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92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其炭窑、进气管、出气管对应的设置多组,进气管连接至热气主管,出气管分别连接至热气支管和废气支管,若干热气支管连接至热气主管,空气进管连接至进气管;进气管、热气支管、废气支管、空气进管分别设置有开关阀。通过复合管道以及开关阀的布置,令若干炭窑之间的热气可以进行流通,令一个炭窑中竹处在放热阶段时所产生的热量,提供给其他处在吸热阶段的炭窑供热,有效利用热能,降低热能损耗,达到节能效果;热气主管在输送气体的同时起到集污效果,气体中的杂质如悬浮颗粒物或焦油可以囤积到热气主管,减少其排放到外界的量,达到环保的效果。

A pipeline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bamboo charcoal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竹炭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炭窑,尤其是土窑,在烧制的过程中基本上由一个排气孔不受控制的自由排放,热能浪费,大气污染严重。按照理论计算,在整个炭化过程中热能消耗是可以平衡的,即炭化阶段放出的热量能满足干燥和预炭化阶段的热能消耗。本研究设计的系统旨在两个及以上炭窑上应用,进行炭窑和管道的合理设计,满足多炭窑的热能循环使用,并且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管道的布置和开关,来充分利用热能、并降低杂质的排放。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包括炭窑、进气管、出气管、热气主管、热气支管、废气支管和空气进管,炭窑、进气管、出气管一一对应的设置多组,进气管连接至炭窑的底部,出气管连接至炭窑的顶部,进气管连接至热气主管,出气管分别连接至热气支管和废气支管,若干热气支管连接至热气主管,空气进管连接至进气管;进气管、热气支管、废气支管、空气进管分别设置有开关阀。作为一种改进,若干热气支管设置的高于热气主管。作为一种改进,热气主管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位于下部用于收集固体杂质的集污罐,集污罐可拆卸的与热气主管进行安装。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废气主管,若干废气支管连接至废气主管,若干废气支管设置的高于废气主管,废气主管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位于下部用于收集固体杂质的集污罐,集污罐可拆卸的与废气主管进行安装。作为一种改进,废气主管对外连接醋液回收管,醋液回收管倾斜设置并且出口端斜向上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炭窑排列成两排,每排设置若干个,热气主管和废气主管设置于两排炭窑之间。作为一种改进,热气主管和废气主管均包括若干子管道,相邻子管道之间通过一倒U形的膨胀节进行连接,膨胀节与子管道可旋转的连接设置。作为一种改进,子管道的数量与每排设置的炭窑数量一致,并且每个子管道上均设置有集污罐。作为一种改进,热气主管上设置有安全阀。作为一种改进,进气管在炭窑的底部呈放射状设置若干副管连通入炭窑底部周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复合管道以及开关阀的布置,令若干炭窑之间的热气可以进行流通,令一个炭窑中竹处在炭化阶段、精炼阶段、冷却初段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提供给其他处在干燥阶段、预炭化阶段的炭窑的供热,有效的利用了热能,降低热能的损耗浪费,达到了节能的效果,且产生的气体进行利用而不直接排放向大气,避免环境的污染,达到环保的效果;另一方面,热气主管在输送气体的同时可起到集污的效果,气体中的杂质如悬浮颗粒物或焦油可以囤积到热气主管,减少其排放到外界的量,达到环保的效果;未进行炭化时对热气主管进行清洁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竹炭窑及管路的正面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竹炭窑及管路的侧面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竹炭窑及管路去除部分结构之后的俯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2、3所示,为本技术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炭窑1、进气管2、出气管3、热气主管4、热气支管6、废气支管7和空气进管8,炭窑1、进气管2、出气管3一一对应的设置多组,进气管2连接至炭窑1的底部,出气管3连接至炭窑1的顶部,进气管2连接至热气主管4,出气管3分别连接至热气支管6和废气支管7,若干热气支管6连接至热气主管4,空气进管8连接至进气管2;进气管2、热气支管6、废气支管7、空气进管8分别设置有开关阀9。本技术在使用时,开关阀9可通过控制器B进行控制,在每个炭窑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A、开关阀9分别与控制器B进行信号连接,由温度传感器A反馈炭窑1的温度至控制器B,之后由控制器B反馈给各开关阀9进行开与关的控制。