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
本技术属于冻结施工
,涉及一种控制联络通道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具体为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
技术介绍
冻结法加固广泛应用于上海,南京,苏州等富水软土地层隧道联络通道施工中,此工法加固强度高,止水性能好,但用此工法施工的后期融沉较大。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结束后,一般采用解冻期跟踪注浆充填土体的方式来控制地层沉降,注浆部位的选定大多依靠工程经验,注浆量仅仅依据每日地面沉降监测,工程的可控性较差,难于完全控制软土地层的工后融沉,会使周边建筑产生沉降、开裂等不良影响;同时由于融沉影响周期较长,前期注浆的不到位往往导致地铁运营期间,上下行线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周边环境安全,在有些联络通道冻结施工前,先在联络通道上下和两侧注入水泥浆,之后在已经形成的水泥土基础上再进行人工冻结法施工。进行过预注浆的冻结土层在融化期间沉降较小,但是水泥用量较大,人工和器材成本较大。联络通道预注浆控制工后融沉冻结最关键的技术问题之一就是对联络通道预注浆的施工,施工工法比较 ...
【技术保护点】
1.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联络通道底部的设计冻结范围(9)内设有至少1排注浆孔,且每排注浆孔至少有1个,由注浆孔向设计冻结范围(9)内插入注浆管,每排注浆孔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0°-80°,注浆管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75°。/n
【技术特征摘要】
1.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联络通道底部的设计冻结范围(9)内设有至少1排注浆孔,且每排注浆孔至少有1个,由注浆孔向设计冻结范围(9)内插入注浆管,每排注浆孔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0°-80°,注浆管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为3排,分别为第一注浆孔(1)、第二注浆孔(2)和第三注浆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注浆孔(1)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第二注浆孔(2)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30°,第三注浆孔(3)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注浆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司轩昂,张婷,何文龙,何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