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42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包括套管、第一电子压力计和至少一组检测装置,套管内设有油管,油管与套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环形空间;第一电子压力计连接于油管的底部;组检测装置设置于环形空间内,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封隔器和第二电子压力计,封隔器套设于油管的外部,第二电子压力计连接于油管的侧壁上并位于封隔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通过将第一电子压力计和第二电子压力计分别置入处于生产状态的激动层以及相邻于该激动层的观察层,并通过观察对应于观察层的第二电子压力计是否产生变化,即可判断激动层与观察层之间是否连通,操作简单方便。

Longitudinal connectivity test st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
本技术涉及石油测井
,特别涉及一种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
技术介绍
一口油井可能是多层开采,不同层的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及油藏物性也可能存在差异,各层之间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连通的,而层间连通性会影响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直接影响到产量。因此,在石油开采前有必要先判断纵向层间是否连通,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判断纵向层间是否连通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判断纵向层间是否连通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包括:套管,其内设有油管,所述油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环形空间;第一电子压力计,其连接于所述油管的底部;至少一组检测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环形空间内,所述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封隔器和第二电子压力计,所述封隔器套设于所述油管的外部,所述第二电子压力计连接于所述油管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封隔器的上方。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电子压力计,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位于所述封隔器的上方。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与所述第二电子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平齐。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第二电子压力计与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对称设置于所述油管的两侧。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的上端连接有钢丝,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通过所述钢丝悬挂于所述环形空间内。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通过脱卡器连接于所述油管的侧壁上。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第二电子压力计通过脱卡器连接于所述油管的侧壁上。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油管的底部连接有托筒,所述第一电子压力计设置于所述托筒内。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压力计通过扶正器固定于所述托筒内。如上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中,所述托筒通过连接短节与所述油管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通过将第一电子压力计和第二电子压力计分别置入处于生产状态的激动层以相邻于该激动层的观察层,利用相连通的两储层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趋势相同,通过观察对应于观察层的第二电子压力计是否产生变化,即可判断激动层与观察层之间是否连通,操作简单方便;本技术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通过设置第三电子压力计,有效的提升了检测到的观察层的数据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图1所示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检测的激动层与观察层的压力和温度的对比曲线图;图3是图2所示的激动层与观察层的压力的对比曲线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1、套管;2、油管;3、环形空间;4、抽油泵;5、第一电子压力计;6、检测装置;61、封隔器;62、第二电子压力计;621、脱卡器;63、第三电子压力计;631、钢丝;7、托筒;71、扶正器;8、井口;10、激动层;10A、激动层压力;10B、激动层温度;20、观察层;20A、观察层压力;20B、观察层温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用于测试油藏的纵向设置的各储层之间是否连通,该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包括套管1、第一电子压力计5和至少一组检测装置6,套管1内设有油管2,油管2与套管1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环形空间3,油管2内设有抽油泵4,抽油泵4的柱塞连接有抽油杆,其中套管1、油管2、抽油泵4和抽油杆的具体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一电子压力计5连接于油管2的底部,第一电子压力计5能实时检测底部储层的压力和温度;检测装置6设置于环形空间3内,检测装置6至少包括封隔器61和第二电子压力计62,封隔器61套设于油管2的外部,封隔器61能将上下相邻的两储层分隔,封隔器61采用能将上下相邻的两储层进行封隔的任何现有结构的封隔器61即可,第二电子压力计62连接于油管2的侧壁上并位于封隔器61的上方,第二电子压力计62能够检测封隔器61上方的储层的压力和温度,通过对比第一电子压力计5和第二电子压力计62检测到的压力和温度数据,即可得知上下相邻的两储层是否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仅设有上下两储层的油藏,设置一组检测装置6即可,而对于具有多层储层的油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在相邻两储层之间设置一组检测装置6,并使每组检测装置6的第二电子压力计62对应位于封隔器61上方的储层。如图1所示,在使用时,将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按设计深度依次下入井内,使封隔器61位于上下两储层之间,第二电子压力计62固定于设计深度处(对应上部储层处)的油管2外壁;封隔器61座封后,上部储层与下部储层分隔,将抽油杆、抽油泵4下至管柱内预定深度,安装井口8,泵抽生产;处于生产状态的储层(如图1中的下部储层)为激动层10,处于未生成状态的储层(如图1中的上部储层)为观察层20,第二电子压力计62检测观察层20的压力和温度数据,第一电子压力计5检测激动层10的压力和温度数据,若观察层20与激动层10不连通,则第二电子压力计62检测的压力值即为观察层20的压力值,如图2所示,当抽油泵工作时,激动层10进行生产,导致激动层压力10A降低,激动层温度10B上升,若观察油层与激动油层连通,则第二电子压力计62检测的压力值会受到激动层10的影响产生变化,若第二电子压力计62的变化趋势与第一电子压力计5的变化趋势一致,如图2和图3所示,观察层压力20A降低,观察层温度20B上升,则可判断两储层连通。本技术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通过将第一电子压力计5和第二电子压力计62分别置入处于生产状态的激动层10以相邻于该激动层10的观察层20,利用相连通的两储层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趋势相同,通过观察对应于观察层20的第二电子压力计62是否产生变化,即可判断激动层10与观察层20之间是否连通,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二电子压力计62通过脱卡器621连接于油管2的侧壁上,以便于第二电子压力计62的安装及拆卸,同时便于调整第二电子压力计62的位置。进一步,如图1所示,油管2的底部连接有托筒7,第一电子压力计5设置于托筒7内,在此不再赘述,托筒7的设置,使得第一电子压力计5的安装变得简单方便,且托筒7能够对第一电子压力计5起到保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托筒7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再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压力计5通过扶正器71固定于托筒7内,扶正器71能够确保第一电子压力计5固定的置于托筒7内,需要说明的是,扶正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包括:/n套管,其内设有油管,所述油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环形空间;/n第一电子压力计,其连接于所述油管的底部;/n至少一组检测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环形空间内,所述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封隔器和第二电子压力计,所述封隔器套设于所述油管的外部,所述第二电子压力计连接于所述油管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封隔器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包括:
套管,其内设有油管,所述油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环形空间;
第一电子压力计,其连接于所述油管的底部;
至少一组检测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环形空间内,所述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封隔器和第二电子压力计,所述封隔器套设于所述油管的外部,所述第二电子压力计连接于所述油管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封隔器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电子压力计,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位于所述封隔器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与所述第二电子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压力计与所述第三电子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对称设置于所述油管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静钱鹏任宏伟何金宝霍艳皎周轶青杨清玲邹杨冯紫微乔沐吴义志王志刚周凤刘鹍澎李成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