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2005年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在交通事故预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但业内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普遍表示,交通事故预防相关的科学技术还可以乘着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迅猛发展势头继续向前推进。车载主动安全技术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世界各国在智能车辆和车载驾驶辅助系统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和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前车车速、驾驶目标车辆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目标车辆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前车状态确定模块,与数据获取模块连接,前车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前车车速判断目标车辆的前车所处状态,所述所处状态包括匀速行驶状态、匀加速行驶状态或匀减速行驶状态;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数据获取模块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前车车速、驾驶目标车辆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目标车辆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n前车状态确定模块,与数据获取模块连接,前车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前车车速判断目标车辆的前车所处状态,所述所处状态包括匀速行驶状态、匀加速行驶状态或匀减速行驶状态;/n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数据获取模块和前车状态确定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前车车速、驾驶目标车辆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目标车辆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以及目标车辆的前车所处状态计算防碰撞预警安全车距;/n车距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与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前车车速、驾驶目标车辆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目标车辆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
前车状态确定模块,与数据获取模块连接,前车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前车车速判断目标车辆的前车所处状态,所述所处状态包括匀速行驶状态、匀加速行驶状态或匀减速行驶状态;
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数据获取模块和前车状态确定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前车车速、驾驶目标车辆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目标车辆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以及目标车辆的前车所处状态计算防碰撞预警安全车距;
车距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与前车的车距;
危险判断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和车距获取模块连接,危险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标车辆与前车的车距是否小于防碰撞预警安全车距;
警报模块,与危险判断模块连接,警报模块用于在危险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发出警报提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目标车辆的前车处于匀速行驶状态时,防碰撞预警安全车距l:
其中,vr为目标车辆与前车的相对速度,t1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2为目标车辆制动启动时间,t3为目标车辆的前车和后车的制动作用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ψ为目标车辆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
在目标车辆的前车处于匀加速行驶状态时,防碰撞预警安全车距l:
其中,vr为为目标车辆与前车的相对速度,a0为目标车辆的前车的加速度,t1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2为目标车辆制动启动时间,t3为目标车辆的前车和后车的制动作用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ψ为目标车辆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
在目标车辆的前车处于匀减速行驶状态时,防碰撞预警安全车距l:
其中,vr为目标车辆与前车的相对速度,a0为目标车辆的前车的加速度,t1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2为目标车辆制动启动时间,t3为目标车辆的前车和后车的制动作用时间,v为目标车辆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ψ为目标车辆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飞,卢明宇,王慧,宣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联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