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04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包括喷淋系统和循环过滤系统;所述育苗池内设有育苗台,所述育苗台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中心柱;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支架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中心柱的顶端;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海水过滤盒、海水回收管道、海水回收池和海水输送管道,所述海水过滤盒放置于育苗池的底部,所述海水过滤盒通过海水回收管道与海水回收池相连通,所述海水回收池内安装有与海水回收管道出水口相连的海水输送泵,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进水口与海水回收池相连,出水口与喷头相连。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育苗设施,通过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的精准控制和合理的日常管理,实现马尾藻科海藻的高效、规模化地育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
本技术属于海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
技术介绍
马尾藻科海藻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海藻,在养殖、医药保健、生物制品、食品加工、水产饲料、海藻肥料、化工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近岸海区的污染和过量采收,导致其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马尾藻科海藻的人工育苗过程是在功能单一的水泥池内进行,主要存在如下技术不足:(1)采苗前需要在中转箱内对种菜进行阴干处理后,再转入育苗池内;(2)采苗附着基需平铺于育苗池底并进行固定,易附生杂藻,且难以去除,需要经常喷洗和倒池工作,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3)育苗池内光照强度的调节通过人工实时测量育苗场内的光照强度,并根据参数进行遮阳网的收放操作,这种调光方式不仅效果不好,会造成育苗池内表面光线太强,池底光线太弱,不利于采苗以及幼苗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以方便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的精准控制,并方便日常管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喷淋系统和循环过滤系统;所述育苗池内设有育苗台,所述育苗台的四角分别通过一立柱进行支撑,所述育苗台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中心柱;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支架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中心柱的顶端;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海水过滤盒、海水回收管道、海水回收池和海水输送管道,所述海水过滤盒放置于育苗池的底部,所述海水过滤盒通过海水回收管道与海水回收池相连通,所述海水回收池内安装有与海水回收管道出水口相连的海水输送泵,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进水口与海水回收池相连,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出水口与喷头相连。优选的,所述育苗池为长方形的水泥池,其规格是长度为10-20m,宽度为3-4m,深度为0.8-1m。优选的,所述育苗台的台面由多组平行排列的防腐木板连接而成,所述育苗台上放置有附着基。进一步,所述育苗台的台面与育苗池的池底平行,且距育苗池池底20-30cm处;所述育苗台的台面长度比育苗池的长度小30-50cm,所述育苗台的台面宽度比育苗池的宽度小30-50cm。优选的,所述喷头为通水自动旋转喷头,所述喷头为三臂式,每个臂上均开设有4个朝向育苗台的喷水孔;且每个臂上的4个喷水孔的喷水方向与臂轴线所呈的夹角不同,所述夹角为-45°~+45°。优选的,所述海水过滤盒的内部放置于用于过滤育苗池内杂物的过滤棉和活性炭。优选的,所述海水输送管道上安装有调控海水流速、流量的海水输送控制器。进一步,所述育苗设施还包括调光系统,所述调光系统包括固定于育苗池的内侧壁上的反光组件、置于育苗池外部的控制器以及安装于育苗台上的光照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固定于育苗池的内部,所述控制器和光照传感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反光组件包括连杆、支撑框以及活动安装于支撑框内的多根叶片,每根叶片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转轴,所述支撑框上开设有使转轴伸出的穿孔,每根转轴上均安装有一转盘,位于同一侧的转盘通过连杆相连,所述支撑框上安装有能够驱动转盘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反光组件为多组且在育苗池的内侧壁上并行排列;所述支撑框为宽度为100-150cm、高度为80cm的钛镁合金框架;所述叶片为长度为80cm、宽度为10-20cm的镜面铝塑板。