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包括转动式托辊,所述转动式托辊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中部,所述第三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支撑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设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通过第一转轴固定的一侧,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在另一侧。相对于现有技术,该转动式托辊有效减少纬纱在过割刀后纬纱与托辊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减少托辊的阻力,使其平直,避免纬纱弯曲的产生及不稳定性。
A rotating idler for multi axial kni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经编多轴向利巴设备生产产品时,采用转动式固定式托辊和产品纬纱接触。在缝编后割刀至牵拉的过程中由于产品纬纱层和托辊接触摩擦,致使纬纱受到阻力后出现纬纱局部变形弯曲现象,影响产品布面外观质量及产品力学性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对过割刀后的纬纱托辊装置进行重新设计,有效减少纬纱在过割刀后纬纱与托辊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减少托辊的阻力,使其平直,避免纬纱弯曲的产生及不稳定性的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是本技术要决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对过割刀后的纬纱托辊装置进行重新设计,有效减少纬纱在过割刀后纬纱与托辊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减少托辊的阻力,使其平直,避免纬纱弯曲的产生及不稳定性的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包括转动式托辊,所述转动式托辊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中部,所述第三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均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设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通过第一转轴固定的一侧,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在另一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内槽部和固定螺栓。进一步,所述转动式托辊的两端还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还设有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连接件均与支撑杆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由橡胶制成。进一步,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的大小相等。进一步,所述固定杆与连接件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由于包括转动式托辊,所述转动式托辊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中部,所述第三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另一端,因此,通过托辊转动式设计,能有效减小纬纱过割刀后与托辊间的摩擦力及阻力,防止纬纱变形及弯曲产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技术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
技术人员在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精神与范围。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大致”、“约”等,用以修饰任何可以微变化的数量或误差,但这些微变化或误差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一般而言,此类用语所修饰的微变化或误差的范围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2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1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5%或是其他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前述提及的数值可依实际需求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某些用以描述本申请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申请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包括转动式托辊1,所述转动式托辊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2、第二固定支撑3和第三固定支撑4,所述第一固定支撑2设置在转动式托辊1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撑3设置在转动式托辊1的中部,所述第三固定支撑4设置在转动式托辊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支撑2、第二固定支撑3和第三固定支撑4均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设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通过第一转轴固定的一侧,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在另一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内槽部和固定螺栓。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包括转动式托辊,所述转动式托辊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中部,所述第三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另一端,因此,通过托辊转动式设计,能有效减小纬纱过割刀后与托辊间的摩擦力及阻力,防止纬纱变形及弯曲产生,将固定支撑根据现有的空间进行定制固定装置,由原来的固定式支撑设计成转动式支撑,减少生产时纬纱和托辊间的摩擦力及阻力,使布面和托辊同步运行,确保纬纱的稳定性,在具体的使用时将固定部固定在经编多轴向利巴设备的机架上。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动式托辊的两端还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还设有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连接件均与支撑杆连接,使得转动式托辊在转动的时候更加的稳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由橡胶制成,从而确保不会破坏转动式托辊上进过的布料,具体的,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的大小相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定杆与连接件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确保固定杆和连接件能够牢固的固定在一起,彼此之间不会分离,确保设备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式托辊,所述转动式托辊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中部,所述第三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均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设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通过第一转轴固定的一侧,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在另一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内槽部和固定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轴向编织机的转动式托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式托辊,所述转动式托辊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中部,所述第三固定支撑设置在转动式托辊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支撑、第二固定支撑和第三固定支撑均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设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通过第一转轴固定的一侧,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在另一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内槽部和固定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侃,潘春红,魏亚兵,叶伟祥,严诚强,荣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