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分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2891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层分拣系统,属于快运领域。多层分拣系统包括第一层、位于第一层上侧的第二层、设于第二层的第一输送线、设于第二层的第二输送线、设于第一层并位于底层分拣区的分拣输送系统和设于第二层的第三输送线。第一层具有底层分拣区、即卸区和即装区,第二层具有初分拣区。第一输送线用于将即卸区的物件输送至初分拣区。第二输送线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上的进入初分拣区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即装区。第三输送线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上的进入初分拣区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分拣输送系统。这种多层分拣系统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分拣输送系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A multi-layer sor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分拣系统
本申请涉及快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层分拣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搭建分层分拣系统时,需要拆除平铺在地面上的分拣输送系统,资源利用不合理,将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分拣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因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分拣系统,包括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一层上侧的第二层、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一输送线、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二输送线、设于所述第一层并位于所述底层分拣区的分拣输送系统和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层具有底层分拣区、即卸区和即装区;所述第二层具有初分拣区;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所述即卸区的物件输送至所述初分拣区;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承接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进入初分拣区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所述即装区;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上进入初分拣区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分拣输送系统。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位于第二层上的第一输送线可将即卸区卸下的轻物件输送至初分拣区,初分拣区分拣后无需及时装车的轻物件通过第三输送线输送在分拣输送系统,再由分拣输送系统输送在指定位置进行分拣,这种多层分拣系统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分拣输送系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这种多层分拣系统轻物件在位于上层的第二层输送,搬运重件的搬运装置可在第一层对即卸区的重件进行搬运,可以利用空间。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层分拣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分拣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四输送线和第五输送线;所述第一层还具有人工上货区,所述第四输送线用于将所述人工上货区的物件输送至初分拣区;所述第五输送线用于承接所述第四输送线上的物件,并将所述物件输送至即装区。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层还具有人工上货区,对于非即卸件或异性件(如长条形件、圆形件等)可在人工上货区上货,并通过第四输送线将物件输送至处分拣区进行分拣,分拣后需要装车的物件通过第五输送线输送至即装区进行装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输送线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一部分在所述初分拣区内交叉布置。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四输送线的一部分与第一输送线的一部分在初分拣区内交叉布置,在即卸区卸下并通过第一输送线输送的部分物件可通过第四输送线输送至即装区进行装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分拣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六输送线;所述第六输送线用于承接第四输送线上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分拣输送系统。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六输送线能够承接第四输送线上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分拣输送系统,对于第四输送线上无需即装的物件,可通过第六输送线输送至分拣输送系统,并通过分拣输送系统输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分拣。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分拣系统还包括第七输送线;所述第二层还具有小件分拣区,所述第七输送线用于承接第三输送线上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小件分拣区。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即卸区卸下并通过第一输送线输送的物件可能会包括大件和小件,第三输送线承接第一输送线上的大件和小件后,小件可通过第七输送线输送至小件分拣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分拣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小件分拣区内的顶板和第八输送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第二层的上侧,所述顶板上设有多个投放口;所述第二层上设有多个盛装体,一个投放口对应通向一个盛装体;所述第七输送线用于将第三输送线上的物件输送至位于小件分拣区内的拆包位;所述第八输送线用于将位于所述拆包位的物件输送至所述顶板上。上述技术方案中,从第三输送线上进入第七输送线上的小件将进入至拆包位,工作人员可在该位置对小件进行拆包,拆包后的小件可通过第八输送线输送至顶板上,工作人员在顶板上对小件进行分拣后投入至对应的放入口中,并最终进入至盛装体内,以将需要输送至同一地区的小件进行归类建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分拣区、所述小件分拣区和所述底层分拣区沿所述第一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上述技术方案中,初分拣区、小件分拣区和底层分拣区沿第一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布局合理,整体占用空间较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即卸区和所述即装区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即卸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两个所述即装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即卸区分别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即装区分别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布合理,占用空间较小,便于装卸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一部分和第三输送线的一部分均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一部分在所述初分拣区内交叉布置。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输送线的一部分和第三输送线的一部分均与第一输送线的一部分在初分拣区内交叉布置,第一输送线的物件可方便地进入至第二输送线和第三输送线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上设有多个正反输送装置;所述正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倾斜输送部、水平输送部和第二倾斜输送部,所述第一倾斜输送部和所述第二倾斜输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水平输送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倾斜输送部和第二倾斜输送部均向下倾斜布置;其中,所述水平输送部用于承接第二输送线上的物件,所述第一倾斜输送部用于将水平输送部上的物件输送至即卸区。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输送线上的物件最终可进入至正反输送装置的水平输送部上,正反输送装置正向输送时,物件则可被第一倾斜输送部输送至即卸区,正反输送装置反向输送时,物件则可被第二倾斜输送部输送至后方暂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分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正反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分拣系统的即卸区所在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顶板与第二层的连接示意图。图标:200-多层分拣系统;10-第一层;11-底层分拣区;12-即卸区;13-即装区;14-第一侧;15-第二侧;16-人工上货区;20-第二层;21-初分拣区;22-小件分拣区;221-拆包位;30-第一输送线;40-第二输送线;45-分拣输送系统;50-第三输送线;60-伸缩皮带机;70-正反输送装置;71-第一倾斜输送部;72-水平输送部;73-第二倾斜输送部;80-螺旋滑梯;90-第四输送线;100-第五输送线;110-第六输送线;120-第七输送线;130-顶板;131-投放口;140-第八输送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具有底层分拣区、即卸区和即装区;/n位于所述第一层上侧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具有初分拣区;/n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所述即卸区的物件输送至所述初分拣区;/n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承接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进入初分拣区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所述即装区;/n设于所述第一层并位于所述底层分拣区的分拣输送系统;以及/n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上的进入初分拣区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分拣输送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具有底层分拣区、即卸区和即装区;
位于所述第一层上侧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具有初分拣区;
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所述即卸区的物件输送至所述初分拣区;
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承接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进入初分拣区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所述即装区;
设于所述第一层并位于所述底层分拣区的分拣输送系统;以及
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上的进入初分拣区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分拣输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分拣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四输送线和第五输送线;
所述第一层还具有人工上货区,所述第四输送线用于将所述人工上货区的物件输送至初分拣区;
所述第五输送线用于承接所述第四输送线上的物件,并将所述物件输送至即装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输送线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一部分在所述初分拣区内交叉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分拣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六输送线;
所述第六输送线用于承接第四输送线上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分拣输送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分拣系统还包括第七输送线;
所述第二层还具有小件分拣区,所述第七输送线用于承接第三输送线上的物件,并将物件输送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长元徐锋沈古文苏本杰袁海春叶永明黄乙钊
申请(专利权)人: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