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文萍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258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座耳,且座耳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两至三个吊杆,吊杆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同一个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开有六个均匀分布的放置槽,且放置槽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均设置有夹块,所述外箱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石英电热管,且石英电热管连接有开关,开关连接有电源,所述外箱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试管在灭菌时发生晃动,提高了试管灭菌时的稳定性,使试管清洗更加全面,能防止灭菌装置内部的高温烫伤工作人员,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方便了漏液板和喷水柱的清洗,防止试管在清洗后产生二次污染。

A tube sterilization device for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技术研发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在进行生物技术的研究时,一般需要使用试管盛装一些药液,在试管使用过后则需要对试管进行清洗和灭菌,以保持下次使用试管时试管的清洁,现有的试管清洗和灭菌方式一般是先使用清洗液对试管清洗后,再将试管放入灭菌箱中进行灭菌,这种方式在灭菌时试管没有固定,在灭菌箱中容易发生晃动,稳定性较差,且灭菌箱一般采用高温灭菌的方式,当工作人员从灭菌箱中取出试管时需要将手伸入灭菌箱中,继而容易导致手部烫伤,安全性较差,且试管清洗后再灭菌,试管容易受到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座耳,且座耳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两至三个吊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包括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座耳(20),且座耳(20)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两至三个吊杆(17),吊杆(17)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同一个放置板(15),所述放置板(15)的顶部外壁开有六个均匀分布的放置槽(23),且放置槽(23)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弹簧(3),弹簧(3)的一端均设置有夹块(16),所述外箱(1)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石英电热管(2),且石英电热管(2)连接有开关,开关连接有电源,所述外箱(1)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挡块(13),且挡块(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漏液板(14),漏液板(14)的顶部外壁开有漏液孔(5),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包括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座耳(20),且座耳(20)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两至三个吊杆(17),吊杆(17)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同一个放置板(15),所述放置板(15)的顶部外壁开有六个均匀分布的放置槽(23),且放置槽(23)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弹簧(3),弹簧(3)的一端均设置有夹块(16),所述外箱(1)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石英电热管(2),且石英电热管(2)连接有开关,开关连接有电源,所述外箱(1)的相对一侧内壁均设置有挡块(13),且挡块(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漏液板(14),漏液板(14)的顶部外壁开有漏液孔(5),所述漏液板(1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六个均匀分布的底壳(8),且底壳(8)的顶部外壁均设置有喷水柱(22),喷水柱(22)的侧面外壁开有喷水孔(18),两个所述挡块(13)的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同一个横梁(11),且横梁(11)的底部外壁设置有进液管(9),进液管(9)的出液端设置有橡胶垫(10),且橡胶垫(10)的底部外壁设置于横梁(11)的顶部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试管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孔(5)为喇叭状结构,且漏液孔(5)的上方孔径大于下方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萍
申请(专利权)人:蒋文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