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18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涉及绿地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其包括下沉绿地以及设置在下沉绿地上层的种植土层,下沉绿地的底层设置有防渗层,防渗层与种植土层之间设置有储水层,下沉绿地中上下埋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上端高于下沉绿地的地面高度,且溢流管探入下沉绿地的部分与储水层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实现对绿地的自动化供水作业,减少工作人员对蓄水池中水液的取用作业,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优点。

A kind of sunken green draina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绿地排水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有公告号为CN201317952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城镇小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包括雨水立管、道路或人行道、小区绿地及雨水管,所述小区绿地设计为下凹式绿地,在小区道路、人行道与绿地交界处设置雨水进口,从雨水进口穿过绿地另一侧的道路、人行道与绿地交界处设置雨水出口,雨水出口连通雨水管,雨水管接入小区景观调蓄水池。采用上述方案,落在道路和人行道上的雨水以及绿地上超量的雨水将经雨水进口和雨水管流入蓄水池,并积蓄在蓄水池中。然而,当晴天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取用蓄水池中的水液对绿地进行灌溉,严重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借助溢流管将雨水引入储水层,并将雨水存储在储水层中,有助于实现对绿地的自动化供水作业,减少工作人员对蓄水池中水液的取用作业,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包括下沉绿地以及设置在下沉绿地上层的种植土层,所述下沉绿地的底层设置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与种植土层之间设置有储水层,所述下沉绿地中上下埋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上侧高于下沉绿地的地面高度,且所述溢流管探入下沉绿地的部分与储水层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天气下,下沉绿地周侧地面的雨水将流入下沉绿地,并在下沉绿地中积蓄;当雨水积蓄液位到达溢流管的上端后,雨水将溢流进入到溢流管,并经溢流管引导入储水层,并储存在储水层中;当晴朗天气下,储水层中的水液将供给给植物,并通过防渗膜储水层中的雨水下渗。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实现对绿地的自动化供水作业,减少工作人员对蓄水池中水液的取用作业,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层填充设置有碎石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水层中填充设置碎石块,有助于保证储水层的储水效果,并保证储水层的承载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土工布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水层的上下两侧设置土工布层,从而减少储水层上下两侧的土壤进入储水层的情况发生,并有助于保证储水层的储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稳定座,所述稳定座埋入储水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溢流管的下侧设置稳定座,并在溢流管上设置布水管,从而提升溢流管在下沉绿地中的稳定性,有助于保证对储水层正常的引水作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呈封闭设置,所述溢流管下侧的位置连通设置有布水管,且所述布水管绕溢流管周侧设置多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溢流管的下端封闭,并经布水管向储水层中布水,减少雨水持续冲击溢流管的下侧而致使地面下陷的情况发生,并提升对储水布水的均匀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的外壁包裹有混凝土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溢流管均为塑料管,溢流管裸露出来部分很容易被人损坏,在溢流管的外壁包裹有混凝土套管,从而减少流管被破坏的情况发生,延长溢流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的中部连通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溢流管的一端连通有蓄水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较大时,雨水能够经连通设置在溢流管中的连通管排入蓄水池,减少下沉绿地雨水过多而溢出到外界的情况发生,并能够保证储水层正常的储水作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的上端设置有过滤架,所述过滤架上密布有漏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架对雨水进行过滤,雨水将漏水槽进入溢流管,从而减少较大物体进入溢流管致使溢流管和连通管堵塞的情况发生,有助于保证雨水较大情况下对雨水正常的排出作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层的下侧设置有回填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水层的下侧设置回填土层,保证下沉绿地的承载能力,减少下沉绿地在溢流管位置的部分下陷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层为防渗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渗层设置为防渗膜,减少雨水下沉进入地下建筑的情况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借助溢流管将雨水引入储水层,并将雨水存储在储水层中,有助于实现对绿地的自动化供水作业,减少工作人员对蓄水池中水液的取用作业,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通过在溢流管的下端设置稳定座,并在溢流管的外侧壁包覆混凝土套管,从而提升溢流管埋设在下沉绿地中的稳定性;(3)通过在溢流管的下端设置稳定座,将溢流管的下端呈封闭设置,并由连通管向储水层布水,以及在储水层的下侧设置回填土层,从而减少下沉绿地在溢流管位置的部分下陷的情况发生,有助于保证溢流管和连通管对雨水正常的排出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下沉绿地;11、种植土层;12、储水层;121、碎石块;13、土工布层;14、回填土层;15、防渗膜;2、溢流管;21、连通管;22、稳定座;23、混凝土套管;24、布水管;3、蓄水池;4、过滤架;41、漏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参见附图1,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包括下沉绿地1以及设置在下沉绿地1上层的种植土层11,种植土层11的下侧设置储水层12,下沉绿地1中竖直埋设有溢流管2,溢流管2的上端高于下沉绿地1的地面高度,且溢流管2的上端不低于下沉绿地1周侧的地面;并且,溢流管2探入下沉绿地1的部分与储水层12连通,溢流管2的中部连通设置有连通管21,连通管21远离溢流管2的一端连通有蓄水池3。雨水天气下,下沉绿地1周侧地面的雨水将流入下沉绿地1,并在下沉绿地1中积蓄;当雨水积蓄液位到达溢流管2的上端后,雨水将溢流进入到溢流管2,并经溢流管2引导入储水层12,并储存在储水层12中;当雨水较大时,雨水能够经连通设置在溢流管2中的连通管21排入蓄水池3;最后,晴朗天气下,储水层12中的水液将供给给植物。储水层12中填充有碎石块121,储水层12的上下两侧均紧挨设置有土工布层13,储水层12厚度不低于10cm;储水层12的下侧设置有回填土层14,回填土层14的下侧设置防渗膜15。在储水层12中填充碎石块121,并由土工布层13阻拦土壤进入储水层12,有助于保证储水层12的储水效果。溢流管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稳定座22,稳定座22埋入储水层1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包括下沉绿地(1)以及设置在下沉绿地(1)上层的种植土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绿地(1)的底层设置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与种植土层(11)之间设置有储水层(12),所述下沉绿地(1)中上下埋设有溢流管(2),所述溢流管(2)的上端高于下沉绿地(1)的地面高度,且所述溢流管(2)探入下沉绿地(1)的部分与储水层(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包括下沉绿地(1)以及设置在下沉绿地(1)上层的种植土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绿地(1)的底层设置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与种植土层(11)之间设置有储水层(12),所述下沉绿地(1)中上下埋设有溢流管(2),所述溢流管(2)的上端高于下沉绿地(1)的地面高度,且所述溢流管(2)探入下沉绿地(1)的部分与储水层(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层(12)填充设置有碎石块(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层(1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土工布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稳定座(22),所述稳定座(22)埋入储水层(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东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苑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