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红外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035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红外镜片,其包括聚合物镜片本体,所述聚合物镜片本体具有光学凸面与光学凹面;镀覆于所述光学凸面的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所述无机光学薄膜涂层至少包括抗红外膜层、抗紫外膜层、高折射率膜层及低折射率膜层;以及镀覆于所述光学凹面与所述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外层的防刮擦涂层;其中,所述高折射率膜层折射率为2.35;所述低折射率膜层折射率为1.4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原料防蓝光,设置抗红外膜层与抗紫外膜层配合,避免高伤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灼伤眼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红外镜片
本技术属于镜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红外镜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护目镜、面罩多为色镜或变色镜。色镜是在玻璃中掺入少量的稀有金属氧化物,产生各种颜色。色镜具有单色性,属于吸收型镜片,进入色镜玻璃片的光波会产生电磁效应,使玻璃镜片发热,并产生二次辐射进入眼球。在单色光刺激下的眼球,容易造成视神经与眼组织的疲劳,长期配带会产生生理病变。变色镜是由于氯化银在强光下折出银的微粒产生遮光效应。此类镜片的作用是阻碍强烈的可见光进入眼睛,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经光谱测试得知,此类镜片对紫外线、红外线防护效能很差。现在炼钢工人配带的一种钴兰镜片,这种含有钴离子的色镜对防护紫外线、红外线效果也较差。专利87203298提出的防紫外线、红外线护目镜、面罩其制造成本较高,工艺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红外镜片,通过原料防蓝光,设置抗红外膜层与抗紫外膜层配合,避免高伤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灼伤眼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红外镜片,其包括聚合物镜片本体,所述聚合物镜片本体具有光学凸面与光学凹面;镀覆于所述光学凸面的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所述无机光学薄膜涂层至少包括抗红外膜层、抗紫外膜层、高折射率膜层及低折射率膜层;以及镀覆于所述光学凹面与所述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外层的防刮擦涂层;其中,所述高折射率膜层折射率为2.35;所述低折射率膜层折射率为1.4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厚度至少为20nm,至多为80nm。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还包括六个交替的二氧化钛层与二氧化硅层。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聚合物镜片本体采用原料防蓝光。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抗红外膜层与所述抗紫外膜层至少满足一下一组数据: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13%,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45°时测得不超过14%,或者在入射角为30°时测量不超过12%;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13%,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45°时测得不超过13.5%,或者在入射角为30°时测量不超过10%;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13%,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45°时测得不超过13%,或者在入射角为30°时测量不超过9.5%;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9%,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30°或45°时测得不超过14%;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9%,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45°时测得不超过13.5%,或者在入射角为30°时测得不超过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抗红外膜层与抗紫外膜层配合,避免高伤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灼伤眼睛。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红外镜片示意图。附图标记聚合物镜片本体10,抗红外膜层20,抗紫外膜层30,高折射率膜层40,低折射率膜层50,防刮擦涂层6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红外镜片示意图。如同所示,一种防红外镜片包括聚合物镜片本体10,聚合物镜片本体10具有光学凸面与光学凹面;镀覆于光学凸面的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至少包括抗红外膜层20、抗紫外膜层30、高折射率膜层40及低折射率膜层50;以及镀覆于光学凹面与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外层的防刮擦涂层60;其中,高折射率膜层40折射率为2.35;低折射率膜层50折射率为1.45。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聚合物镜片本体10可由合成树脂制成,采用原料防蓝光,具有光滑的光学凸面与光学凹面,能够打磨不同高光度的度数,在其光学凸面通过离子真空溅射镀覆了多层光学薄膜涂层,能够有效反射过滤有害光,保护眼睛少受伤害,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此外无机光学薄膜涂层厚度至少为20nm,至多为80nm,有效保证滤光性,同时防止涂层推挤。详细而言,多层光学薄膜涂层至少具有抗红外膜层20、抗紫外膜层30、高折射率膜层40及低折射率膜层50。其中抗红外膜层与抗紫外膜层都选自金属化合物,能够在镜片表面形成一种屏障,将低频辐射及微波进行反射和吸收,有效地滤除电磁辐射波,实现防辐射功能。而高折射率膜层40及低折射率膜层50都选自金属氧化物,利用光的干涉原理,使通过膜层两侧反射回去的光线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减少或消除镜片光线反射,从而提升镜片的透光度。此外,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还包括六个交替的二氧化钛层与二氧化硅层,藉以配合高折射率膜层40及低折射率膜层50,进一步反射光线,达到高反射性能。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中的抗红外膜层与抗紫外膜层至少具有选自下组的一组数据: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13%,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45°时测得不超过14%,或者在入射角为30°时测量不超过12%;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13%,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45°时测得不超过13.5%,或者在入射角为30°时测量不超过10%;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13%,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45°时测得不超过13%,或者在入射角为30°时测量不超过9.5%;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9%,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红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聚合物镜片本体,所述聚合物镜片本体具有光学凸面与光学凹面;/n镀覆于所述光学凸面的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所述无机光学薄膜涂层至少包括抗红外膜层、抗紫外膜层、高折射率膜层及低折射率膜层;以及/n镀覆于所述光学凹面与所述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外层的防刮擦涂层;/n其中,所述高折射率膜层折射率为2.35;所述低折射率膜层折射率为1.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物镜片本体,所述聚合物镜片本体具有光学凸面与光学凹面;
镀覆于所述光学凸面的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所述无机光学薄膜涂层至少包括抗红外膜层、抗紫外膜层、高折射率膜层及低折射率膜层;以及
镀覆于所述光学凹面与所述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外层的防刮擦涂层;
其中,所述高折射率膜层折射率为2.35;所述低折射率膜层折射率为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厚度至少为20nm,至多为8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层无机光学薄膜涂层还包括六个交替的二氧化钛层与二氧化硅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聚合物镜片本体采用原料防蓝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抗红外膜层与所述抗紫外膜层至少满足一下一组数据:
在波长280-380nm处测量的涂层的背面平均紫外反射系数在入射角30°和45°处测量不超过13%,并且在780-1400nm处测量的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点进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