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849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25
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将A/O工艺与MBR工艺相结合,在传统的A/O工艺基础上将好氧池与MBR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MBR膜生物反应器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工艺设施,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因此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进一步脱氮除磷,使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的回用要求。

A kind of a / O-MBR membrane treatment device for ecological remediation class IV water extraction stand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生化处理
,具体为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工业的加速发展,环保问题、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大量的生活与工业污水流入江河、湖泊或地下水中,给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渔业用水、生活用水等产生影响;城市污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也愈发严格,为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许多水厂由于设计原因,原有的处理单元已无法满足现有要求,所以对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不得不加快步伐,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将A/O工艺与MBR工艺相结合,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提高生态修复类IV类水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包括:细栅格、原水管道、原水池、原水泵、厌氧池、循环泵a、循环泵b、鼓风机、好氧池、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排泥泵、污泥浓缩池、抽吸泵、药洗泵、药液罐、处理水池、管道a、管道b、管道c、管道d、管道e;所述细栅格可对雨水进行过滤拦截并通过原水管道输送至原水池,所述原水池通过原水泵与厌氧池连接。所述厌氧池底部设置循环泵a,所述厌氧池可通过管道a与好氧池直接连接,所述管道b中间设置循环泵b并连接厌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循环泵b可将好氧池中的水源打入厌氧池中进行循环;所述好氧池上方设置鼓风机,池中设置MBR膜生物反应器,底部设置排泥泵,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c与MBR膜生物反应器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与好氧池之间设有将好氧池内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浓缩池内的排泥泵,所述MBR膜生物反应器通过抽吸泵与处理水池连接;所述膜组件设置在MBR膜生物反应器内部,其材质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固相非对称膜;所述管道d连接药液罐、药洗泵与管道e,所述抽吸泵设置在管道e上,并连接生物反应池与处理水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将A/O工艺与MBR工艺相结合,在传统的A/O工艺基础上将好氧池与MBR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MBR膜生物反应器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工艺设施,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因此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进一步脱氮除磷,使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的回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细栅格1、原水管道2、原水池3、原水泵4、厌氧池5、循环泵a6、循环泵b7、鼓风机8、好氧池9、MBR膜生物反应器10、膜组件11、排泥泵12、污泥浓缩池13、抽吸泵14、药洗泵15、药液罐16、处理水池17、管道a18、管道b19、管道c20、管道d21、管道e2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设计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建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所有联接辅件,来组成更有的联接结构,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包括:细栅格1、原水管道2、原水池3、原水泵4、厌氧池5、循环泵a6、循环泵b7、鼓风机8、好氧池9、MBR膜生物反应器10、膜组件11、排泥泵12、污泥浓缩池13、抽吸泵14、药洗泵15、药液罐16、处理水池17、管道a18、管道b19、管道c20、管道d21、管道e22;所述细栅格1可对雨水进行过滤拦截并通过原水管道2输送至原水池3,所述原水池3通过原水泵4与厌氧池5连接。所述厌氧池5底部设置循环泵a6,所述厌氧池5可通过管道a18与好氧池9直接连接,所述管道b19中间设置循环泵b7并连接厌氧池5和好氧池9,所述循环泵b7可将好氧池9中的水源打入厌氧池5中进行循环;所述好氧池9上方设置鼓风机8,池中设置MBR膜生物反应器10,底部设置排泥泵12,所述鼓风机8通过管道c20与MBR膜生物反应器10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13与好氧池9之间设有将好氧池9内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浓缩池13内的排泥泵12,所述MBR膜生物反应器10通过抽吸泵14与处理水池17连接;所述膜组件11设置在MBR膜生物反应器10内部,其材质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固相非对称膜;所述管道d21连接药液罐16、药洗泵15与管道e22,所述抽吸泵14设置在管道e22上,并连接MBR膜生物反应器10与处理水池17。所述细格栅1是由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可连续清除原水中的杂物;所述MBR膜生物反应器10设置于好氧池9内,利用膜组件11分离设备截留池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固体物;所述药液罐16可按需要将定量的药剂放入药液罐16内进行搅拌溶解,溶解完毕后再通过药洗泵15送至管道e22,加药量的大小可自由任意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将A/O工艺与MBR工艺相结合,在传统的A/O工艺基础上将好氧池与MBR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MBR膜生物反应器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工艺设施,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因此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进一步脱氮除磷,使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的回用要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包括:细栅格、原水管道、原水池、原水泵、厌氧池、循环泵a、循环泵b、鼓风机、好氧池、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排泥泵、污泥浓缩池、抽吸泵、药洗泵、药液罐、处理水池、管道a、管道b、管道c、管道d、管道e;所述细栅格可对雨水进行过滤拦截并通过原水管道输送至原水池,所述原水池通过原水泵与厌氧池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包括:细栅格、原水管道、原水池、原水泵、厌氧池、循环泵a、循环泵b、鼓风机、好氧池、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排泥泵、污泥浓缩池、抽吸泵、药洗泵、药液罐、处理水池、管道a、管道b、管道c、管道d、管道e;所述细栅格可对雨水进行过滤拦截并通过原水管道输送至原水池,所述原水池通过原水泵与厌氧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类IV类水提标A/O-MBR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底部设置循环泵a,所述厌氧池可通过管道a与好氧池直接连接,所述管道b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沈培发周凤英聂成成刘传伟张席胡波鄢永恒石金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蓝鼎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