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锡钦专利>正文

汽化式油灯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16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化式油灯容器,包括一填装灯油的本体及插组于本体中央的灯芯及用于插组灯芯的灯芯座,及一位于该本体上的并与该本体相互插组的上盖,该上盖呈一曲弧状,该上盖的中段设有一内缩直径的颈部,于该颈部内缘上方,设置一隔板将上盖和该本体的组合体活动分隔为上下两分隔空间,该灯芯以该灯芯座而穿置于该隔板中央,该下部分隔空间呈封闭状。该容器可避免灯油挥发,并方便补充灯油,且具有防风、隔热的安全使用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灯容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汽化式油灯容器。传统的灯具设计,主要是以固定造形的杯容器,做特定形状的成型制作,其内部的充填物多为蜡烛或灯油,而其一体成形的容器本体则依照造形修饰的需要而制。以传统的风梨、葫芦状容器等而言,其底部呈较宽大的容置空间,而其顶部的颈较小,当使用中被吹熄后再次点燃时,则因灯芯位于较低的容器内部,而形成再次点燃上的操作不便。尤其是呈畅通开口状的油灯容器,当内部填装使用的灯油为一般挥发性的油类时,因容器顶部开口与内装油料相连通,即使在未点燃使用时,其油气也将弥漫于整个点燃的室内空间,且在长时间的积累下,若于通风较不佳的空间使用,其危险情形自可想像得到,由此不仅形成油料的浪费,而且相对地也造成室内空气不良的环保问题及影响人身安全卫生的种种困扰等。为此,另有了一种专供汽化油安全点燃使用的油杯,如公告266765号的油杯组合构造设计,其已对油灯点燃时油脂挥发的安全分隔问题做了相对考虑,但由于其是上下大小不同油杯的简易的组合分隔,不仅整体造型看起来极为复杂而且也无法收到一体整齐的视觉效果,故而一直不能被消费者接受。其上杯的构造不仅复杂,且内部还需充填冷却用水,使用时则易形成头重脚轻的危险情形,尤其是在灯油快用完时,更为严重;再加上内装冷却用水的水位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杯具的冷热。因其是以该上杯的近三分之一的高度插组于下杯的口缘内,而其供握取的部份,又都是外弯的弧线,因此当欲分离上下杯具时,仍需具有适当的握持力与技巧,否则上杯则会倾斜而浇熄燃烧的火焰,严重者还可能形成倾倒破损的情形。故而则又有了一种公告381667号的油杯设计,配合参阅图7、8,其整个结构主要在于将原266765号案所示的独立置放于上半部的上油杯,予以插组到另一完整油杯30的顶部,使其于口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锥状罩杯31叠组,而该一组合的外观确实较原设计更为流畅美观,且由罩杯31内部的相同定位凸出的通管32,使油杯30的上下相互分隔,而依中央高凸的通管32组装灯芯组件33,以便于灯芯34穿组,并将灯芯34垂入油杯30的内底部灯油处,而罩杯31的内部一样充填水以做为杯具的适当冷却之用,通过罩杯31底部的封闭使内部灯油避免挥发散出,达到安全点燃的目的。而上述两案的设计,可以看出其主要设计是在于有效封闭贮油的杯口,使油气不会散发,但是后案中整个上部组装的罩杯31的成形成本高昂,且最令人困扰的仍是其油料补充时,整个罩杯31的取出将较公告266765号案的设计更为不易,并且因其中央通管32明显凸出到与杯口近乎齐平处,虽为便于形成较深的凹弧槽空间以供充填冷却用水,但是其点燃的火焰也将凸出到杯口的上方外侧,容易受风吹的影响,而这个问题也正是现行油灯点燃使用上的困扰,尤其是在室外使用时更是如此;再者其于罩杯31实际取出时,由于火焰是于杯口处点燃,故而杯口的周缘温度极高,不仅不易触模,还因为整个杯口的弧缘呈向下削弧的全锥状设计,所以根本无法拿起,而需先吹熄灯待稍作冷却后方能取起该罩杯31,做补充灯油的动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化式油灯容器,不仅可防止灯油的挥发,使烛火具有防风功能,而且还可使灯油的充填操作过程更为简便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汽化式油灯容器,包括一填装灯油的本体及插组于本体中央的灯芯及用于插组灯芯的灯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位于该本体上的并与该本体相互插组的上盖,该上盖呈一曲弧状,该上盖的中段设有一内缩直径的颈部,于该颈部内缘上方,设置一隔板将上盖和该本体的组合体活动分隔为上下两分隔空间,该灯芯以该灯芯座而穿置于该隔板中央,该下部分隔空间呈封闭状。所述的汽化式油灯容器,其特征在于该隔板为盲板状。