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39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包括机架、摆轴一、摆轴二、第一脱圈支架、第二脱圈支架、第一脱圈板、第二脱圈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调整轴、第二调整轴、第三调整轴以及第四调整轴,摆轴一与第一调整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摆轴二与第二调整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三调整轴与第四调整轴通过第三联轴器连接,第一调整轴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三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配合的第三伞齿轮,第二调整轴上设有第二伞齿轮,第四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二伞齿轮配合的第四伞齿轮,第三调整轴或者第四调整轴上设有调整手轮。本方案结构简易、操作方便、能够对脱圈板进行调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由于生产经编产品工艺品种变换频繁,车间机台数量受限,往往需要在一次工艺品种编织完成之后,对机台的开档进行调节(对脱圈板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平机生产。传统的经编机脱圈板的调节结构较为复杂,调试较为麻烦。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操作方便、能够对脱圈板进行调试的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一、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二、第一脱圈支架、第二脱圈支架、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脱圈板、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脱圈板、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转轴、用于带动第一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调整轴、第二调整轴、第三调整轴以及第四调整轴,摆轴一与第一调整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摆轴二与第二调整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三调整轴与第四调整轴通过第三联轴器连接,第一调整轴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三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配合的第三伞齿轮,第二调整轴上设有第二伞齿轮,第四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二伞齿轮配合的第四伞齿轮,第三调整轴或者第四调整轴上设有调整手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摆轴一上的第一偏心轮、套设在第一偏心轮外的第一轴套以及设置在第一轴套上的第一轴杆,第一轴杆与所述第一脱圈支架铰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摆轴二上的第二偏心轮、套设在第二偏心轮外的第二轴套以及形成在第二轴套上的第二轴杆,第二轴杆与所述第二脱圈支架铰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摆轴一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摆轴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调整轴通过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调整轴通过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机架上。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采用两对对称放置的伞齿轮进行传动,将一个方向的转动转换为另一个方向的转动,且转动灵活,负荷较小。通过控制摆轴一和摆轴二朝相反方向旋转运动,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带动第一脱圈支架和第二脱圈支架上下运动,进而控制第一脱圈板和第二脱圈板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实现脱圈板的调节。当仅需要调节一侧的脱圈板时,可以松开第三联轴器,对需要调节的一侧进行单独调节;此本技术可以单独调节第一脱圈板和第二脱圈板,也可以同步调节,对加快平机速度,提高经编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前、后针床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前、后针床传动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前、后沉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假想地把沉降付臂从第一摆轴上移开);图5为本技术中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凸轮配合滚子架的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凸轮的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卷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卷曲机构的俯视图(卷布辊未示出);图11为本图10中A处的放大图;图12为本技术中脱圈开档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脱圈开档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油箱挡板未示出);图中:1-机架10-梳栉装置11-梳栉摇架12-梳栉13-油箱14-挡板15-平板16-机脚101-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102-梳栉上摆下摆臂103-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104-梳栉上摆上摆臂105-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106-梳栉下摆下摆臂107-梳栉下摆上摆臂108-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20-前脱圈部分300-后脱圈部分40-前针床部分500-后针床部分60-前沉降部分700-后沉降部分700201-脱圈支架2011-第一脱圈支架2022-第二脱圈支架202-脱圈板2021-第一脱圈板2022-第二脱圈板203-导套204-脱圈连杆组件205-支撑座50-伺服电机51-第一过布辊52-第二过布辊53-第三过布辊54-驱动辊55-第一从动辊56-第二从动辊57-卷布辊58-导向板59-布料510-链条521-链轮522-轴承523-导向架524-导向槽525-第一导向壁526-第二导向壁527-传动链条601-沉降连杆组件602-第一沉降连杆603-第二沉降连杆604-沉降主臂605-沉降付臂606-沉降片床607-沉降针608-沉降脱开摆臂609-沉降摆动板610-沉降拉杆611-沉降摆动紧圈612-沉降脱离轨座613-滑槽614-把手700-后沉降部分701-摆轴一702-摆轴二703-第一调整轴704-第二调整轴705-第三调整轴706-第四调整轴707-第一联轴器708-第二联轴器710-第一伞齿轮711-第二伞齿轮712-第三伞齿轮713-第四伞齿轮714-第一轴承座715-第二轴承座716-调整手轮717-第一轴套718-第一偏心轮719-第一轴杆720-第二偏心轮721-第二轴套722-第二轴杆800-凸轮801-滚子架802-推杆803-下滚轮804-上滚轮805-轴孔806-环形凸缘807-针床连杆组件808-针床托座809—舌针床8091-针床基座8092-针床梳座8093-压针板810-舌针811-导柱812-紧圈块813-配重块814-配重孔815-调节缺口816-调节螺栓817-调节沉台818-紧圈孔81-一号主动轴82-二号主动轴83-第一摆轴84-第二摆轴85-第三摆轴86-第四摆轴87-天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13,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1、成圈装置、梳栉装置10以及传动装置,机架1作为各相关机构和部件安装的载体;所述成圈装置包括对称的前、后脱圈部分(即前脱圈部分20和后脱圈部分300,实施例中,两者结构相同,仅仅以前脱圈部分20进行描述)、对称的前、后针床部分(即前针床部分40和后针床部分500,实施例中,两者结构相同仅以前针床部分40进行描述)和对称的前、后沉降部分(即前沉降部分60和后沉降部分700,实施例中,两者结构相同,仅以前沉降部分60进行描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一、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二、第一脱圈支架、第二脱圈支架、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脱圈板、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脱圈板、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转轴、用于带动第一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调整轴、第二调整轴、第三调整轴以及第四调整轴,摆轴一与第一调整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摆轴二与第二调整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三调整轴与第四调整轴通过第三联轴器连接,第一调整轴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三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配合的第三伞齿轮,第二调整轴上设有第二伞齿轮,第四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二伞齿轮配合的第四伞齿轮,第三调整轴或者第四调整轴上设有调整手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一、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二、第一脱圈支架、第二脱圈支架、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脱圈板、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脱圈板、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转轴、用于带动第一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调整轴、第二调整轴、第三调整轴以及第四调整轴,摆轴一与第一调整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摆轴二与第二调整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三调整轴与第四调整轴通过第三联轴器连接,第一调整轴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三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配合的第三伞齿轮,第二调整轴上设有第二伞齿轮,第四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二伞齿轮配合的第四伞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来殷守国张文书陈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信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