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团头鲂的耐低氧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2563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团头鲂的育种方法:选取亲缘关系远、耐低氧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作为F0代亲本群体;对F0代亲本群体分阶段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繁殖的1龄阶段和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即F1代群体;对所述团头鲂F1代群体选育,得到F1代群体繁殖的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对F1代群体繁殖的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进行第一次低氧胁迫和第二次低氧胁迫,得到F2代群体;从F2代群体中构建多个家系群体,分别进行第三次低氧胁迫和第四次低氧胁迫,得到团头鲂F3代群体;对F3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群体,得到团头鲂F3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和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即团头鲂F4代群体。

A breeding method of low oxygen tolerance for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团头鲂的耐低氧育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育种领域,涉及一种团头鲂的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Yih),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鲂属(Megalobrama),俗称武昌鱼、鳊鱼,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原产于鄱阳湖、梁子湖等长江中游的一些大、中型湖泊中,是我国重要的草食性经济鱼类之一,2016年全国养殖总产量超过83万吨。与草鱼、鲤、鲫等大宗淡水养殖鱼类品种相比,团头鲂不耐低氧,对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比较敏感。低氧容易使团头鲂养殖群体“浮头”,引发摄食量下降、消化不良、抗病力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并造成生长速度下降,引发死亡,限制了团头鲂产能的提升。上海海洋大学开展团头鲂种质研究、育种研究和推广有30多年的历史。1985年起,我校连续引进湖北淤泥湖原种亲鱼,针对生长性状和体型,采用群体选育,历经15年,1999年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选育第六代(F6)—即团头鲂“浦江1号”(生长速度提高了29%,体长/体高比保持在2.1~2.2,鳞被珠光闪亮)。2000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审核,团头鲂“浦江1号”被公布为适宜推广的水产良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00)。迄今,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已使用了近20年,为了团头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行良种更新。比如团头鲂“浦江1号”的选育主要针对生长性状和体型,耐低氧性能的选育就没有开展过。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不同的家系在低氧胁迫期间生长会产生明显的分化,这表明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的耐低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团头鲂不同的养殖或野生群体中开展进一步的耐低氧选育,将可能培育出耐低氧新品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团头鲂良种是在耐低氧能力较强的鄱阳湖优良野生群体基础上,通过连续低氧胁迫养殖条件下,开展群体或家系选育,并辅以雌核发育技术,经过10年连续5代选育而成。育种项目起始之时,经耐低氧性能测试、生长对比试验和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确定以从鄱阳湖引进的优良野生团头鲂群体作为育种核心群体。第一年从鄱阳湖野生群体中选择优良亲本建立育种奠基群体F0代,针对耐低氧和生长性状,开始了选育工作,并在第三年通过群体选育获得F1代。第五年通过群体选育获得F2子代。第六年,再以选育F2代亲本为基础,进行同塘低氧胁迫养殖,经低氧胁迫、群体选育,获得耐低氧F2代亲本。第七年,借助VIE(visibleimplantelastomertag)荧光标记,再经累代低氧胁迫,运用数量遗传学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分析和家系选育,获得耐低氧的F3代。第九年,借助VIE标记技术,运用BLUP分析和家系选育,辅以雌核发育等综合育种技术,获得耐低氧的F4代。第十一年,借助VIE标记技术,运用BLUP分析和家系选育,获得耐低氧的F5代。与对照“浦江1号”相比,团头鲂“F4代”鱼种阶段的体型失衡(LOE,25℃)的关键溶氧值由1.03下降到0.90以下,耐低氧能力平均提高14.4%以上。根据2个主要区域共4试验点连续的生产试验对比结果,随着耐低氧能力的提升,团头鲂新品种在池塘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也获得显著提升,一龄鱼种阶段的生长速度比“浦江1号”提高了18.4%以上,二龄成鱼阶段提高了17.9%以上,一龄和二龄阶段的成活率累计提高了12.8%以上。成鱼规格整齐,所显示的上述各性状具有遗传稳定性。亲本来源:以鄱阳湖野生团头鲂为基础群体,共1498尾1龄鱼,2007年10月、11月分2次引自江西省都昌县鄱阳湖湖区,活鱼车全程充纯氧运输到上海海洋大学。选育(或培育)过程:2007年10月-11月,引进鄱阳湖1龄野生团头鲂1498尾。2008年,经生长对比试验、低氧性能测定和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选择256尾2龄优良亲本建立育种奠基群体F0代,选留率为17.1%。2009年,经生长对比试验,选择106尾(雌50,雄56)生长速度快、亲缘关系较远的3龄F0代优良亲本,繁殖获得F1代。开展群体选育,1龄阶段的选择强度为1%。2010年,以生长为目标,继续F1代2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择强度为9%。2011年,选择100尾(雌50,雄50)生长速度快、亲缘关系较远的3龄F1代优良亲本,繁殖获得F2代。开展群体选育,1龄阶段的选择强度为1%。2012年,以生长为目标,继续F2代2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择强度为9%。以F2代选留的3456尾2龄鱼为基础,经2次低氧胁迫,获得耐低氧F2代亲本1030尾,选留率29.8%。当年累计选择强度为2.7%。2013年,耐低氧F2代3龄个体体重排序最大的98尾亲本(雌50,雄48)繁殖出F3代,经1龄阶段的低氧胁迫养殖、BLUP家系选育,获得耐低氧F3代。