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树脂成型品以及涂装加工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93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9:20
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将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品及涂装加工品,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能够抑制在涂装工序中的吸入现象的发生、且耐冲击性、耐热性及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优异。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35~75质量份;在橡胶质聚合物的存在下将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混合物共聚而成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B)15~35质量份;以及,含有硬质共聚物(C‑I)及硬质共聚物(C‑II)的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10~50质量份,其中,对于所述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混合物中的硬质共聚物(C‑II)的含量为20~80质量%。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resin molding products and coating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树脂成型品以及涂装加工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树脂成型品以及涂装加工品。本申请以2017年6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124632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由ABS类树脂构成的成型品由于耐冲击性、机械强度及耐药性优异,所以被广泛应用于OA(办公自动化)设备、信息通信设备、电子电气设备、家用电器、汽车或建筑等领域。另外,将ABS类树脂和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配合从而赋予耐冲击性及耐热性的方法也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这些由ABS类树脂和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PC/ABS类树脂”。)与单独ABS类树脂相比,耐冲击性及耐热性提高;另一方面,与单独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相比,流动性(成型加工性)及二次加工性优异,由ABS树脂和芳香族聚碳酸酯构成的树脂组合物的出于弥补彼此不足的物性的目的,而被广泛使用。例如,近年在汽车领域中着眼于PC/ABS类树脂的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和二次加工性(涂装性),谋求在车辆内装部件(落地式变速操纵杆(floorshift)及开关面板等)以及车辆外装部件(扰流板(spoiler)及天线罩等)中的广泛使用。但是,二次加工性(涂装性)容易受到树脂组合物的特性、成型条件、涂料、涂装方法或涂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涂装不良的情况。特别是涂装性容易受成型条件的影响。当成型条件不好时,有时会发生被称为吸入现象(在涂装面产生微细的凹凸而成为光泽不均)的不良现象,显著损害最终产品的商品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抑制吸入现象发生的含接枝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1)。但是,对于在高速成型条件下进行制造的情况或使用浸蚀性强的涂料的情况容易产生吸入现象,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树脂组合物存在无法充分抑制吸入现象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通过产品的多品种少量化等实现生产体制效率化,从缩短成型品的成型周期且在高速成型条件下进行生产或生产率的观点来看,需要使用浸蚀性强的涂料。因此,需要一种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中也能够充分抑制吸入现象的树脂组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32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将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品以及涂装加工品,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能够抑制在涂装工序中的吸入现象的发生、且耐冲击性、耐热性及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优异。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组成的树脂组合物,能够抑制在树脂成型品的涂装工序中的吸入现象的发生,能够得到耐冲击性、耐热性以及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并完成了以下的专利技术。即,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35~75质量份;在橡胶质聚合物的存在下将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混合物共聚而成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B):15~35质量份;以及含有硬质共聚物(C-I)及硬质共聚物(C-II)的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10~50质量份,对于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混合物中的硬质共聚物(C-II)的含量为20%~80质量%,硬质共聚物(C-I)是含有来源于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及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并且硬质共聚物(C-I)的总质量的20质量%以上且低于35质量%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硬质共聚物(C-II)是含有来源于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及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并且硬质共聚物(C-II)的总质量的35~50质量%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丙酮可溶成分,该丙酮可溶成分的比浓粘度(ηsp/c)为0.3~0.8dl/g,并且该丙酮可溶成分的氰化乙烯基化合物成分含有率为25~40%。此处,优选含橡胶接枝共聚物(B)中的来源于橡胶质聚合物的成分的含量为35~70质量%。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品、涂装加工品是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将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品以及涂装加工品,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能够抑制在涂装工序中的吸入现象的发生、且耐冲击性、耐热性及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包含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含橡胶接枝共聚物(B)及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作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是由二元酚衍生而成的,粘均分子量(Mv)优选为10000~100000,进一步优选为15000~30000的范围。当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在该范围内时,得到的成型品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及成型性进一步提高。此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是使用乌氏粘度计通过以二氯甲烷作为溶剂的溶液进行测定的,并且使用下述Schnell粘度式算出。[η]=1.23×10-4Mv0.83(式中,η表示固有粘度,Mv表示粘均分子量)这样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通常使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通过溶液法或熔融法反应而制造。作为此处使用的二元酚,也可以将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作为对象。另外,也可以将其一部分或全部置换为其他的二元酚。作为其他的二元酚,例如可以举出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或双(4-羟基苯基)砜等。另外,作为碳酸酯前体,例如可以举出碳酰卤、羰基酯或卤代甲酸酯等。作为这些碳酸酯前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光气、碳酸二苯酯、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制造时,也可以使用合适的分子量调节剂、分支剂或用于促进反应的催化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2种以上以上述方式制造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混合使用,例如也可以将粘均分子量互不相同的2种以上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混合、将其调整为上述合适的粘均分子量来使用。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总计100质量份,优选为35~75质量份,更优选为45~6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50~60质量份。当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的含量在该范围内时,涂装工序中的耐吸入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及成型性更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耐吸入性是指能够抑制吸入现象发生的性质。此处,所谓吸入现象,是指在涂装面产生凹凸而变得光泽不均的现象。关于吸入现象的发生及耐吸入性,可以通过观察涂装面的凹凸、光泽的强弱等现有已知手段进行确认。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吸入现象有无发生,是通过目视确认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n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35~75质量份;/n在橡胶质聚合物的存在下将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混合物共聚而成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B)15~35质量份;以及/n含有硬质共聚物(C-I)及硬质共聚物(C-II)的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10~50质量份,/n其中,对于所述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混合物中的硬质共聚物(C-II)的含量为20~80质量%,/n硬质共聚物(C-I)是包含来源于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及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硬质共聚物(C-I)的总质量的20质量%以上且低于35质量%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n硬质共聚物(C-II)是包含来源于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及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硬质共聚物(C-II)的总质量的35~50质量%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n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丙酮可溶成分,所述丙酮可溶成分的比浓粘度(ηsp/c)为0.3~0.8dl/g,并且/n所述丙酮可溶成分的氰化乙烯基化合物成分含有率为25~4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6 JP 2017-124632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35~75质量份;
在橡胶质聚合物的存在下将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混合物共聚而成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B)15~35质量份;以及
含有硬质共聚物(C-I)及硬质共聚物(C-II)的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10~50质量份,
其中,对于所述硬质共聚物混合物(C),混合物中的硬质共聚物(C-II)的含量为20~80质量%,
硬质共聚物(C-I)是包含来源于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及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硬质共聚物(C-I)的总质量的20质量%以上且低于35质量%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真司酒井比吕志
申请(专利权)人:大科能宇菱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