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氢油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58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氢油储罐,包括储罐本体,储罐本体的中部通过柔性材料分隔膜分隔成等体积的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顶部均安装有保压阀,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顶部上还安装有氢油载体进口管,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储罐本体中氢油存储段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室,控制室内设置有安装固定架,安装固定架焊接在氢油存储段罐体的前侧端面上,氢油存储段罐体前侧端面上设置有放油管,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并联安装在安装固定架上。本新型氢油储罐设计巧妙,安全可靠且便于控制,可以同时满足氢油存储和氢油加注时对氢油载体的回收要求。

A new type of hydrogen oil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氢油储罐
本技术涉及储罐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氢油储罐。
技术介绍
全球氢气储运主要有三种路径:高压、冷冻,以及吸附。最主流的储氢方法是高压。在欧美,储氢罐的气压标准是700个大气压,在中国为350个大气压。加氢站压力还要大一些,欧美是900个大气压,中国是450个大气压。“高压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包括丰田等国际知名公司都采用,但对储氢罐要求很高。要知道,一个家用高压锅的压力只有2个大气压,350-400个大气压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此外高压储氢罐用铝做内胆,外面用碳纤维缠绕,储罐成本过于昂贵。第二种方法是冷冻液化,让氢气在零下253摄氏度以下变成液体。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燃料液氢,就是采用冷冻法制成的。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制冷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而且,制成的液氢无法长期保存。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均为纯态液氢。在运输上,需要采用专用的“鱼雷管车”。而鱼雷管车也存在缺点,一辆鱼雷管车,拉十来个管子,只能运输不到300公斤氢气,而且充满一个鱼雷管,就要花费六七个小时,时间太长,难以规模化复制。钢瓶内的压力达到200个大气压,不能进入市区。此外,这种鱼雷管车特别贵,租一天就要1000元,成本太高。“氢油”是一种特殊的有机溶剂,通过对不饱和芳香烃化合物进行催化反应,让氢气与不饱和芳香烃进行化合变成‘氢油’,攻克了氢在常温常压下液态存储和运输这一难题,并且“氢油”不可燃、不挥发,即使把燃烧的火柴扔进去,也不会烧着,安全性能高,在行驶过程中,“氢油”汽车只排放水,没有污染,并且“氢油”可利用现有加油站等基础设施进行“加油”,就跟加汽油、柴油一样。和700个大气压下的“高压氢”相比,“氢油”单位体积储氢量每升还要多出30%,可实现规模化安全运输,运输成本仅是目前长管车成本的四分之一。“氢油”的存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氢油”在加注使用过程中,“氢油”中的氢气解析后,氢油载体(不饱和芳香烃化合物)需要回收重新利用,氢油载体不参与能源供给和消耗,仅做载体使用,需要回收,回收体积与原体积大体相当,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同时可以实现氢油供给和氢油载体使用回收的氢油储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氢油储罐,可以同时满足氢油存储和氢油加注时对氢油载体的回收要求。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氢油储罐,包括储罐本体,所述储罐本体底部并排安装有多个支撑底座,所述储罐本体的中部通过柔性材料分隔膜分隔成等体积的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所述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顶部均安装有保压阀,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顶部上还安装有氢油载体进口管,所述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所述储罐本体中氢油存储段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安装固定架,安装固定架焊接在氢油存储段罐体的前侧端面上,氢油存储段罐体前侧端面上设置有放油管,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并联安装在安装固定架上,并且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放油管连接,第一球阀安装在第一输出泵与放油管连接的管道上,第二球阀安装在第二输出泵与放油管连接的管道上,输出管安装在第二输出泵的出油口上,并且第一输出泵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输出管上,第一输出泵与输出管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闸阀,氢油注入对接管设置在氢油存储段罐体前侧端面上并位于控制室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储罐本体采用大体积的卧式储罐本体,储罐本体的中部通过柔性材料分隔膜分隔成等体积的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氢油和氢油载体之间通过柔性材料分隔膜分隔,不能互相流通,“氢油”加注过程中,通过控制室内安装控制氢油精确输出的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通过对第一球阀、第二球阀以及电磁闸阀之间的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精确控制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的并联输出或者串联输出,并且封闭的控制室只允许工作人员进入,可以加强对氢油控制的保护,氢油的注入和输出均只能允许工作人员进行。