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998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所述退解装置设置在所述捻线机初捻锭子中锭杆(7)的顶部;包括:退解器主体(1)和导丝筒(5),所述退解器主体(1)套装在所述锭杆(7)顶部,能够绕所述锭杆(7)自由转动,所述退解器主体(1)向横向两端延伸的长度大于套装在所述初捻锭子外部绕有单丝的原料管(8)的外径;所述退解器主体(1)上横向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单丝穿过的导丝筒,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一步法捻线机纱线起毛、起泡、白点多、断头多等问题。

A yarn unwinding device of twi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属于纺织机械

技术介绍
纺织工业中,捻线机的作用是将几根原料(PP)单丝经过初捻、复捻后再合并加捻成一股纱线。渔网线(PE)加捻过程中,每分钟转速都在几千转至上万转,会形成一个向外张开的环形封闭的气圈,这种气圈会受加捻时间、络筒质量、筒管质量等的影响变化;目前初捻采用隔纱板或气圈环控制丝线气圈变化,气圈张力不稳定,容易造成气圈打不开或气圈太大打到隔离板等造成纱线起毛、白点、断头等纱线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纱线加捻过程中,气圈张力不稳定导致纱线捻度不均、起毛、起泡等问题。所述退解装置设置在所述捻线机初捻锭子中锭杆的顶部;包括:退解器主体和导丝筒;所述退解器主体套装在所述锭杆顶部,能够绕所述锭杆自由转动;所述退解器主体向横向两端延伸的长度大于套装在所述初捻锭子外部绕有单丝的原料管的外径;所述退解器主体上横向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单丝穿过的导丝筒,所述原料管出来的单丝穿过所述退解器主体一端的导丝筒后再经过预设的初捻加捻点。所述退解装置还包括:压簧、退解器底座和锁紧机构;所述压簧套装在所述锭杆顶部伸出原料管的部分,所述压簧一端与锭杆上的轴肩抵触,另一端与套装在锭杆上的退解器底座抵触;所述退解器主体通过连接套套装在退解器底座外部,所述连接套与所述退解器主体固接,所述连接套底部通过所述退解器底座上的轴肩进行轴向限位;所述连接套与所述退解器底座间隙配合;所述锁紧机构用于所述退解器底座的轴向压紧和限位,以固定退解器。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套筒式结构,其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的锁紧销,锁紧销端部凸出于锁紧块的内圆周面;所述锭杆顶部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的弧形槽以及与弧形槽连通的竖直向上的开口槽,开口槽底部与弧形槽连通,顶部贯穿锭杆顶部;所述开口槽用于在将所述锁紧块装/卸在所述锭杆上时,为所述锁紧销提供通道;当旋转套装在所述锭杆上的锁紧块,使所述锁紧销进入锭杆上的弧形槽内时,实现对所述退解器底座的轴向压紧和限位。有益效果:(1)在初捻锭子顶部设置退解器,相当于在纱线的加捻区(原料筒的出线端与初捻加捻点之间)中间部位增加了一个支架,使纱线在加捻区因高速旋转形成的气圈的大小被固定,气圈大小基本一致,不会因为碰撞到其它部位产生纱线质量问题;能够有效解决采用一步法捻线机加工渔网线或涤纶线等纱线时起毛、起泡、白点多、断头多等问题。(2)采用氧化铝或陶瓷导丝筒进行导线,光滑的导丝筒固定纱线,使纱线自身不会打转及与其它部件相摩擦,能够改善丝线与导线部件的摩擦,不产生毛丝,同时也减少了捻线加工过程中因转道而产生的碰撞、摩擦、提高了丝的表面质量和品位。附图说明图1为设置有退解装置的初捻锭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退解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退解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退解器主体、2-连接套、3-退解器底座、4-压簧、5-导丝筒、6-锁紧块、7-锭杆、8-原料管、9-气圈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能够有效解决PE线、涤纶线等再采用一步法捻线机纱线时出现的捻度不均、起毛、起泡、白点多、断头多、操作不便等问题;适用于单丝原料15-10股PE线,1000D-5000D涤纶线等的一步法复合捻线机。如图1-图3所示,该退解装置设置在初捻锭子的锭杆7的顶部,包括:压簧4、退解器底座3、退解器主体1和锁紧块6。在锭杆7顶部伸出原料管8的部分套装压簧4,压簧4一端与锭杆7上的轴肩抵触,另一端与套装在锭杆7上的退解器底座3抵触。