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属于发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盖机构,在插杆式开盖机构的基础上,使长宽比值大的盖体,在关盖下可靠压紧气密,且通过一台电机实现多组插杆机构运动,在保证大盖体气密压紧的均匀性同时,实现了插杆运动的同步性,解决了由于多台电机本身的运动差异性造成的关盖卡滞问题。通过增加插杆底部圆柱段长度,提高插杆向下运动压紧有效行程,补偿了插杆间传动轴变形减少的向下运动有效行程,保证了气密压紧可靠性。
A large cover open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射
,具体涉及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
技术介绍
针对于插杆式开盖机构,即通过电机轴伸出推动盖体曲杆座实现开盖动作,利用曲杆座上曲杆带动插杆向下运动实现插杆底部压紧滚轮,从而完成关盖气密。由于盖体的长宽比值大,需设计一种改进型插杆式开盖机构,解决多组插杆及多台电机带来的同步性及机构卡滞问题,在保证插杆间传动效率的同时提高机构气密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多组插杆及多台电机带来的同步性及机构卡滞问题,在保证插杆间传动效率的同时提高机构气密特性。(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由一台电机8控制多组插杆机构同步运动实现开关盖动作及关盖后盖体的气密,包括多组相同结构的插杆机构、连接多组插杆机构的一个传动机构,以及一台电机8。优选地,其中一组插杆机构包括曲杆座1、曲杆2、连杆3、插杆4、插杆座5、滚轮座6、滚轮7、前推杆10、弹簧11、螺母1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13、横杆14;所述插杆4上端与连杆3铰接并能够沿插杆座5的通孔直线上下运动,插杆座5与盖体固接;曲杆2的一端与连杆3铰接,另一端与前推杆10铰接,同时曲杆2的中间连接部位于曲杆座1上;传动杆13穿过曲杆2、曲杆座1并通过键连接,从而将电机8带动曲杆2的扭矩传递到另一组插杆机构;电机8的伸出轴前端与前推杆10铰接,滚轮7安装于滚轮座6上;所述插杆4为圆杆,下端为圆柱段4a,且圆柱段4a直径小于插杆4上部的直径,该圆柱段4a为与滚轮7的接触段,即与滚轮7接触的有效行程;所述螺母12上部外壁面为多边形,下端面具有圆形凹槽12a,且中心具有螺纹孔通孔;圆形凹槽12a为弹簧11的压紧端,弹簧11通过螺母12调节压缩量控制弹簧力使电机8运动过程中先完成插杆抬起向上动作再进行开盖动作;所述传动杆13为变截面圆形杆件,其一段为大直径,一段为小直径,通过转动曲杆2带动传动杆13转动建立两组插杆机构的运动传递;所述横杆14为两端设置有矩形孔的杆件,通过传动杆13与矩形孔配合完成扭矩传递,横杆14与传动杆13一起组成传动件;横杆14通过矩形孔与传动杆13的矩形端头配合进行扭矩传递,实现整个盖体的插杆运动同步性及开关盖动作。优选地,所述大盖体开盖机构还包括所述电机座9,电机8固定在电机座9上。优选地,所述电机座9与一基体固接。优选地,所述滚轮座6与所述基体固接。优选地,所述圆柱段4a的直径尺寸可调。优选地,具有四组插杆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大盖体开盖机构实现开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盖过程中,由于弹簧力作用使插杆4沿插杆座5通孔向上运动远离滚轮7,同时由于电机8的伸出轴带动曲杆2转动,并通过传动杆13与横杆14传递扭矩,使多组插杆4同时远离各自的滚轮7,此时盖体气密解锁,并开始开盖动作。电机8的伸出轴伸出长度决定了盖体的开盖角度。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大盖体开盖机构实现关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关盖过程中,电机8的伸出轴收回,由于弹簧力作用足够大,使得插杆4不动作,盖体由于自重向下关盖,当关盖到位后,电机8需克服弹簧力,使插杆4向下运动,同时带动曲杆2、传动杆13、横杆14转动使多组插杆4同时向下运动直至电机8的伸出轴停止收回动作。插杆4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其下端圆柱段4a与滚轮7接触实现盖体的压紧。(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开盖机构,在插杆式开盖机构的基础上,使长宽比值大的盖体,在关盖下可靠压紧气密,且通过一台电机实现多组插杆机构运动,在保证大盖体气密压紧的均匀性同时,实现了插杆运动的同步性,解决了由于多台电机本身的运动差异性造成的关盖卡滞问题。通过增加插杆底部圆柱段长度,提高插杆向下运动压紧有效行程,补偿了插杆间传动轴变形减少的向下运动有效行程,保证了气密压紧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关盖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开盖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正视图。