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440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包括扩张器本体,扩张器本体由两个夹持机构组成,夹持机构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在夹持机构上边沿的下部均布设置有顶部向下的锥形凸起,且夹持机构下部向下延伸,夹持机构下边沿的外壁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半弧形限位座,并在夹持机构上边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方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设置为半弧形结构,格栅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且格栅板的上表面与凹槽所在的夹持机构上边沿的上表面平齐。本装置通过夹持机构与井口周围的地面紧密爪牢固,提高了夹持机构放置的稳定性,凹槽的设置减少杂尘的污染,方便施工人员从该装置上直接观察或者施工探井内部的检测器械。

A kind of wellhead expansion device for mining expl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
本技术属于矿业勘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炭矿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业原料,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同时煤炭在生产过程中以及生产后的处理过程中,依然给人员或者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于是对于地下开采区巷道的回填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共识。为了准确监控开采区的地面沉降,通常会在开采区的上方挖掘有勘探检测探井,然后在勘测探井中放置检测仪器,然后再根据检测的数据进行汇总来判定开采区的地面沉降等数据,以方便采取合理的回填方案,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勘测探井井口部位极易受到外部的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的手动影响,大大降低了检测数据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勘测探井中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影响检测数据的灵敏度。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包括扩张器本体,所述扩张器本体由两个夹持机构组成,所述夹持机构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半弧形结构,并使扩张器本体的中部形成上宽下窄的环形通道孔,所述夹持机构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在所述夹持机构上边沿的下部均布设置有顶部向下的锥形凸起,且所述夹持机构下部向下延伸,所述夹持机构下边沿的外壁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半弧形限位座,并在所述夹持机构上边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方设置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设置为半弧形结构,所述格栅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且所述格栅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所在的夹持机构上边沿的上表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的上边沿内侧与上表面设置为弧形过度接触面。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凸起与所述夹持机构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夹持机构的凹槽内均匀有径向设置的支撑梁,且所述支撑梁的高度低于所述夹持机构上边沿所在的平面,并使格栅板置于支撑梁上方的同时卡合在所述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凹槽的深度在1-2cm。进一步的,所述半弧形限位座的弯曲弧度与所述夹持机构的上边沿弯曲弧度相同;且所述半弧形限位座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的宽度大于半弧形限位座向外侧延伸的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通过夹持机构上边沿的下部均布的锥形凸起与井口周围的地面紧密爪牢固,提高了夹持机构放置的稳定性,然后再将另一块夹持机构放置在勘探的井口另一侧,使得两个夹持机构形成中部贯穿的通孔结构,方便施工人员从该装置上直接观察或者施工探井内部的检测器械。2、本装置通过夹持机构上边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与格栅板的结构,可有效减少周边工作人员施工操作时,泥沙被带入到探井井口,影响探井内部检测数据的灵敏性,鞋底的泥沙直接通过格栅板的通孔进入到凹槽内被沉积,方便后期的集中清理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格栅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包括扩张器本体,扩张器本体由两个夹持机构1组成,夹持机构1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半弧形结构,并使扩张器本体的中部形成上宽下窄的环形通道孔,夹持机构1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且夹持机构1的上边沿内侧与上表面设置为弧形过度接触面。如图3、图4所示,在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下部均布设置有顶部向下的锥形凸起11,进一步的,锥形凸起11与夹持机构1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锥形凸起11设置的牢固性。且夹持机构1下部向下延伸,夹持机构1下边沿的外壁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半弧形限位座13。在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的深度在1-2cm。夹持机构1的凹槽12内均匀有径向设置的支撑梁121,且支撑梁121的高度低于夹持机构1上边沿所在的平面,并使格栅板2置于支撑梁121上方的同时卡合在凹槽12内。如图5所示,格栅板2设置为半弧形结构,格栅板2的表面设置有通孔21,且格栅板2的上表面与凹槽12所在的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上表面平齐。进一步的,半弧形限位座13的弯曲弧度与夹持机构1的上边沿弯曲弧度相同;且半弧形限位座13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的宽度大于半弧形限位座13向外侧延伸的宽度,半弧形限位座13可与勘探的探井内壁贴合,提高了夹持机构1整体的牢固性。使用时,直接先将其中一块的夹持机构1放置在勘探的井口一侧,由于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下部均布的锥形凸起11与井口周围的地面紧密爪牢固,提高了夹持机构1放置的稳定性,然后再将另一块夹持机构1放置在勘探的井口另一侧,使得两个夹持机构1形成中部贯穿的通孔结构,方便施工人员从该装置上直接观察或者施工探井内部的器械。且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2与格栅板2的结构,可有效减少周边工作人员施工操作时,泥沙被带入到探井井口,影响探井内部检测数据的灵敏性,鞋底的泥沙直接通过格栅板2的通孔21进入到凹槽12内被沉积,方便后期的集中清理操作。整个装置操作便捷,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可在实际的勘探探井施工中被推广应用。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包括扩张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本体由两个夹持机构(1)组成,所述夹持机构(1)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半弧形结构,并使扩张器本体的中部形成上宽下窄的环形通道孔,所述夹持机构(1)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在所述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下部均布设置有顶部向下的锥形凸起(11),且所述夹持机构(1)下部向下延伸,所述夹持机构(1)下边沿的外壁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半弧形限位座(13),并在所述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2);/n所述凹槽(12)的上方设置有格栅板(2),所述格栅板(2)设置为半弧形结构,所述格栅板(2)的表面设置有通孔(21),且所述格栅板(2)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12)所在的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上表面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包括扩张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本体由两个夹持机构(1)组成,所述夹持机构(1)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半弧形结构,并使扩张器本体的中部形成上宽下窄的环形通道孔,所述夹持机构(1)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在所述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下部均布设置有顶部向下的锥形凸起(11),且所述夹持机构(1)下部向下延伸,所述夹持机构(1)下边沿的外壁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半弧形限位座(13),并在所述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2);
所述凹槽(12)的上方设置有格栅板(2),所述格栅板(2)设置为半弧形结构,所述格栅板(2)的表面设置有通孔(21),且所述格栅板(2)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12)所在的夹持机构(1)上边沿的上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业勘探用井口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的上边沿内侧与上表面设置为弧形过度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年宾张育宝高大勇刘正银于玉黄康刘佳佳李道宇王超钟声远刘继千刘斌周斌杨金超种其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勘资源勘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