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45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50
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包括罐体、传动装置、罐盖、导流管道、旋转接头、T型分配器、折流板、排污口、压力表、电机、碱液分流口、蒸汽分流口、碱液进料、蒸汽进口、料汽出口以及基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投料后立式反应釜中的热解炭在碱液上部,搅拌桨混合困难,延长反应时间搅拌不均的问题以及解决了排料容易堵塞问题;而且一方面采用蒸汽直接加热节约源。

A horizontal reactor for desilication of rice husk pyrolysis carb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
技术介绍
稻壳作为碾米行业的副产物,资源丰富。如能将稻壳作为原料深加工化工产品,将成为惠及三农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对于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具有产业化推广价值。稻壳热解制备热解气和热解炭,热解气发电、供热已经成为国家积极推广的项目,但是热解炭的利用还没有解决,已经成为带来二次污染的来源。热解炭,是通过控温缺氧热解的热解产物,主要由二氧化硅和炭组成。单独利用稻壳中的硅质或炭质成分,制得的成品产率不高。若能同时利用稻壳中的硅质和炭质成分制备高性能材料,则将使稻壳的利用更加有效。利用热解炭的最好办法是将二氧化硅和炭分离,再分别加工利用。之前,硅碳分离深加工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溶硅反应釜一般都为立式反应釜,在应用存在诸多问题:(1)热解炭质轻,加入反应釜后,漂浮在碱溶液的上面,搅拌桨将其混合均匀比较困难,延长反应时间,耗能过大;(2)反应完成后,排料困难,堵塞管道;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立式反应釜存在的热解炭质轻,加入反应釜后,漂浮在碱溶液的上面,搅拌桨将其混合均匀比较困难,延长反应时间,耗能过大以及反应完成后,排料困难,堵塞管道的技术问题。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包括罐体、传动装置、罐盖、导流管道、旋转接头、T型分配器、折流板、排污口、压力表、电机、碱液分流口、蒸汽分流口、碱液进料、蒸汽进口、料汽出口以及基础;所述导流管道穿过罐体的轴线并与罐体固定连接,导流管道具有一个开口端及一个封闭端,所述开口端及所述封闭端分别与基础上具有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罐体水平放置,其上设置有罐盖、排污口以及压力表,罐体内部设置有复数个折流板;所述传动装置由一大一小两个齿轮啮合组成,其中大齿轮与导流管道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小齿轮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电机固定设置在基础上;所述T型分配器设置在导流管道上,并且T型分配器位于罐体的内部;所述旋转接头的一端与导流管道的开口端连接,另一端并排延伸出五根管道,该五根管道分别与碱液分流口、蒸汽分流)口、碱液进料、蒸汽进口、料汽出口连接。进一步,所述的罐体的壁厚为5-10mm。进一步,所述的罐体的体积为13-18m2。所述的碱液分流口、蒸汽分流口、碱液进料、蒸汽进口及料汽出口各自所在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截止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1)解决了投料后立式反应釜中的热解炭在碱液上部,搅拌桨混合困难,延长反应时间搅拌不均的问题;(2)解决了排料容易堵塞问题;(3)蒸汽直接加热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流板与罐体连接的截面图。图中,1-罐体、2-传动装置、3-罐盖、4-导流管道、5-旋转接头、6-T型分配器、7-折流板、8-排污口、9-压力表、10-电机、11-碱液分流口、12-蒸汽分流口、13-碱液进料、14-蒸汽进口、15-料汽出口、16-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传动装置2、罐盖3、导流管道4、旋转接头5、T型分配器6、折流板7、排污口8、压力表9、电机10、碱液分流口11、蒸汽分流口12、碱液进料13、蒸汽进口14、料汽出口15以及基础16;所述导流管道4穿过罐体1的轴线并与罐体1固定连接,导流管道4具有一个开口端及一个封闭端,所述开口端及所述封闭端分别与基础16上具有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罐体1水平放置,其上设置有罐盖3、排污口8以及压力表9,罐体1内部设置有复数个折流板7;所述传动装置2由一大一小两个齿轮啮合组成,其中大齿轮与导流管道4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小齿轮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电机10固定设置在基础16上;所述T型分配器6设置在导流管道4上,并且T型分配器6位于罐体1的内部;所述旋转接头5的一端与导流管道4的开口端连接,另一端并排延伸出五根管道,该五根管道分别与碱液分流口11、蒸汽分流口12、碱液进料13、蒸汽进口14、料汽出口15连接。