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91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9:16
形成于充气轮胎的花纹块(40)的刀槽花纹(100)具有:第1倾斜部(110),其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第2倾斜部(120),其形成于比第1倾斜部(110)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相对于轮胎径向向与第1倾斜部(110)相反的一侧倾斜;弯折部(130),其与第1倾斜部(110)和第2倾斜部(120)连通,以向第1倾斜部(110)与第2倾斜部(120)的间隔变窄的方向凸出的方式弯折;以及扩宽部(160),其形成于比第1倾斜部(110)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槽宽比第1倾斜部(110)的槽宽大。扩宽部(160)与第1倾斜部(110)连通,并且形成于以第1倾斜部(110)的延伸方向作为基准的弯折部(130)侧。

ty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与路面接触的胎面形成有刀槽花纹的轮胎。
技术介绍
在充气轮胎(以下称为轮胎)中,为了发挥潮湿路面上的较高的操纵稳定性,兼顾排水性和接地性较为重要。为了实现排水性和接地性的兼顾,而广泛地使用在构成胎面的花纹块形成刀槽花纹的方法。特别是,已知刀槽花纹的形状不是单纯的平面状而是弯折状,具体而言是锯齿状的刀槽花纹,所述弯折状是在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变化的形状(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这样的刀槽花纹,花纹块中的槽体积增大,从而能够获得储存雨水的所谓的储水效果。另外,锯齿状的刀槽花纹的相对的壁面啮合,因此抑制花纹块的变形(倒入)。在这样的锯齿状的刀槽花纹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水性,还已知在刀槽花纹的底部部分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空隙部的轮胎(例如专利文献2)。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刀槽花纹(狭缝)的底部与圆管状的空隙部(通道)连通的形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8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在构成与路面接触的胎面的花纹块形成有在胎面表面视图中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其中,/n所述刀槽花纹具有:/n第1倾斜部,其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n第2倾斜部,其形成于比所述第1倾斜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相对于轮胎径向向与所述第1倾斜部相反的一侧倾斜;/n弯折部,其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第2倾斜部连通,以向所述第1倾斜部与所述第2倾斜部的间隔变窄的方向凸出的方式弯折;以及/n扩宽部,其形成于比所述第1倾斜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该扩宽部的槽宽比所述第1倾斜部的槽宽大,/n所述扩宽部与所述第1倾斜部连通,并且形成于以所述第1倾斜部的延伸方向作为基准的所述弯折部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16 JP 2017-1185911.一种轮胎,其在构成与路面接触的胎面的花纹块形成有在胎面表面视图中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其中,
所述刀槽花纹具有:
第1倾斜部,其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
第2倾斜部,其形成于比所述第1倾斜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相对于轮胎径向向与所述第1倾斜部相反的一侧倾斜;
弯折部,其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第2倾斜部连通,以向所述第1倾斜部与所述第2倾斜部的间隔变窄的方向凸出的方式弯折;以及
扩宽部,其形成于比所述第1倾斜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该扩宽部的槽宽比所述第1倾斜部的槽宽大,
所述扩宽部与所述第1倾斜部连通,并且形成于以所述第1倾斜部的延伸方向作为基准的所述弯折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花纹块具有形成所述第1倾斜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壁面的壁面形成部,
所述壁面形成部与所述扩宽部相邻,
所述壁面形成部在承载载荷时能够与所述第1倾斜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壁面在预定范围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刀槽花纹的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到所述弯折部的沿着轮胎径向的高度h1与所述刀槽花纹的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田俊雄小林史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