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50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储物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物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前壁、后壁、底壁和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由所述前壁、后壁、底壁和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围合所形成的腔体;所述底壁设有第一铰接线,后壁绕第一铰接线旋转使其与底壁活动连接;与所述盒体铰接的盖体,所述盖体翻转后置于所述腔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物盒将后壁设置为相对于盒体可活动的部件,使得盒体内置物的腔体空间能发生变化,便于用户轻巧地拿出内置物;通过设置锁定部件控制后壁旋转的角度大小,使得后壁在旋转移动过程中整个储物盒仍然保持为一个整体,便于取物后再次闭合储物盒。

Storag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物盒
本技术属于储物装置
,涉及一种储物盒。
技术介绍
现有的储物盒(如包装鞋子的鞋盒)一般由盒体及盒盖两部分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盒盖呈楔形状,盒体为具有一腔体的长方体状,且盒盖翻折后能与盒体盖合。现有储物盒虽然结构简便、普遍使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储物盒中的内装物为书本、资料或与盒体腔体大小相差无几的物品时,由于内装物与盒体之间几乎不存在空隙,使得用户想取出其中的内装物就显得比较棘手,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麻烦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物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内装物与盒体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时用户难以轻巧地取出内装物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物盒,包括:盒体,盒体具有前壁、后壁、底壁和连接前壁和后壁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由前壁、后壁、底壁和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围合所形成的腔体;底壁设有第一铰接线,后壁绕第一铰接线旋转使其与底壁活动连接;以及与上述盒体铰接的盖体,盖体翻转后置于腔体内。本技术将盒体的后壁与底壁通过铰接将后壁设置为活动部件,使其能绕第一铰接线旋转,使得后壁与垂直面存在一定角度,当腔体内装物与盒体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时,用户可将后壁向外旋转使得腔体空间变大,用户可轻松地拿出内置物,如精确拿出堆叠于腔体的第3本书,简单轻巧;而且,本技术将盖体内置于腔体中,取代现有技术中盖体盖住盒体,也可以保证内装物与盒体存在一定间隙,便于用户取出内装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壁包括与第一铰接线铰接的后壁板以及置于后壁板两侧的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设置为能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相对滑动以配合后壁板绕第一铰接线旋转。由此,后壁板用于与前壁、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围合形成的腔体;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一方面用于配合和限制后壁板旋转,另一方面为了使后壁板能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成为整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壁上与第一铰接线相对的设有第二铰接线,第二铰接线连接后壁和盖体。由此,盖体通过第二铰接线与盒体活动连接,而且还可以随着后壁的旋转而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内均设有槽口,第一锁定元件、第二锁定元件呈直角梯形且分别置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槽口内,第一锁定元件、第二锁定元件上钝角顶点触碰到槽口顶边时槽口顶边会阻止第一锁定元件、第二锁定元件继续向外滑动。由此,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作为锁定部件,控制后壁板旋转角度;当第一锁定元件、第二锁定元件上钝角顶点触碰到槽口顶边时,在无施加外力情况下,槽口顶边阻止第一锁定元件、第二锁定元件继续向外滑动,使后壁板保持在一定角度;当第一锁定元件、第二锁定元件上钝角顶点向内运动使得直角边接触底壁时,此时后壁板与垂直面之间的角度为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壁在第一铰接线处还设有用于连接后壁的粘接区域。由此,后壁的后壁板通过粘接胶连接于粘接区域,使得后壁与底壁连接更牢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壁在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铰接处均设有第一卡口,底壁在与前壁铰接处设有第二卡口。由此,在底壁上不同处设置卡口,利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前臂与底壁的牢固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均由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铰接的侧壁板组成,其中一侧壁板与底壁连接,另一侧壁板上设有卡合于第一卡口的第一卡舌。由此,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铰接的侧壁板重叠后,两块侧壁板之间形成上述所说的槽口;卡舌分别卡合于卡口内,使得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能够很好地与底壁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壁包括铰接的第一前壁板和第二前壁板,第一前壁板与底壁铰接且第一前壁板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置于槽口内;第二前壁板上设有卡合于第二卡口的第二卡舌。