退解器主体1和连接套2均套装在退解器底座3外部,其中连接套2通过螺钉与退解器主体1固接,连接套2底部通过退解器底座3底部的轴肩进行轴向限位。本方案中,连接套2内嵌在退解器主体1下表面的凹槽内,退解器底座3顶部略伸出于退解器主体1上表面。连接套2与退解器底座3间隙配合。通过锁紧块6对退解器底座3进行轴向压紧和限位,以固定退解器,防止退解器飞出伤人。具体为:锁紧块6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套筒式结构,其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的锁紧销,锁紧销端部凸出于锁紧块6的内圆周面。锭杆7顶部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的弧形槽以及与弧形槽连通的竖直向上的开口槽,开口槽底部与弧形槽连通,顶部贯穿锭杆7顶部。将锁紧块6套装在锭杆7上时,先使锁紧块6上锁紧销的位置与锭杆7上开口槽的位置对应,使锁紧块6能够套装在锭杆7上并沿锭杆7轴线下移,锁紧块6下移过程中通过退解器底座3压紧压簧4;当锁紧销下移至弧形槽所在位置时,转动锁紧块6,使锁紧销进入锭杆7的弧形槽内,从而通过锁紧块6以及压簧4压紧退解器底座3。当需要拆卸退解器时,只需反向转动锁紧块6,使锁紧销转动至与开口槽的位置相对,此时锁紧块6能够在压簧4回复力的作用下上移,取下锁紧块6、退解器主体1及退解器底座3即可,从而能够快速方便的装卸退解器。退解器主体1向横向(垂直于锭杆7轴线的方向)两端延伸的长度大于绕有单丝的原料管8的外径,且每端端部设置有导丝筒5,原料管8出来的单丝穿过退解器主体1一端的导丝筒5后经过初捻加捻点(固定设置在导纱架上的导向筒)再进入后续的罗拉传动结构。由此在经过初捻锭子进行单丝加捻时,退解器主体1能够围绕锭杆7被动自由转动。在初捻锭子顶部设置退解装置,相当于在纱线的初捻加捻区中间部位增加了一个支架,使纱线在加捻区因高速旋转形成的气圈的大小被固定,气圈大小基本一致,不会因为碰撞到其它部位产生纱线质量问题。退解装置中采用氧化铝导丝筒5进行导线,光滑的氧化铝固定纱线,使纱线自身不会打转及与其它部件相摩擦,能够改善丝线与导线部件的摩擦,不产生毛丝,同时也减少了捻线加工过程中因转道而产生的碰撞、摩擦、提高了丝的表面质量和品位。同时在捻锭子外部罩有气圈罩9,气圈罩9与外部导纱架固接,气圈罩9将套装有原料管8的初捻锭子以及退解装置罩在其内部。气圈罩9采用不锈钢筒,能够避免相邻初捻锭子加捻区的气圈打架,设置气圈罩9能够有效避免相邻气圈存在打架风险及操作安全风险。综上,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解装置设置在所述捻线机初捻锭子中锭杆(7)的顶部;包括:退解器主体(1)和导丝筒(5);/n所述退解器主体(1)套装在所述锭杆(7)顶部,能够绕所述锭杆(7)自由转动;/n所述退解器主体(1)向横向两端延伸的长度大于套装在所述初捻锭子外部绕有单丝的原料管(8)的外径;所述退解器主体(1)上横向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单丝穿过的导丝筒(5),所述原料管(8)出来的单丝穿过所述退解器主体(1)一端的导丝筒(5)后再经过预设的初捻加捻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解装置设置在所述捻线机初捻锭子中锭杆(7)的顶部;包括:退解器主体(1)和导丝筒(5);
所述退解器主体(1)套装在所述锭杆(7)顶部,能够绕所述锭杆(7)自由转动;
所述退解器主体(1)向横向两端延伸的长度大于套装在所述初捻锭子外部绕有单丝的原料管(8)的外径;所述退解器主体(1)上横向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单丝穿过的导丝筒(5),所述原料管(8)出来的单丝穿过所述退解器主体(1)一端的导丝筒(5)后再经过预设的初捻加捻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线机纱线退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解装置还包括:压簧(4)、退解器底座(3)和锁紧机构;所述压簧(4)套装在所述锭杆(7)顶部伸出原料管(8)的部分,所述压簧(4)一端与锭杆(7)上的轴肩抵触,另一端与套装在锭杆(7)上的退解器底座(3)抵触;
所述退解器主体(1)通过连接套(2)套装在退解器底座(3)外部,所述连接套(2)与所述退解器主体(1)固接,所述连接套(2)底部通过所述退解器底座(3)上的轴肩进行轴向限位;所述连接套(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吉峰郑守华韩世海方森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长翼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