氢油加注后,氢油载体通过氢油载体进口管重新回归至氢油载体存储段的罐体内,由于氢油和氢油载体之间通过柔性材料分隔膜分隔,氢油输出后氢油载体重新注入至罐体内,并且氢油输出的体积和氢油载体注入的体积相等(只是“氢油”中的氢键断裂输出氢气,液体的体积不变),可以确保储罐本体的液体时时都是满的,并且通过安装在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顶部的保压阀确保罐体内的压力稳定。优选的,所述储罐本体为双层结构,储罐本体的外层为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内侧贴覆铝箔。优选的,所述控制室包括密闭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一端焊接在储罐本体的支撑底座上,所述箱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前侧主门,所述箱体的左右端侧上均开设有侧门,前侧主门用于工作人员的进入,侧门则用于氢油注入或者氢油输出时的管道连接操作。优选的,所述控制室外侧还安装有警示灯,用于警示氢油储罐的位置和操作情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氢油储罐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氢油储罐设计巧妙,安全可靠且便于控制,可以同时满足氢油存储和氢油加注时对氢油载体的回收要求,并通过在氢油存储段罐体前端输油处设置一个封闭的控制室,并且在控制室内安装控制氢油精确输出的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通过对第一球阀、第二球阀以及电磁闸阀之间的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精确控制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的并联输出或者串联输出,并且封闭的控制室只允许工作人员进入,可以加强对氢油控制的保护,氢油的注入和输出均只能允许工作人员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控制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氢油存储段罐体的前端侧面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储罐本体;110、氢油存储段;120、氢油载体存储段;130、柔性材料分隔膜;140、底座;150、保压阀;160、氢油载体进口管;170、排污管;180、氢油注入对接管;190、清洗对接管;191、放油管;192、第一球阀;193、电磁闸阀;194、第二球阀;195、第一输出泵;196、第二输出泵;197、输出管;198、安装固定架;210、箱体;220、底板;230、前侧主门;240、侧门;250、警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新型氢油储罐。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氢油储罐,包括储罐本体100,储罐本体100为双层结构,储罐本体100的外层为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内侧贴覆铝箔,所述储罐本体100底部并排安装有三个支撑底座140,所述储罐本体100的中部通过聚氨酯柔性材料分隔膜130分隔成等体积的氢油存储段110和氢油载体存储段120,所述氢油存储段110和氢油载体存储段120罐体的顶部均安装有保压阀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氢油储罐,包括储罐本体,所述储罐本体底部并排安装有多个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本体的中部通过柔性材料分隔膜分隔成等体积的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所述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顶部均安装有保压阀,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顶部上还安装有氢油载体进口管,所述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所述储罐本体中氢油存储段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安装固定架,安装固定架焊接在氢油存储段罐体的前侧端面上,氢油存储段罐体前侧端面上设置有放油管,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并联安装在安装固定架上,并且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放油管连接,第一球阀安装在第一输出泵与放油管连接的管道上,第二球阀安装在第二输出泵与放油管连接的管道上,输出管安装在第二输出泵的出油口上,并且第一输出泵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输出管上,第一输出泵与输出管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闸阀,氢油注入对接管设置在氢油存储段罐体前侧端面上并位于控制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氢油储罐,包括储罐本体,所述储罐本体底部并排安装有多个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本体的中部通过柔性材料分隔膜分隔成等体积的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所述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顶部均安装有保压阀,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顶部上还安装有氢油载体进口管,所述氢油存储段和氢油载体存储段罐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所述储罐本体中氢油存储段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安装固定架,安装固定架焊接在氢油存储段罐体的前侧端面上,氢油存储段罐体前侧端面上设置有放油管,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并联安装在安装固定架上,并且第一输出泵和第二输出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放油管连接,第一球阀安装在第一输出泵与放油管连接的管道上,第二球阀安装在第二输出泵与放油管连接的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进猛李利新梁燕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能中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