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141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塑胶钛基体,所述塑胶钛基体的顶端外表面设有一号强化层,且一号强化层的顶端外表面设有一号防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防眩光防蓝光层的内部设置氧化钬层与氧化钐层,能够提高紫外光和短波蓝光区域光线的吸收,在进行蒸发镀膜时,先镀1‑2s,之后进行停顿,使得镀层在镜片表面形成将要凝固状态,能够减缓镀层之间相互渗透,提高将镀层的均匀性,通过在每一层蒸发镀层后,晃动镜片,既能提高镀膜的均匀性,同时还能更好的保证镀层的完整性,通过在上一层蒸发镀层完成后,立刻进行下一层的蒸发镀层,能够提高各个镀层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A kind of anti glare and anti blue light len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镜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防眩光防蓝光镜片是一种既能预防蓝光同时还能防止眩光的眼镜片,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防眩光防蓝光镜片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传统的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及其制备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蒸发镀层不均匀,现有的镜片蒸发镀层方法是依次将各层镀到镜片上,一些厚度较小的层,在使用蒸发镀层时,由于镀层物质较小,容易出现镀层厚度不均匀与镀层破损等情况,不但影响之后防眩光防蓝光的效果,同时制作出的镜片为不合格产品,从而造成一定资源的浪费,其次,现有的蒸发镀层过程中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镀层之间的时间间隔短,上一种原料还未凝固,另一种原料已经与镜片接触,原料之间容易发生混合,使得各种原料分布不均匀,影响防眩光防蓝光的效果,另一种是在每次镀层之间停顿一定时间,让上一种原料凝固,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每种镀层的厚度,但是由于上一种原料已经凝固,下一种原料很难与上一种镀层紧固贴合,造成各种镀层之间贴合不精密,为此,我们提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钛基体(1),所述塑胶钛基体(1)的顶端外表面设有一号强化层(2),且一号强化层(2)的顶端外表面设有一号防水层(3),所述一号防水层(3)的顶端外表面设有疏水疏油层(4),所述塑胶钛基体(1)的底端外表面设有二号强化层(5),且二号强化层(5)的底端外表面防眩光防蓝光层(6),所述防眩光防蓝光层(6)的底端外表面设有二号防水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钛基体(1),所述塑胶钛基体(1)的顶端外表面设有一号强化层(2),且一号强化层(2)的顶端外表面设有一号防水层(3),所述一号防水层(3)的顶端外表面设有疏水疏油层(4),所述塑胶钛基体(1)的底端外表面设有二号强化层(5),且二号强化层(5)的底端外表面防眩光防蓝光层(6),所述防眩光防蓝光层(6)的底端外表面设有二号防水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防蓝光层(6)的内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氧化硅层(8)、氧化锆层(9)、氧化钛层(10)、氧化铝层(11)、氧化钬层(12)与氧化钐层(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层(8)的厚度为35-40nm,所述氧化锆层(9)的厚度为20-27nm,所述氧化钛层(10)的厚度为100-120nm,所述氧化铝层(11)的厚度为6-8nm,所述氧化钬层(12)的厚度为46-54nm,所述氧化钐层(13)的厚度为10-16nm。


4.一种防眩光防蓝光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Ⅰ、镜片清洗:先将塑胶钛基体(1)放置到超声波水槽中,加入中性洗条剂进行清洗,之后将中性洗条剂更换为去离子水再进行清洗,烘干;
Ⅱ、镜片加硬:将镜片放入有机硅加硬液与纳米导电涂料混合液中,再使用提拉方法镀膜,得到加硬镜片;
Ⅲ、镜片镀膜:将加硬镜片放入真空蒸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飞宏蒋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