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钢带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带检测
,具体是一种矿用钢带承载能力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在煤矿巷道的支护工程中,矿用钢带在与锚杆或锚索的配合下,能够给围岩提供极为有利可靠的支。当前矿用钢带的主要类型有M钢带、W钢带、平钢带等。矿用钢带能够极大扩散锚杆或锚索的预应力和工作阻力影响范围,在锚固系统未配备钢带的情况下,锚杆或锚索对围岩的支护效果是通过托盘和螺母来反应的,而托盘的直径一般有限,在传递锚杆或锚索的支护力时仅能作用于巷道表面,范围很小,无法有效的与邻近支护单元的应力作用范围进行衔接。当锚杆或锚索配备托盘并压覆在矿用钢带上时,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能够极大地扩散锚杆或锚索的预应力和工作阻力,使锚固力在轴向和横向上都能传递到更广泛的岩层中。第二,更有利于改善围岩应力状态,矿用钢带能够抑制浅表岩层离层和裂隙张开,同时有效保持围岩的完整性,抑制或减小拉应力区,减少岩层弯曲引起的变形与拉伸破坏。第三,有效连接邻近锚固单元,矿用钢带开有数个开孔,可以同时衔接安装在同一个钢带上的数个锚固系统,进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钢带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包括纵向上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加载架(B)、被测钢带组件(D)和底座(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盒体(C);/n所述底座(A)包括底座底板(A1)、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在底座底板(A1)上部的两对立柱(A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对立柱(A2)上端的两个连接板(A3)和由多个螺栓组成的底座螺栓组(A5);所述连接板(A3)上设置有供底座螺栓组(A5)中的底座螺栓穿过的连接板孔(A31);/n所述加载架(B)包括加载上梁(B1)、加载下梁(B2)和两个加载立柱(B11),加载上梁(B1)和加载下梁(B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加载立柱(B11)的上端之间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钢带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包括纵向上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加载架(B)、被测钢带组件(D)和底座(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盒体(C);
所述底座(A)包括底座底板(A1)、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在底座底板(A1)上部的两对立柱(A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对立柱(A2)上端的两个连接板(A3)和由多个螺栓组成的底座螺栓组(A5);所述连接板(A3)上设置有供底座螺栓组(A5)中的底座螺栓穿过的连接板孔(A31);
所述加载架(B)包括加载上梁(B1)、加载下梁(B2)和两个加载立柱(B11),加载上梁(B1)和加载下梁(B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加载立柱(B11)的上端之间和下端之间并形成框形结构;所述加载上梁(B1)和加载下梁(B2)的中心于纵向上相对应地开设有上梁贯通孔(B2a)和下梁贯通孔(B1a);
所述盒体(C)内部的尺寸大于待测钢带(D1)的尺寸,其主要由在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盒体端板(C1)、在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盒体侧板(C2)及固定连接在盒体端板(C1)和盒体侧板(C2)下端之间的盒体底板(C3)组成,盒体端板(C1)上部于其长度方向相对称地开设有两个端板腰型孔(C1a),盒体底板(C3)在其中心区域开设有底板中心孔(C3b),并在长度方向靠近两端部的位置开设有彼此相对称设置的两个底板腰型孔(C3c),在底板中心孔(C3b)和底板腰型孔(C3c)之间开设有底板螺纹孔(C3a);两个盒体侧板(C2)的外侧中心设置有两个抱箍(C4),且盒体侧板(C2)的中心区域开设有多个侧板螺纹孔(C2a);
