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137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包括包覆树脂、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第三单体和铜线,所述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第三单体的外侧一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单体的上端向下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单体的上端向下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单体的下端往上设置有第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通过将若干个第二单体、第一单体、第三单体首尾连接,根据实际工作铜线圈数的需要,设置成长度合适的铁芯,铜线缠绕在铁芯外表面设置的深度不同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相邻的铜线不会接触,避免磁干扰,竖槽中的水降温效果直接,能通过铁芯迅速吸走铜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感温模块能提示更换水。

A kind of spiral tube indu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
本技术涉及电感器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
技术介绍
电感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作用,还有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电感器具有阻止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顺利通过的特性,频率越高,线圈阻抗越大。因此,电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电感器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且缠绕的铜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会相互干扰,现有的电感器,缠绕的线圈数目较少使磁含量较少,当需要较高的磁含量时,通常是将多个电感器进行串联,最终串联的电感器组占用电路板的空间较大,不利于现在电子产品小巧化、轻便化的发展趋势,电感器中的固定方式大多通过液体胶,当温度升高时,胶水会融化、粘性下降,使铁芯容易发生位移,造成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包括包覆树脂、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包括包覆树脂(1)、第一单体(9)、第二单体(10),第三单体(11)和铜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9)、第二单体(10)、第三单体(11)的外侧一周设置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单体(9)的上端向下设置有第一孔(12),所述第二单体(10)的上端向下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三单体(11)的下端往上设置有第三孔(14),所述第二单体(10)的上端与第三单体(11)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单体(10)的下端与第一单体(9)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单体(9)、若干个第二单体(10)和第三单体(11)形成铁芯(2),所述第一孔(12)、第二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热式螺旋管电感器,包括包覆树脂(1)、第一单体(9)、第二单体(10),第三单体(11)和铜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9)、第二单体(10)、第三单体(11)的外侧一周设置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单体(9)的上端向下设置有第一孔(12),所述第二单体(10)的上端向下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三单体(11)的下端往上设置有第三孔(14),所述第二单体(10)的上端与第三单体(11)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单体(10)的下端与第一单体(9)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单体(9)、若干个第二单体(10)和第三单体(11)形成铁芯(2),所述第一孔(12)、第二通孔(13)和第三孔(14)形成竖槽(6),所述第一单体(9)、第二单体(10)和第三单体(11)任意两个通过螺纹连接后的外侧形成第二凹槽(4),所述第三单体(11)的顶面位于第三孔(14)的外侧设置有感温模块(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礼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凌昱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