进一步,所述的罐体1的壁厚为5-10mm。进一步,所述的罐体1的体积为13-18m2。所述的碱液分流口11、蒸汽分流口12、碱液进料13、蒸汽进口14及料汽出口15各自所在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截止阀。以下简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打开卧式反应釜的罐盖3,热解后的稻壳炭经螺旋输送机输送到卧式反应釜,投料量为1.2-1.5吨,投料完毕后将罐盖3关闭,启动电机10带动传动装置2利用两个齿轮啮合带动反应釜体顺时针旋转,打开碱液进料口14的阀门,通过旋转接头5和导流管道4以及T型分配器6将碱液打入反应釜中,碱液量为7-9吨,碱含量为4-8%,输入碱液过程如压力过大可通过碱液分流口11的阀门进行调整,然后开启蒸汽进口14的阀门,蒸汽通过旋转接头5和导流管道4以及T型分配器6加入到反应釜中,对物料与碱液进行升温加压,观察压力表9的压力达到0.5-1.0Mpa时,关闭进汽口14的阀门,保压反应,如压力下降时打开进汽阀增加压力,如压力过高时可打开蒸汽分流口12的阀门进行降压,反应3-5小时反应结束,打开料汽出口15放料,在罐体1内压力的作用下,反应后的物料随高压气体先后通过T型分离器6和导流管4以及旋转接头5最后经过料汽出口15外排,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放料模式存在的管道堵塞的问题,之后进行下一道离心水洗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传动装置(2)、罐盖(3)、导流管道(4)、旋转接头(5)、T型分配器(6)、折流板(7)、排污口(8)、压力表(9)、电机(10)、碱液分流口(11)、蒸汽分流口(12)、碱液进料(13)、蒸汽进口(14)、料汽出口(15)以及基础(16);/n所述导流管道(4)穿过罐体(1)的轴线并与罐体(1)固定连接,导流管道(4)具有一个开口端及一个封闭端,所述开口端及所述封闭端分别与基础(16)上具有的轴承座连接;/n所述罐体(1)水平放置,其上设置有罐盖(3)、排污口(8)以及压力表(9),罐体(1)内部设置有复数个折流板(7);/n所述传动装置(2)由一大一小两个齿轮啮合组成,其中大齿轮与导流管道(4)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小齿轮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电机(10)固定设置在基础(16)上;/n所述T型分配器(6)设置在导流管道(4)上,并且T型分配器(6)位于罐体(1)的内部;/n所述旋转接头(5)的一端与导流管道(4)的开口端连接,另一端并排延伸出五根管道,该五根管道分别与碱液分流口(11)、蒸汽分流口(12)、碱液进料(13)、蒸汽进口(14)、料汽出口(1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稻壳热解炭脱硅的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传动装置(2)、罐盖(3)、导流管道(4)、旋转接头(5)、T型分配器(6)、折流板(7)、排污口(8)、压力表(9)、电机(10)、碱液分流口(11)、蒸汽分流口(12)、碱液进料(13)、蒸汽进口(14)、料汽出口(15)以及基础(16);
所述导流管道(4)穿过罐体(1)的轴线并与罐体(1)固定连接,导流管道(4)具有一个开口端及一个封闭端,所述开口端及所述封闭端分别与基础(16)上具有的轴承座连接;
所述罐体(1)水平放置,其上设置有罐盖(3)、排污口(8)以及压力表(9),罐体(1)内部设置有复数个折流板(7);
所述传动装置(2)由一大一小两个齿轮啮合组成,其中大齿轮与导流管道(4)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小齿轮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并且电机(10)固定设置在基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九光孙福建李洪坤王子忱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凯禹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