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政雄专利>正文

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88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包括多数灯、连接该灯的多条电导线及非电导线,该非电导线具有多束扭缠绕的、由纤维丝绞合及扭缠绕成一小束线后再绞合及扭缠绕成一大束线而形成非电导线的绳,非电总线与电导线的是互相绞合及枢缠绕成一种串联、并串联及并联的灯串,由此形成三角形、菱形或方形体的灯串,而具有装饰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饰灯串,尤其是涉及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一般习用的圣诞装饰灯串组,由灯头、灯座、多条电导线、挂接器或灯泡闪跳控制器等组成,其中,电导线可为单条或两条以上电导线扭缠绕形成电器回路,其配线可为单条,两条或多条电导线所组成,通常于使用时,是将该电导线缠绕于树上,近年来渐渐发展成网灯。一般习用的是在灯座上成型扣座,或另使用挂环以固定电导线于灯座上,或使用扣环将多条电导线捆在一起而形成,如习用美国专利第5601361号的结构,其可伸缩的非电导线在一定的间隔设有眼孔,用以拉持住灯串上的灯,由于该非电导线是由伸缩材料所制成,很容易因拉导线而使眼孔扩大,因此使灯串上灯很容易由眼孔脱离,故这些结构仍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能够形成各种形状、图样或文字而具有装饰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包括多数灯、连接该灯的多条电导线及非电导线,其特征在于该非电导线具有多束扭缠绕的、由纤维丝绞合及扭缠绕成一小束线后再绞合及扭缠绕成一大束线而形成非电导线的绳,非电总线与电导线的是互相绞合及枢缠绕成一种串联、并串联及并联的灯串,及该灯串的形状为三角形、菱形或方形体。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设有灯炮、灯头或灯座,该灯头或灯座的上部设有一个或两个钩座。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设有灯炮、灯头或灯座。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电导线具有多束由纤维丝绞合及扭缠绕成为一小束线、再绞合及扭缠绕成一小束线、再绞合及扭缠绕成一大束的绳。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插座及闪跳控制器。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非电导线具有多束及扭缠绕的绳,该非电导线在一定的间隔固定靠近电导线的灯头或灯座部分,相同或不同的灯头或灯座是限于一定的间隔,且被固定在非电导线上及被设置为一定的形状、图案或文字。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导线及非电导线是同时或各别以垂直,水平或倾斜方向互相穿过而形成不同形状。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电导线附有饰物,该饰物是连接及安装成为一定的形状、图案或文字。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饰物具有孔洞,该孔洞具有一定的间隔,且与灯头或灯座的孔洞相同,该灯头或灯座是被置入该孔洞中,该饰物则固定在灯头或灯座上。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饰物是呈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或不规则形状。所述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饰物是缠绕在非电导线上的分支金葱及纤维丝。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其使用非电导线同时或个别与电导线一起以打结方式固定,或在非电导线的未端用热烧结固定,使其形成一定的形状,图样或文字而获得装饰效果。另外,由于非电导线可由一些绳索所构成,这些绳索则是由更细的纤维丝绞合缠绕成较粗的绳子,再缠绕而成的绳索。非电导线将与电导线缠绕在一起,因此,非电导线将与电导线成同一方向一起延伸下去。且,因非电导线可由一些细绳缠绕而成束的绳索所构成,若将此非电导线绳索以相反方向施力,则可打开其缠绕的绳索而可在中间造成一开口,并可将灯头或灯座置入此开口,电导线因此而互相交错。再将此开口重新缠绕缩小,电导线与灯泡、灯头或灯座就紧密的接在一起,而灯串则可安全地形成多种形状,由此而具有装饰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显示本技术可由矩形或方形的小单元聚合形成一大图样图2是本技术灯头或灯座与非电导线结合方式的具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由小矩形单元的电路配线装置形成大图样的具体示意图图4是另一种将本技术由小矩形或方形单元的电路配线装置形成大图样的具体示意图图5是进一步将本技术由小矩形单元、方形单元、菱形单元的电路配线装置形成大图样的具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非电导线与电导线结合而形成的矩形或方形小单元的电路配线装置具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非电导线与电导线结合而成的电路配线装置的具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由菱形单元的电路配线装置形成金字塔形的另一种具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由菱形单元组成的电路配线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化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使用装饰性的非电导线形成电路配线装置的具体示意图;图11A是本技术由菱形单元组成一种A形状的电路配线装置另一具体示意图;图11B是部分配线示意图图12A是本技术一种由菱形单元组成一种A形状的电路配线装置的具体示意图;图12B是部分配线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一种非电导线形成的帘幕状电路配线装置的具体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用由电导线与非电导线绞合缠绕而形成帘幕状电路配线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中一种由电导线与非电导线绞合缠绕而形成的网络状电路配线装置的具体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由电导线与非电导线绞合缠绕而形成网络状的电路配线装置的进一步具体示意图。为了描述方便,图中相同的组成部分是由相同的号码来标示。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路配线装置具体图示,此结构包含了一灯串1,多头的灯头或灯座12,多条的电导线13与连结的插头14。其是使用未与非电导线缠绕在一起的非电导线21,而非电导线21是由多束绳索所构成,这些绳索则是由更细的细纤维丝绞合缠绕成较粗的绳子,再缠绕而成的绳索,其可在非电导线21的未端打结或用热烧结固定,以免脱落。在水平方向,在灯头或灯座12之间打个结4,或在非电导线21上用反向旋转的方式造成开口(图中未显示),再将灯泡、灯头与灯座置于此开口,其中,电导线13因此而互相交错。由于非电导线的反弹力再将此开口重新缠绕缩小,电导线13与灯泡,灯头或灯座12则可紧密的接在一起而形成各种形状的安全灯串。如图2所示的是灯头或灯座与非电导线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具体图示,表示装饰性灯串的一种电路配线方式,其中,非电导线是由绳索所构成,该绳索则是由更细的纤维丝绞合缠绕成较粗的绳子,再缠绕而成绳索。非电导线21与电导线13缠绕的结合被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电导线13连接灯泡11、灯头或灯座12,而灯座的上部具有一钩环61。第二部分为一条非电导线21与另一条非电导线21缠绕而成的绳索2,将第一部分电导线灯泡11、灯头或灯座12穿过非电导线21的开口部分24,再通过钩环61,而非电导线21会因为反转的力量而使开口24收缩,因此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安全的灯串。根据图3中的电路配线装置图示,表示以装饰性的灯串构成方形的电路配线装置,其包含了灯泡11、具有钩环61的灯头或灯座12,多条电导线13与由多束缠绕成的非电导线21,特征为连接灯泡11、灯头或灯座12的电导线13可形成电路回路,非电导线21与电导线体13的结合方式与图2中的方式相同。根据图4中的电路配线装置,其表示一种灯串的方形结构,而此非电导线的构成与图2中的相同。此非电导线21与电导线13的结合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电导线13与非电导线22缠绕成线,第二部分为非电导线22与非电导线22互相缠绕成线,第一部分中灯头或灯座12的电导线13固定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饰灯串的电路配线装置,包括多数灯、连接该灯的多条电导线及非电导线,其特征在于:该非电导线具有多束扭缠绕的、由纤维丝绞合及扭缠绕成一小束线后再绞合及扭缠绕成一大束线而形成非电导线的绳,非电总线与电导线的是互相绞合及枢缠绕成一种串联、并串联及并联的灯串,及该灯串的形状为三角形、菱形或方形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政雄
申请(专利权)人:吴政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