其中:1、曲杆座2、曲杆3、连杆4、插杆4a、圆柱段5、插杆座6、滚轮座7、滚轮8、电机9、电机座10、前推杆11、弹簧12、螺母12a、圆形凹槽13、传动杆14、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由一台电机8控制四组插杆机构同步运动实现开关盖动作及关盖后盖体的气密,包括四组相同结构的插杆机构、连接四组插杆机构的一个传动机构,以及一台电机8、一个电机座9;其中一组插杆机构包括曲杆座1、曲杆2、连杆3、插杆4、插杆座5、滚轮座6、滚轮7、前推杆10、弹簧11、螺母1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13、横杆14;所述插杆4上端与连杆3铰接并能够沿插杆座5的通孔直线上下运动,插杆座5与盖体固接;曲杆2的一端与连杆3铰接,另一端与前推杆10铰接,同时曲杆2的中间连接部位于曲杆座1上;传动杆13穿过曲杆2、曲杆座1并通过键连接,从而将电机8带动曲杆2的扭矩传递到另一组插杆机构;电机8通过电机座9与一基体固接,伸出轴前端与前推杆10铰接,滚轮7安装于滚轮座6上,滚轮座6与所述基体固接。所述插杆4为圆杆,下端为小直径圆柱段4a(直径小于插杆4上部的直径),该圆柱段4a为与滚轮7的接触段,即与滚轮7接触的有效行程,实现盖体压紧。在保证杆件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其直径越小,有效插下行程越大,气密可靠性越高。所述螺母12上部外壁面为多边形,下端面具有圆形凹槽12a,且中心具有螺纹孔通孔;圆形凹槽12a为弹簧11的压紧端,保证了压紧过程平稳均匀,弹簧11通过螺母12调节压缩量控制弹簧力使电机8运动过程中先完成插杆抬起向上动作再进行开盖动作。所述传动杆13为变截面圆形杆件,考虑安装过程,其一段为大直径,一段为小直径,通过转动曲杆2带动传动杆13转动建立两组插杆机构的运动传递。所述横杆14为两端设置有矩形孔的杆件,通过传动杆13与矩形孔配合完成扭矩传递,形成一台电机的跨距离结构控制,横杆14与传动杆13一起组成传动件;横杆14通过矩形孔与传动杆13的矩形端头配合进行大跨度的扭矩传递,实现整个盖体的插杆运动同步性及开关盖动作。工作过程:开盖过程中,由于弹簧力作用使插杆4沿插杆座5通孔向上运动远离滚轮7,同时由于电机8的伸出轴带动曲杆2转动,并通过传动杆13与横杆14传递扭矩,使四组插杆4同时远离各自的滚轮7,此时盖体气密解锁,并开始开盖动作。电机8的伸出轴伸出长度决定了盖体的开盖角度。关盖过程中,电机8的伸出轴收回,由于弹簧力作用足够大,使得插杆4不动作,盖体由于自重向下关盖,当关盖到位后,电机8需克服弹簧力,使插杆4向下运动,同时带动曲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一台电机(8)控制多组插杆机构同步运动实现开关盖动作及关盖后盖体的气密,包括多组相同结构的插杆机构、连接多组插杆机构的一个传动机构,以及一台电机(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盖体开盖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一台电机(8)控制多组插杆机构同步运动实现开关盖动作及关盖后盖体的气密,包括多组相同结构的插杆机构、连接多组插杆机构的一个传动机构,以及一台电机(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盖体开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插杆机构包括曲杆座(1)、曲杆(2)、连杆(3)、插杆(4)、插杆座(5)、滚轮座(6)、滚轮(7)、前推杆(10)、弹簧(11)、螺母(1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13)、横杆(14);
所述插杆(4)上端与连杆(3)铰接并能够沿插杆座(5)的通孔直线上下运动,插杆座(5)与盖体固接;曲杆(2)的一端与连杆(3)铰接,另一端与前推杆(10)铰接,同时曲杆(2)的中间连接部位于曲杆座(1)上;传动杆(13)穿过曲杆(2)、曲杆座(1)并通过键连接,从而将电机(8)带动曲杆(2)的扭矩传递到另一组插杆机构;
电机(8)的伸出轴前端与前推杆(10)铰接,滚轮(7)安装于滚轮座(6)上;
所述插杆(4)为圆杆,下端为圆柱段(4a),且圆柱段(4a)直径小于插杆(4)上部的直径,该圆柱段(4a)为与滚轮(7)的接触段,即与滚轮(7)接触的有效行程;
所述螺母(12)上部外壁面为多边形,下端面具有圆形凹槽(12a),且中心具有螺纹孔通孔;圆形凹槽(12a)为弹簧(11)的压紧端,弹簧(11)通过螺母(12)调节压缩量控制弹簧力使电机(8)运动过程中先完成插杆抬起向上动作再进行开盖动作;
所述传动杆(13)为变截面圆形杆件,其一段为大直径,一段为小直径,通过转动曲杆(2)带动传动杆(13)转动建立两组插杆机构的运动传递;
所述横杆(14)为两端设置有矩形孔的杆件,通过传动杆(13)与矩形孔配合完成扭矩传递,横杆(14)与传动杆(13)一起组成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莹,邓雪,赵辉,朱遂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