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04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包括底座、端盖、发光模组,在竖直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所述的发光模组设置在端盖内部,发光模组包括线路板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LED光源,在发光模组的外部套设有透明罩,还包括控制器和红外管,控制器与发光模组之间电连接,且控制器控制发光模组上的LED光源运行,红外管与控制器连接,红外管用于检测人行道上是否有人体或动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得到的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其能有效提升人行道上有行人通过时对车辆的安全警示性能,另外单独的模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同步信号线组合使用,而且可以独立感应人行道上的行人,使用性能提升。

A kind of intelligent sidewalk luminous warn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
,尤其提醒车辆关注人行道,是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201820326826.0,专利名称为:一种智能人行横道通行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设置于人行横道斑马线两侧的LED闪烁灯、设置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内的行人感应器、光线传感器、声音提醒系统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设置于人行横道两端,其二者相对侧均设置有LED照明灯,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沿道路两侧面均设置有LED警示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LED闪烁灯为埋入式LED。其直接将LED闪烁灯埋入地表,且照射角度向上,严重影响对行人在人行道上的舒适性;而且其在人行道上铺设过程中都采用一整套系统设计,后续维护过程中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改变了LED灯的照射角度,而且可根据实际道路宽度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包括底座、端盖、发光模组,所述的底座为中空箱体结构,且上端为开口结构,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开口结构处,端盖上的其中一个侧边或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水平向内的凹腔,凹腔的底部为竖直方向的侧面,在竖直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所述的发光模组设置在端盖内部,发光模组包括线路板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LED光源,在发光模组的外部设有透明罩,所述的发光模组用防水透明导热胶封装在透明罩内,并固定在端盖上,且LED光源分别与同侧的凹腔上的透光孔相互对应,还包括控制器和红外管,控制器与发光模组之间电连接,且控制器控制发光模组上的LED光源运行,红外管与控制器连接,红外管用于检测人行道上是否有人体或动物,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孔;在控制器上连接有电源线和同步信号线,电源线和同步信号线均从线缆孔延伸至底座外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底座直接固定在地面上或者预埋在地下,在底座上设置端盖,而发光模组直接设置在端盖内部,并且将LED光源直接从端盖上的透光孔暴露,同时透光孔设置在竖直方向的侧面上,透光孔水平设置,所以LED光源直接水平照射,在人行道上行走的行人不会被LED光源闪烁过程中直接照射到眼睛,不会形成刺眼的灯光,行走的舒适性更高,而且水平向内的凹腔为半封闭结构,凹腔的水平外侧及上端均为开口结构,所以在LED光源照射时能产生示宽的效果。另外,发光模组设置在透明罩内部,能避免外界的雨水直接从透光孔进入端盖内部而对发光模组造成影响;另外,发光模组发生损坏时,可直接打开端盖,对内部的发光模组进行直接更换即可,无需将底座从地面或者预埋的地下取出,端盖也无需更换,减少维护成本,提升使用性能。同时通过控制器和红外管的设计,能实时感知人行道范围内任意位置是否有动物或人体存在,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可对发光模组中对应车辆方向的LED光源进行控制,实现高频快闪、高亮、变色等对来往车辆进行警示。同步信号线的设计,能将两个或多个警示模组进行连接,实现联动,简单方便。端盖上的凹腔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边,发光模组包括两块线路板,两块线路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形成一体结构,且LED光源分别设置在一体结构的线路板的两侧;其中一侧的LED光源为柔光灯,另一侧的LED光源为亮光灯。该结构的设计,能实现LED光源能设置在线路板上,且可与对应的透光孔相对对齐,确保透光的稳定性,而且发光模组的整体性更强,在收到外界的车辆撞击等震动时,内部的元器件不易受损,提升性能。而上述LED光源可分为柔光灯和亮光灯,柔光灯和亮光灯分别位于端盖不同侧的凹腔对应位置,在安装时,柔光灯可朝向人行道侧,用于示宽;而亮光灯朝向人行道的外侧,直接朝向来往车辆,用高频快闪、高亮、变色等对来往车辆进行警示。