当使用炭窑1进行竹的炭化时开关阀9的控制状态如下:[1]从室温到150℃的干燥阶段,控制器B根据温度传感器A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与该炭窑1连接的进气管2和废气支管7的开关阀9处于打开状态,而热气支管6和空气进管8的开关阀9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热气主管4输送其他炭窑1的热气进入该炭窑1内干燥竹,降温后的废气经废气支管7、废气主管5向外排放;[2]从150℃到275℃的预炭化阶段,其与干燥阶段时开关阀9的控制状态相同;[3]从275℃到450℃的炭化阶段,控制器B根据温度传感器A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与该炭窑1连接的进气管2、废气支管7和空气进管8的开关阀9处于关闭状态,而热气支管6的开关阀9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该炭窑1的竹开始热解,产生高温的可燃气体,该具有较高温度的可燃气体通过热气支管6到达热气主管4输送至其他处于干燥阶段和预炭化阶段的炭窑1供热;[4]从450℃到煅烧工艺要求温度的精炼阶段,控制器B根据温度传感器A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与该炭窑1连接的进气管2、废气支管7的开关阀9处于关闭状态,而热气支管6和空气进管8的开关阀9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空气通过空气进管8进入该炭窑1内,使竹开始煅烧,产生高温的热气,并通过热气支管6到达热气主管4输送至其他处于干燥阶段和预炭化阶段的炭窑1供热;[5]从煅烧工艺要求温度到300℃的冷却初段,控制器B根据温度传感器A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与该炭窑1连接的进气管2、废气支管7和空气进管8的开关阀9处于关闭状态,而热气支管6的开关阀9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热气通过热气支管6到达热气主管4输送至其他处于干燥阶段和预炭化阶段的炭窑1供热;[6]从300℃到出窑温度的冷却末段,控制器B根据温度传感器A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与该炭窑1连接的进气管2、废气支管7、空气进管8、热气支管6的开关阀9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进行闷窑,到出窑温度后开门出炭。本技术可以配置四个或者以上的偶数个炭窑1,炭窑1使用时由工作人员调配好每个炭窑1的开窑时间,一开始先对部分炭窑1加燃料进行点火,部分炭窑1经过干燥阶段和预炭化阶段的吸热,进入炭化阶段后,开始热解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可燃气体,其热量可以供给其他炭窑1完成干燥阶段和预炭化阶段,即后续所需热能均能实现整个系统的自给自足,实现节能的效果;避免原来土窑把气体(尤其是如甲烷等气体)直接排放向大气,造成对大气的污染,甲烷等可燃气体可进一步利用到精炼阶段中进行煅烧,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热气主管4作为气体流动的主管道可在输送气体时起到集污的效果,气体中的杂质如悬浮颗粒物或焦油可以囤积到热气主管4,减少其排放到外界的量,达到环保的效果;未进行炭化时对热气主管4进行清洁即可,相对于减少对所有管路进行清洁的工作量,降低维护难度。进气管2在通到炭窑1底部的中途,可以贴着炭窑1的侧壁向下布管,那从进气管2壁所散发的热量可进入炭窑1中供能,不浪费热能,进气管2通到底部,有利于热气和竹充分接触传热。从室温到150℃干燥阶段和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炭窑(1)、进气管(2)、出气管(3)、热气主管(4)、热气支管(6)、废气支管(7)和空气进管(8),所述炭窑(1)、进气管(2)、出气管(3)一一对应的设置多组,所述进气管(2)连接至炭窑(1)的底部,出气管(3)连接至炭窑(1)的顶部,所述进气管(2)连接至热气主管(4),所述出气管(3)分别连接至热气支管(6)和废气支管(7),若干所述热气支管(6)连接至热气主管(4),所述空气进管(8)连接至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热气支管(6)、废气支管(7)、空气进管(8)分别设置有开关阀(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炭窑(1)、进气管(2)、出气管(3)、热气主管(4)、热气支管(6)、废气支管(7)和空气进管(8),所述炭窑(1)、进气管(2)、出气管(3)一一对应的设置多组,所述进气管(2)连接至炭窑(1)的底部,出气管(3)连接至炭窑(1)的顶部,所述进气管(2)连接至热气主管(4),所述出气管(3)分别连接至热气支管(6)和废气支管(7),若干所述热气支管(6)连接至热气主管(4),所述空气进管(8)连接至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热气支管(6)、废气支管(7)、空气进管(8)分别设置有开关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热气支管(6)设置的高于热气主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主管(4)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位于下部用于收集固体杂质的集污罐(10),集污罐(10)可拆卸的与热气主管(4)进行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炭窑的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主管(5),若干废气支管(7)连接至废气主管(5),若干所述废气支管(7)设置的高于废气主管(5),所述废气主管(5)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位于下部用于收集固体杂质的集污罐(10),集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标余文军李文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