进一步,一种利用上述育苗设施进行马尾藻类海藻育苗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1)采苗准备:采苗前1个月,构建好育苗池,加淡水浸泡10天,干晒10天,然后用海水浸泡10天;(2)种菜处理:将马尾藻科海藻种菜采集后,置于育苗台上进行阴干处理,利用调光系统调节育苗台上光照强度1500~2500lx;(3)采苗:向育苗池中注入过滤海水至育苗池中蓄水高度为50~60cm,使阴干处理后的种菜漂浮在水面上,将附着基平铺固定于育苗台上,采苗密度达到30个/cm2后,取出种菜;(4)幼苗早期培育:采苗结束48小时后,放空育苗池内海水,更换新鲜过滤海水至育苗池中蓄水高度为50~60cm;(5)日常管理:定期对育苗池进行清理,清理前,停止循环过滤系统和喷淋系统的运行,排放海水至育苗台以下,清洗育苗池,必要时对附着基进行喷洗,然后更换新鲜过滤海水至育苗台上20~30cm,启动循环过滤系统和喷淋系统继续运行。优选的,步骤(1)中,控制育苗台上光照强度3000~4000lx。优选的,步骤(4)中,开始培育时,控制育苗台上光照强度3000~4000lx;培育至4天时调节育苗台上光照强度为4000~6000lx;培育至7天时调节育苗台光照强度为6000~10000lx。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通过育苗台的设置可便捷的实现种菜的阴干处理,省去了育苗附着基的倒池和相关清理工作。(2)本技术的调光系统能根据采苗以及幼苗早期培育的不同阶段对光照条件的不同需求,达到实时调整育苗池内光照强度的目的。(3)本技术的喷淋系统增大了海藻育苗池内的海水流动,实现了育苗过程中适宜的水流环境。(4)本技术的循环过滤系统能够及时去除水中杂质,净化水质。(5)本技术的育苗方法简化了育苗池管理,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育苗设施和育苗方法,通过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的精准控制和合理的日常管理,实现马尾藻科海藻的高效、规模化地育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马尾藻科海藻育苗设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光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转盘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喷淋系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育苗池;2、育苗台;3、中心柱;4、立柱;5、反光组件;501、支撑框;502、叶片;503、转轴;504、转盘;505、连杆;506、电机;507、固定杆;6、光照传感器;7、控制器;8、海水过滤盒;9、海水回收管道;10、海水输送管道;11、海水回收池;12、海水输送泵;13、海水输送控制器;14、喷头;141、臂;142、喷水孔;15、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1、育苗台2、调光系统、喷淋系统以及循环过滤系统,具体如下。所述育苗池1为长方形的水泥池,其规格是长度为10-20m,宽度为3-4m,深度为0.8-1m。所述育苗台2位于育苗池1内的内部,所述育苗台2的四角分别通过一立柱4进行支撑,所述育苗台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中心柱3。所述育苗台2的台面由多组平行排列的防腐木板连接而成;所述育苗台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喷淋系统和循环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内设有育苗台,所述育苗台的四角分别通过一立柱进行支撑,所述育苗台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中心柱;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支架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中心柱的顶端;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海水过滤盒、海水回收管道、海水回收池和海水输送管道,所述海水过滤盒放置于育苗池的底部,所述海水过滤盒通过海水回收管道与海水回收池相连通,所述海水回收池内安装有与海水回收管道出水口相连的海水输送泵,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进水口与海水回收池相连,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出水口与喷头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喷淋系统和循环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内设有育苗台,所述育苗台的四角分别通过一立柱进行支撑,所述育苗台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中心柱;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支架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中心柱的顶端;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海水过滤盒、海水回收管道、海水回收池和海水输送管道,所述海水过滤盒放置于育苗池的底部,所述海水过滤盒通过海水回收管道与海水回收池相连通,所述海水回收池内安装有与海水回收管道出水口相连的海水输送泵,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进水口与海水回收池相连,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出水口与喷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为长方形的水泥池,其规格是长度为10-20m,宽度为3-4m,深度为0.8-1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台的台面由多组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芳詹冬梅丁刚李大鹏刘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