所述的汽化式油灯容器,其特征在于该隔板呈形。所述的汽化式油灯容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曲弧状颈部设于该上盖的中央。所述的汽化式油灯容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曲弧状颈部设于该上盖的上部。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汽化式油灯容器,其上盖与下部本体相互插组,上盖的上半部曲弧状颈部内缘活动设一隔板,该隔板形成一灯芯固定架具,令整个点燃火焰与贮油区完全隔离,不仅使灯油不易挥发,避免挥发性灯油在使用时所造成的危险,且使灯芯位于上盖开口内缘燃烧,能确保烛火燃烧时不会被风吹熄;另外该隔板还可起隔热作用,上盖也可轻易被上移,使整个充填补充灯油的操作更为简易安全。其整体经济又使用,而且还符合环保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化式油灯容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汽化式油灯容器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汽化式油灯容器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汽化式油灯容器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汽化式油灯容器的灯油补充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汽化式油灯容器在使用时具有防风效果的示意图。图7是现行灯具组装使用的示意图。图8是现行的另一种灯具点燃使用时被风吹的示意图。本技术的汽化式油灯容器,如图1-3所示,其整个油灯容器的组合设计,实际上与现行市面上常见的同类凤梨或葫芦状容器的设计相似,由上半部的上盖10与下半部的本体20相互插合组成,其中本体20内部形成一中空的贮放槽21,供贮放灯油使用,而上盖10与本体20的外观组合设计,可依实际整体造形的需要,在长短上作相对适当的配置,其中上盖10的外观呈一曲弧线状,中段形成一较小的颈部,如图1中A处,其可设在上盖10长度的中央或设在略偏上方的位置。最常见的组合外观,是传统的凤梨造型容器形状,于其颈部内缘面上,配合以一同径的隔板11并由上方置入,即由组合后的杯口上方向容器组装内部置入该隔板11,使其恰好于颈部处形成封闭的活动架装,从而将容器区分成内外的上下两侧,其内部供充装灯油。整个隔板11的形状则可设成盲板状,或如图4所示由薄板冲制成形板状,主要是将隔板11置放到该颈部上方后,便可适当卡合于颈部上方,达到上下分隔成为两空间。而于隔板11的中央则设留一中央穿孔12,供方便穿置灯芯座13,使灯芯14得以穿组定位,并通过灯芯座13的适当束装,使灯芯14得以控制到最佳的伸出长度,以便控制火焰燃烧的大小及高低。而依本创作所设的灯芯14的点燃位置,由于其是位于隔板11的上方,故而其燃烧的火焰高度也大部分位于整个杯口的封圈区域,如图6所示,当灯芯点燃使用时,其火焰所受外侧的风吹影响,即可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可保持油灯的持续点燃效果;而由该隔板11的上下分隔,还可确实防止内部贮置的灯油不会有挥发的透空孔道,且能确保油灯使用的安全维护。在本技术中,以上盖10与本体20上下分隔相互插组的设计,除了上述的结构中,上盖10可兼具风罩的保护作用,使点燃后的油灯燃烧顺畅,收到明亮的点燃效果外,还可为方便于室内、外的点燃使用,而使上盖10的颜色做配合变换,使整个点灯的效果达到特殊的庄严的视觉效果;且由于隔板11的适当封盖分隔,使内装的灯油难具挥发的不稳定性,还可收到与一般植物性蜡、酥油灯相同的安全点燃效果,当然也可做相互变换充填点燃通用的效果,而当补充灯油时,可直接由上盖10的下半部外侧,将整个上盖10掀举起,即可轻易将燃烧的灯芯14一并举起,并如图5所示,将灯油直接灌注到本体20的中空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化式油灯容器,包括一填装灯油的本体及插组于本体中央的灯芯及用于插组灯芯的灯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位于该本体上的并与该本体相互插组的上盖,该上盖呈一曲弧状,该上盖的中段设有一内缩直径的颈部,于该颈部内缘上方,设置一隔板将上盖和该本体的组合体活动分隔为上下两分隔空间,该灯芯以该灯芯座而穿置于该隔板中央,该下部分隔空间呈封闭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钦
申请(专利权)人:陈锡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