1龄阶段低氧胁迫下的BLUP家系选择强度为1%。2014年,继续耐低氧F3代2龄阶段的家系选育,BLUP家系选择的强度为9%。2015年,选择优良耐低氧F3代3龄雌鱼92尾、雄鱼56尾,分别建立自交家系F4代。经1龄阶段的低氧胁迫养殖、BLUP家系选育,获得耐低氧F4代。1龄阶段低氧胁迫下的BLUP家系选择强度为1%。2016年,继续耐低氧F4代2龄阶段的家系选育,BLUP家系选择的强度为9%。2017年,选择优良耐低氧F4代3龄雌鱼386尾、雄鱼365尾,扩繁出F5代,经生产性对比试验及中试验证,其性能优良,生长速度比F4代提高7.8%。另外,在F5代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5个家系,其生长速度比F4代提高15.7%,在F5代选育中有显著的进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团头鲂的育种方法,所述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亲缘关系远、耐低氧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作为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S2:对所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然后对所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2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即团头鲂F1代群体;S3:对所述团头鲂F1代群体1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1代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然后对所述团头鲂F1代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2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1代群体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对所述团头鲂F1代群体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进行第一次低氧胁迫和第二次低氧胁迫,得到团头鲂F2代群体;S4:从团头鲂F2代群体中构建多个家系群体;对所述多个家系群体分别进行第三次低氧胁迫和第四次低氧胁迫,选择生长速度快的家系群体,得到团头鲂F3代群体;S5:对所述团头鲂F3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3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然后对所述团头鲂F3代亲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团头鲂的育种方法,所述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选取亲缘关系远、耐低氧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作为团头鲂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团头鲂的育种方法,所述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亲缘关系远、耐低氧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作为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
S2:对所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
然后对所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2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即团头鲂F1代群体;
S3:对所述团头鲂F1代群体1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1代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
然后对所述团头鲂F1代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2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1代群体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
对所述团头鲂F1代群体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进行第一次低氧胁迫和第二次低氧胁迫,得到团头鲂F2代群体;
S4:从团头鲂F2代群体中构建多个家系群体;
对所述多个家系群体分别进行第三次低氧胁迫和第四次低氧胁迫,选择生长速度快的家系群体,得到团头鲂F3代群体;
S5:对所述团头鲂F3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3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
然后对所述团头鲂F3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选择群体2龄阶段的群体选育,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得到团头鲂F3代亲本群体2龄阶段的选择群体,即团头鲂F4代群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团头鲂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6:团头鲂F4代群体进行扩繁培育,选择生长性能好的个体,得到团头鲂F5代群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团头鲂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中,亲缘关系远的选取标准为:选取10-20个团头鲂的等位基因,所述等位基因的期望杂合度大于或等于0.6,优选大于或等于0.763;
所述等位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大于或等于0.6,优选大于或等于0.678;
优选,所述等位基因选自:TTF1、TTF2、TTF3、TTF4、TTF5、TTF6、TTF7、TTF8、TTF9、TTF10、Mam02、Mam03、Mam25、EST13、EST23、EST37、EST43、EST66;
耐低氧性能好的选取标准为:体型失衡的关键溶氧值小于或等于1.08mg/L,优选小于或等于1.03mg/L;
优选,在步骤S1中的选留率小于或等于20%;更优选选留率小于或等于17.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团头鲂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对所述团头鲂F0代亲本群体1龄阶段的群体选育中,选取生长性能好的团头鲂群体的选择标准为:体质量绝对增长率大于或等于0.8g·d-1,优选大于或等0.87g·d-1;选择强度小于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曙明郑国栋李福贵陈杰吴成宾苏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