发光模组、控制器和红外管均封装在透明罩内部,红外管设置于柔光灯侧,透明罩通过压片固定在端盖上。该结构能使得线路板与透明罩之间形成一体结构,且通过胶水等进行封装,将线路板整体密封在透明罩内部,使用性能更好。在底座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便于对底座内部进行排水。在底座的底面上设置供螺栓穿过并与地面固定的通孔,便于底座与地面之间的固定。所述的电源线与外部的电源连接,电源为电网转换直流电或光伏风能电能;上述系统可独立自动运行,也可通过主控开关与路口的红绿灯联动,即人行道一侧为绿灯时,警示装置则进行高频快闪、高亮、变色等,进一步提升警示作用。上述控制器可以与发光模组中的线路板整合为一体。本技术所得到的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其能有效提升人行道上有行人通过时对车辆的安全警示性能,同时也不会对行人造成强光刺眼等情况,使用舒适性高;另外单独的模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同步信号线组合使用,而且可以独立感应人行道上的行人,使用性能提升。本技术能实现行人优先,以人为本,保护行人。只要在人行道范围内有人存在,车辆侧的LED光源高频快闪,提醒车辆注意行人。其中控制器可以调节红外管的检测范围,确保红外管仅检测人行道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包括底座1、端盖2、发光模组3,所述的底座1为中空箱体结构,且上端为开口结构,端盖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开口结构处,端盖2上的其中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水平向内的凹腔5,凹腔5的底部为竖直方向的侧面,在竖直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13,所述的发光模组3设置在底座1内部,发光模组3包括线路板6及设置在线路板6上的LED光源7,在发光模组3的外部套设有透明罩4,所述的发光模组3和透明罩4固定在底座1内部的端盖2上,且LED光源7分别与同侧的凹腔5上的透光孔13相互对应,还包括控制器14和红外管17,控制器14与发光模组3之间电连接,且控制器14控制发光模组3上的LED光源7运行,红外管17与控制器14连接,红外管17用于检测人行道上是否有人体或动物,在底座1的两侧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孔10;在控制器14上连接有电源线15和同步信号线16,电源线15和同步信号线16均从线缆孔10延伸至底座外部。端盖2上的凹腔5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边,发光模组3包括两块线路板6,两块线路板6之间通过连接件8形成一体结构,且LED光源7分别设置在一体结构的线路板6的两侧。其中一侧的LED光源7为柔光灯,另一侧的LED光源7为亮光灯。发光模组3、控制器14和红外管17均封装在透明罩4内部,透明罩4通过压片9固定在端盖2上。在底座1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11,便于对底座1内部进行排水。在底座1的底面上设置供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其特征是:包括底座、端盖、发光模组,所述的底座为中空箱体结构,且上端为开口结构,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开口结构处,端盖上的其中一个侧边或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水平向内的凹腔,凹腔的底部为竖直方向的侧面,在竖直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所述的发光模组设置在端盖内部,发光模组包括线路板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LED光源,在发光模组的外部套设有透明罩,所述的发光模组和透明罩固定在底座内部的端盖上,且LED光源分别与同侧的凹腔上的透光孔相互对应,还包括控制器和红外管,控制器与发光模组之间电连接,且控制器控制发光模组上的LED光源运行,红外管与控制器连接,红外管用于检测人行道上是否有人体或动物,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孔;在控制器上连接有电源线和同步信号线,电源线和同步信号线均从线缆孔延伸至底座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人行道发光警示模组,其特征是:包括底座、端盖、发光模组,所述的底座为中空箱体结构,且上端为开口结构,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开口结构处,端盖上的其中一个侧边或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水平向内的凹腔,凹腔的底部为竖直方向的侧面,在竖直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所述的发光模组设置在端盖内部,发光模组包括线路板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LED光源,在发光模组的外部套设有透明罩,所述的发光模组和透明罩固定在底座内部的端盖上,且LED光源分别与同侧的凹腔上的透光孔相互对应,还包括控制器和红外管,控制器与发光模组之间电连接,且控制器控制发光模组上的LED光源运行,红外管与控制器连接,红外管用于检测人行道上是否有人体或动物,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孔;在控制器上连接有电源线和同步信号线,电源线和同步信号线均从线缆孔延伸至底座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秉张徐炎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