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材料
,特别涉及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气/液的分离,可防止气泡造成的一系列损害。例如,在微流控实验系统中,向芯片通道注入液体或者流体开关工作时,会引入部分气泡,进而导致流量不稳定,影响实验的精确度;进行细胞培养时,气泡边界的界面张力会对细胞施加压力,甚至会导致细胞死亡;水环境中的气泡会引起严重的腐蚀和堵塞,空化气泡产生的高冲击压力会破坏固体材料的表面。具有超疏水性的微/纳米结构表面,对液体中的气泡具有很高的粘附力和优异的捕泡能力,呈现超亲气性,能在液体中够收集气体;具有超亲水性的微/纳米结构表面,对液体中的气泡呈现超疏气性。近几年研究中具有特定性质和微结构的薄膜,将来可用于收集深海中富含能量的气体;气体收集还能用于化学反应如催化反应、废水处理和电化学反应等。因此,液体中的气体操控具有重要研究和应用价值。2018年中南大学KaiYin等提出了一种气体收集装置,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其特征在于,由绝热层、两层超疏水/超亲气微结构层、两层加热电极、两层温敏层组成;两层加热电极层对称分布在绝热层上下表面;两层超疏水/超亲气微结构层将加热电极包裹并与绝热层组成三明治结构;温敏材料固定在两层超疏水微结构层外表面;加热电极间有贯通整个温控膜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其特征在于,由绝热层、两层超疏水/超亲气微结构层、两层加热电极、两层温敏层组成;两层加热电极层对称分布在绝热层上下表面;两层超疏水/超亲气微结构层将加热电极包裹并与绝热层组成三明治结构;温敏材料固定在两层超疏水微结构层外表面;加热电极间有贯通整个温控膜的通孔。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层材料为导热系数小于0.5W/m.K、耐温大于120℃的薄膜材料。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极为在绝热层表面溅射沉积的金属材料。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疏水/超亲气微结构层的基底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厚度为100μm~5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具有超疏水/超亲气微结构。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整个温控膜的通孔直径R1为200μm~300μm,通孔间距为d1为400μm~1m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敏层材料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具有水下气体拦截或收集功能的温控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绝热层上制备加热电极;
在厚度为100μm~300μm绝热层1上旋涂光刻胶,并图形化光刻胶,然后溅射沉积厚度0.1μm~1μm加热电极材料,去除光刻胶得到加热电极3;接着采用相同的方式在绝热薄膜的另外一面沉积加热电极,绝热薄膜上下表面的加热电极位置需要对齐;最后溅射金属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炳和,张忠刚,罗剑,王善忠,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