所述被测钢带组件(D)包括待测钢带(D1)、锚杆托盘(D2),锚杆螺母(D3)、锚杆(D4)、钢带压板(D5)、钢带拉板(D6)、拉紧螺钉(D71)、锁紧螺栓(D9)和限位螺钉(D81);所述待测钢带(D1)在其中心区域开设有钢带中心孔(D1a),并在长度方向靠近两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钢带端孔(D1b);所述锚杆(D4)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钢带压板(D5)的数量为两个,钢带压板(D5)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钢带端孔(D1b)相对应的多个压板光孔(D51);所述钢带拉板(D6)的数量为两个,钢带拉板(D6)沿其宽度方向相间隔地开设有拉板螺纹孔B(D6c)和拉板光孔(D6b),钢带拉板(D6)在靠近拉板光孔(D6b)一侧的端沿上开设有拉板螺纹孔A(D6a),拉板螺纹孔B(D6c)的数量与钢带端孔(D1b)的数量相对应,拉板螺纹孔A(D6a)沿垂直于拉板光孔(D6b)的方向延伸;
所述加载架(B)纵向地设置在底座(A)上的两对立柱(A2)之间,所述盒体(C)横向地穿设于加载架(B)上的两个加载立柱(B11)之间,且位于两个连接板(A3)的上部;所述底座螺栓组(A5)穿过连接板孔(A31)后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底板螺纹孔(C3a)中将底座(A)与盒体(C)固定连接;两个抱箍(C4)分别套设在两个加载立柱(B11)下部的外侧;由多个抱箍螺栓组成的抱箍螺栓组(C5)在穿过抱箍(C4)连接端上的通孔后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侧板螺纹孔(C2a)中将加载架(B)与盒体(C)固定连接;所述待测钢带(D1)设置在盒体(C)内腔的上部,所述锚杆(D4)纵向穿过钢带中心孔(D1a)、底板中心孔(C3b)和下梁贯通孔(B1a),其上部的螺纹段延伸到盒体(C)的上方,并且在穿过设置在待测钢带(D1)上方的锚杆托盘(D2)后与锚杆螺母(D3)连接,其下部的螺纹段延伸到加载下梁(B2)的下方,并与锚杆螺母(D3)连接,两个钢带压板(D5)分别设置在待测钢带(D1)长度方向两端的上部,且多个压板光孔(D51)与多个钢带端孔(D1b)相对应地设置,两个钢带拉板(D6)分别设置在待测钢带(D1)长度方向两端的下部,且多个拉板螺纹孔B(D6c)与多个钢带端孔(D1b)相对应地设置,且拉板螺纹孔A(D6a)靠近盒体端板(C1)地设置,所述锁紧螺栓(D9)在依次穿过压板光孔(D51)和钢带端孔(D1b)后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拉板螺纹孔B(D6c)中,所述拉紧螺钉(D71)依次穿过拉紧调节螺母(D72)、大垫圈(D73)和端板腰型孔(C1a)后与通过螺纹配合与拉板螺纹孔A(D6a)连接,限位螺钉(D81)依次穿过拉板光孔(D6b)、底板腰型孔(C3c)和限位垫圈(D83)后与限位调节螺母(D8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钢带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上梁(B1)为箱式结构,其主要由位于顶部的上梁顶板(B21)、位于底部的上梁底板(B23)及相对地固定连接在上梁顶板(B21)和上梁底板(B23)之间的两个上梁立板(B24)组成,所述上梁贯通孔(B2a)依次贯通上梁顶板(B21)和上梁底板(B23)地设置;
所述加载下梁(B2)为箱式结构,其主要由位于顶部的下梁顶板(B18)、位于底部的下梁底板(B14)、及相对地固定连接在下梁顶板(B18)和下梁底板(B14)之间的两个下梁立板(B13)组成,所述下梁顶板(B18)上端面中心和下梁底板(B14)的下端面中心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梁上贴板(B15)和下梁下贴板(B17),所述下梁贯通孔(B1a)依次贯通下梁上贴板(B15)、下梁顶板(B18)、下梁底板(B14)和下梁下贴板(B17)地设置;
所述加载立柱(B11)为矩形管结构,加载立柱(B11)的上端焊接有立柱法兰板(B16),加载立柱(B11)通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