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端,止回板21由橡胶材料制成,使止回板21具有一定的弹性,当隔膜室13内的压强减小时,进料通道14内的流体能够将止回板21撑开,使止回板21围绕其与泵体1的固定点向隔膜室13内转动,止回板21与泵体1的通孔15处形成供流体进入的间隙;止回板21内固设有金属片22,金属片22能够增加止回板21的强度,防止止回板21发生形变;止回板21靠近隔膜室13内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挡板23,挡板23是金属板且呈弧形设置,挡板23能够防止流体重量较大时,止回板21发生形变过大而无法返回至将通孔15堵塞,且挡板23能够给止回板21一个反弹的力;止回板21和挡板23之间设置有一个橡胶板24,橡胶板24能够跟随止回板21一起运动至抵接于挡板23上,橡胶板24能够减小挡板23对止回板21的磨损,且橡胶板24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给止回板21一个弹力。参见图4,止回板21、橡胶板24和挡板23均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于泵体1内壁,螺栓依次穿过挡板23、橡胶板24、止回板21和泵体1的内壁后与螺母螺纹连接,便于对挡板23、橡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隔膜泵,包括泵体(1),泵体(1)的一端为进料口(11),另一端为出料口(12),泵体(1)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隔膜室(13),两个隔膜室(13)均与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连通,进料口(11)与隔膜室(13)之间开设有进料通道(14),进料通道(14)与隔膜室(13)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15),其特征在于:/n所述隔膜室(13)内位于通孔(15)的位置处设置有止回机构(2);/n所述止回机构(2)包括固设于泵体(1)内的止回板(21),止回板(21)的一端与泵体(1)内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端,止回板(21)由橡胶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隔膜泵,包括泵体(1),泵体(1)的一端为进料口(11),另一端为出料口(12),泵体(1)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隔膜室(13),两个隔膜室(13)均与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连通,进料口(11)与隔膜室(13)之间开设有进料通道(14),进料通道(14)与隔膜室(13)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15),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室(13)内位于通孔(15)的位置处设置有止回机构(2);
所述止回机构(2)包括固设于泵体(1)内的止回板(21),止回板(21)的一端与泵体(1)内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端,止回板(21)由橡胶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板(21)内固设有金属片(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侠飞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