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03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其包括基片,基片具有凸出正面与下凹反面;覆盖于凸出正面的第一复合纳米膜层;覆盖于所属下凹反面的第二复合纳米膜层;其中,第一复合纳米膜层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防蓝光膜、第二防紫外线膜、第三抗反射膜、第四光致变色膜、及第五加硬膜,第五加硬膜覆盖于基片中心且占用基片80%面积;第二纳米膜层由内之外包括第一防红光膜、第二抗氧化膜、第三折射膜、第四温致变色膜、及第五清洁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纳米膜层阻隔有害蓝光,同时具有变色功能,不受镜片厚薄影响,任意光度满足,避免以往效果不佳的麻烦。

An anti blue film variable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
本技术属于镜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
技术介绍
普通的防辐射镜片只能过滤紫外线及一定的电磁辐射,而不能过滤蓝光。全能型防蓝光镜片不但能够有效地隔离紫外线与辐射,而且能够过滤40%以上的蓝光,适合在看电脑或者电视时使用,大大降低了蓝光对眼睛的刺激,消除眼睛酸涩、发热或者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相对于其他方法和措施,佩戴防蓝光镜片成为了保护眼部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人眼自身不能过滤蓝光,要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一般需要佩戴专业级防蓝光镜片的眼镜,普通镀膜镜片只能过滤紫外线、电磁辐射。值得一提的是,过滤蓝光和近视眼镜是两回事,不近视的人也应该注意保护眼睛,免受蓝光的伤害。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佩戴一副防蓝光眼镜,可以大大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减缓眼睛酸涩、眼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夜晚开车时,有效减少眩光对眼睛的刺激,提高远景对比度,驾驶更安全,眼部更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通过纳米膜层阻隔有害蓝光,同时具有变色功能,达到偏光效果,避免以往效果不佳的麻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其包括基片,基片具有凸出正面与下凹反面;覆盖于凸出正面的第一复合纳米膜层;覆盖于所属下凹反面的第二复合纳米膜层;其中,第一复合纳米膜层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防蓝光膜、第二防紫外线膜、第三抗反射膜、第四光致变色膜、及第五加硬膜,第五加硬膜覆盖于基片中心且占用基片80%面积;第二纳米膜层由内之外包括第一防红光膜、第二抗氧化膜、第三折射膜、第四温致变色膜、及第五清洁膜。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五加硬膜厚度为10纳米。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四光致变色膜与第四温致变色膜成蜂窝状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纳米膜层阻隔有害蓝光,同时具有变色功能,达到偏光效果,避免以往效果不佳的麻烦。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蓝光膜变镜片示意图。附图标记基片10,第一复合纳米膜层20,第一防蓝光膜21,第二防紫外线膜22,第三抗反射膜23,第四光致变色膜24,第五加硬膜25,第二复合纳米膜层30,第一防红光膜31,第二抗氧化膜32,第三折射膜33,第四温致变色膜34,第五清洁膜3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蓝光膜变镜片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包括基片10,基片10具有凸出正面与下凹反面;覆盖于凸出正面的第一复合纳米膜层20;覆盖于所属下凹反面的第二复合纳米膜层30;其中,第一复合纳米膜层20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防蓝光膜21、第二防紫外线膜22、第三抗反射膜23、第四光致变色膜24、及第五加硬膜25,第五加硬膜25覆盖于基片10中心且占用基片80%面积;第二纳米膜层30由内之外包括第一防红光膜31、第二抗氧化膜32、第三折射膜33、第四温致变色膜34、及第五清洁膜35。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基片10选自树脂单体,成型之后,具有凸出正面与下凹反面,便于近视佩戴。在凸出正面涂覆有由纳米新材料制成的第一复合纳米膜层20,而在下凹反面对应设置第二复合纳米膜层30。其中,第一纳米膜层20由基片10表面依次蒸镀第一防蓝光膜21阻隔有害蓝光,保护眼球;第二防紫外线膜22阻隔紫外线,避免眼睛受到灼伤;第三抗反射膜23有效反射强光;第四光致变色膜24受不同光强产生不同的变色效果,起到偏光作用;第五加硬膜25至少覆盖基片10中心80%,可以保护基片10掉落受到冲击,造成损坏,其厚度为10纳米,极大的提高了基片10的耐用度。第二纳米膜层30由基片10背面依次蒸镀第一防红光膜31,有效阻隔有害红光;第二抗氧化膜32选自金属氧化物,能够进一步吸收蓝光红光;第三折射33反射强光,保护光线直照。第四温致变色膜34受不同温度产生不同颜色,起到偏光效果。第五清洁膜35清洁镜片表面,免受油污粘附。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抗反射膜24采用高折射率纳米膜;第三抗反射膜33采用低折射率纳米膜,两者相互对应,有效偏离高光照射。此外,第一复合纳米膜层20厚度大于第二复合纳米膜层30,相对保护中央的基片10,正面采用较大厚度,抵抗强光冲击。第四光致变色膜24与第四温致变色膜34成蜂窝状布置,新颖美观,而且六边形的蜂窝状更利于光能量的分散,膜层的均匀分布,光能量的吸收。上述说明示出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片,所述基片具有凸出正面与下凹反面;/n覆盖于所述凸出正面的第一复合纳米膜层;/n覆盖于所属下凹反面的第二复合纳米膜层;/n其中,所述第一复合纳米膜层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防蓝光膜、第二防紫外线膜、第三抗反射膜、第四光致变色膜、及第五加硬膜,所述第五加硬膜覆盖于所述基片中心且占用所述基片80%面积;/n所述第二复合纳米膜层由内之外包括第一防红光膜、第二抗氧化膜、第三折射膜、第四温致变色膜、及第五清洁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片,所述基片具有凸出正面与下凹反面;
覆盖于所述凸出正面的第一复合纳米膜层;
覆盖于所属下凹反面的第二复合纳米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复合纳米膜层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防蓝光膜、第二防紫外线膜、第三抗反射膜、第四光致变色膜、及第五加硬膜,所述第五加硬膜覆盖于所述基片中心且占用所述基片80%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点进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