由此,设置连接件并置于槽口内使得第一前壁板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能很紧密的固定连接,设置第二卡舌卡合于第二卡口内,使得第二前壁板能很好的与底壁固定连接,如此结构的设计,使得前臂能分别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底壁紧密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上还设有挖空部。由此,用户只需将手指置于挖空部便可揭开盖体,便于用户打开盖体。本技术中所说的铰接是指,在铰合边有一条脊或折痕,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纸箱中面与面之间通用的连接方式;本技术中所说的向内向外,只是以槽口为参照物,进入槽口的方向为向内,退出槽口的方向为向外;本技术所说的内装物,即置于腔体内的物品。本技术的储物盒将后壁设置为相对于盒体可活动的部件,使得盒体内置物的腔体空间能发生变化,便于用户轻巧地拿出内置物;而且通过设置锁定部件控制后壁旋转的角度大小,使得后壁在旋转移动过程中整个储物盒仍然保持为一个整体,便于取物后再次闭合储物盒;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用户体验度好;本技术的储物盒不仅可以用于放置鞋类,还可以用于存放书本、资料、玩具等学习资料和生活物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储物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储物盒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储物盒打开后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储物盒中槽口锁定第一锁定元件原理图;图5为图2所示的储物盒的盒体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储物盒的盖体展开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储物盒中槽口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2-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储物盒。如图2所示,该储物盒包括盒体1,以及与盒体1铰接的盖体2,盖体2翻转后内置于盒体1内,使得盒体1能够容纳盖体2,盖体2上设有便于用户拿放储物盒以及开合盖体2的挖空部221。如图3所示,盒体1包括前壁11、后壁12、底壁13以及连接前壁11和后壁12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和由前壁11、后壁12、底壁13和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围合所形成的用于容纳内装物的腔体16;前壁11、后壁12彼此相对,底壁13设有第一铰接线131,后壁12绕第一铰接线131旋转使后壁12与底壁13活动连接。具体地,盒体1的结构如图5所示,盒体1整体形状呈直角梯形体,底壁13上设有四个第一卡口132,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每个第一卡口132呈矩形,两组分别设于底壁13与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铰接处;底壁13上还有一个呈矩形的第二卡口133,设在底壁13与前壁11铰接处;而且底壁13在第一铰接线131处还设有用于连接后壁12的粘接区域134,本实施例中,粘接区域134呈等腰梯形,其长边与底壁13连接处形成第一铰接线131。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均由两块呈直角梯形、大小相同的侧壁板141铰接而成,其中一侧壁板与底壁13连接,另一侧壁板上设有卡合于第一卡口132的第一卡舌142;而且,当一侧壁板与底壁13垂直连接,另一侧壁板的第一卡舌142卡合于第一卡口132内时,此时两块侧壁板之间形成槽口143,如图7所示,为靠近后壁12端的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储物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盒体(1),所述盒体(1)具有前壁(11)、后壁(12)、底壁(13)和连接所述前壁(11)和后壁(12)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以及由所述前壁(11)、后壁(12)、底壁(13)和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围合所形成的腔体(16);所述底壁(13)设有第一铰接线(131),后壁(12)绕第一铰接线(131)旋转使后壁(12)与底壁(13)活动连接;/n与所述盒体(1)铰接的盖体(2),所述盖体(2)翻转后置于所述腔体(1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储物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所述盒体(1)具有前壁(11)、后壁(12)、底壁(13)和连接所述前壁(11)和后壁(12)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以及由所述前壁(11)、后壁(12)、底壁(13)和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围合所形成的腔体(16);所述底壁(13)设有第一铰接线(131),后壁(12)绕第一铰接线(131)旋转使后壁(12)与底壁(13)活动连接;
与所述盒体(1)铰接的盖体(2),所述盖体(2)翻转后置于所述腔体(1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12)包括与所述第一铰接线(131)铰接的后壁板(121)以及置于所述后壁板(121)两侧的第一锁定元件(122)和第二锁定元件(123),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22)和第二锁定元件(123)设置为能与所述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相对滑动以配合后壁板(121)绕第一铰接线(131)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12)上与第一铰接线(131)相对的设有第二铰接线(124),所述第二铰接线(124)连接后壁(12)和所述盖体(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内均设有槽口(143),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22)、第二锁定元件(123)呈直角梯形且分别置于第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小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宝绅科技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