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流体循环地层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钻井工程
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流体循环地层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钻井液在钻井作业上用量增加以及应用范围扩大,钻井地区地质差异性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根据钻井地区地质特性配备相应的钻井液已使钻井液研发走到了瓶颈阶段,因此人们开始利用模拟流体循环地层来对钻井液性能进行测试,以期获得与钻井地区地质特性匹配度较好的钻井液。现有模拟流体循环地层的装置虽然可以模拟流体在地层循环的过程,但由于岩芯内外侧之间的压力差相对较小,与实际井孔中的地层压力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控岩芯内外两侧压力差的模拟流体循环地层的装置,不仅可以加快钻井液性能测试的速度,同时还可以使实验室测定钻井液性能时所模拟出的地层压力与实际井孔的地层压力更为接近,从而使测得的数据更具有参考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模拟流体循环地层的装置,包括流体存放机构、模拟机构、搅拌机构、加热机构、真空泵和流体测量仪 ...
【技术保护点】
1.模拟流体循环地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存放机构(1)、模拟机构、搅拌机构(12)、加热机构(13)、真空泵(8)和流体测量仪(9),所述模拟机构包括升降台(3)、透明观测箱(4)、底座(5)、岩芯(6)和用于抽气且上端封端的筒形构件(7),所述筒形构件(7)下端与所述透明观测箱(4)顶壁的上板面密封连接且所述筒形构件(7)中孔通过所述透明观测箱(4)顶壁上的通孔与所述透明观测箱(4)内部空腔流体导通,所述透明观测箱(4)设置在所述底座(5)上且与所述底座(5)密封连接,所述底座(5)设置在所述升降台(3)上,所述岩芯(6)设置在所述透明观测箱(4)内且位于所述筒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流体循环地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存放机构(1)、模拟机构、搅拌机构(12)、加热机构(13)、真空泵(8)和流体测量仪(9),所述模拟机构包括升降台(3)、透明观测箱(4)、底座(5)、岩芯(6)和用于抽气且上端封端的筒形构件(7),所述筒形构件(7)下端与所述透明观测箱(4)顶壁的上板面密封连接且所述筒形构件(7)中孔通过所述透明观测箱(4)顶壁上的通孔与所述透明观测箱(4)内部空腔流体导通,所述透明观测箱(4)设置在所述底座(5)上且与所述底座(5)密封连接,所述底座(5)设置在所述升降台(3)上,所述岩芯(6)设置在所述透明观测箱(4)内且位于所述筒形构件(7)的正下方,所述岩芯(6)上端与所述透明观测箱(4)顶壁密封连接,所述岩芯(6)下端与所述底座(5)上板面密封连接,所述岩芯(6)中孔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通孔孔径,位于所述岩芯(6)所在圆柱形空间外侧所述透明观测箱(4)顶壁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流体存放机构(1)出液端通过流体输送管(14)、泥浆泵(2)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5)上的流体输入管(19)与位于所述透明观测箱(4)和所述岩芯(6)之间的空腔流体导通连接,位于所述透明观测箱(4)和所述岩芯(6)之间的空腔通过溢流管(10)和回流管(11)与所述流体存放机构(1)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溢流管(10)上安装有溢流阀;所述筒形构件(7)中孔通过空气排放管(20)和空气导管(16)与所述真空泵(8)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且所述空气排放管(20)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筒形构件(7)中孔内,所述空气排放管(20)的中段安装在所述底座(5)内;所述岩芯(6)中孔通过滤失流体排放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辉,曼弗雷德阿克提纳特,周文欣,卢丙朵,李国旗,王欣,柴奎,杨晓岭,张晓坡,张金龙,徐云鹏,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凯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