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设备、载体设备、坐具以及制造取向设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113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取向设备、载体设备、坐具以及制造取向设备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涉及用于沿载体轴线承载载荷的载体设备的取向设备。载体设备包括关于载体轴线的上和下载体部分。取向设备包括上和下取向元件,上、下取向元件分别用于以防绕载体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下、上载体部分上。取向设备被设计成用于在载体部分相对彼此绕载体轴线转动方面使载体部分在载体形态中取向到额定角度位置中。上和下取向元件分别包括关于载体轴线的内和外滑动面,它们互补地成形、在载体形态中以能相对彼此绕载体轴线转动的方式受支承并机械作用连接。取向元件的内和外滑动面至少以区段形式以关于载体轴线彼此反向的斜率延伸。

Orientation equipment, carrier equipment, se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ient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向设备、载体设备、坐具以及制造取向设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载体设备的取向设备、根据权利要求8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沿载体轴线承载载荷的载体设备、坐具和用于制造取向设备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公知有自取向的载体,其具有带有倾斜的表面的取向元件,该表面与另一取向元件的另一倾斜的表面一起在发生表面接触时产生转矩,该转矩将载体柱取向到额定定位中。其缺点是,取向元件的相互布置可能由于转矩而移动。由此出现升高的摩擦力并且降低了取向用的转矩。在产品使用寿命期间,这导致过早的取向元件的磨损,同时降低了取向功能直至完全失效。取向功能降低会例如表现为取向用的转矩降低或仅从部分角度范围进行取向。专利文献US6315262B1描述了一种形式为用于座椅的自取向用的高度调节组件的前述类型的自取向用的载体。通过高度调节组件,在座椅不被使用者保持在另外的角度定位中时,座椅由于绕竖直的轴线的转动而自动返回到额定角度定位。除前述缺点外,由此产生的另外的缺点是,在使用者想将座椅保持在不同于额定角度定位的另外的角度定位中时,使用者总是必须施加力。专利文献DE19528645C1公开了一种形式为物体载体柱的前述类型的另一载体,其具有脚部区域和通过可绕伸缩轴线转动的并且沿伸缩轴线高度可调节的伸缩组件与该脚部区域连接的头部区域。通过至少一个止动器件单元,使得在头部区域不受到指向下的负荷时,头部区域相对于脚部区域取向到关于伸缩轴线的额定角度位置中。当物体载体柱承载座椅的坐面时,因此只要无人坐在坐面上则坐面就取向到额定角度定位中。该载体也未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普遍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廉价的前述类型的用于载体的取向设备,该取向设备导致载体尤其是在受较高机械负荷下具有改进的可靠性和提高了的寿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此取向设备的尽可能简单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提供了一种取向设备,其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了技术任务。该任务也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的载体设备、根据权利要求10的坐具和根据权利要求11的制造方法来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取向设备针对用于沿载体轴线承载载荷的载体设备而设计。载体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沿载体轴线的上载体部分和与该上载体部分可绕载体轴线转动地连接的沿载体轴线的下载体部分。概念“上”和“下”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涉及平行于载体轴线的方向。因此,概念“上”和“下”仅用于更好的理解而不受限制地被理解。载体轴线可以竖直地取向,由此,概念“上”和“下”相对重力方向得到了其普遍接受的参考。取向设备包括上取向元件和下取向元件,上取向元件用于以防绕载体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下载体部分上,下取向元件用于以防绕载体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载体部分上。取向设备被设计成用于在载体部分相对彼此绕载体轴线转动方面使载体部分在至少一个载体形态中取向到至少一个额定角度位置中。至少一个载体形态可以包括基本载荷形态和/或使用载荷形态。如果载体设备例如承载有坐具的坐面,则基本载荷形态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限定,即,坐具未被使用,而使用载荷形态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限定,即,使用者坐在坐面上。有利地,取向到额定角度位置至少是在基本载荷形态中进行,因此,当坐具未被使用时,取向设备例如将坐具取向到额定角度位置中。上取向元件和下取向元件可以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关于载体轴线的内滑动面和至少一个关于载体轴线的外滑动面。在此,在下文中将下取向元件的内滑动面和外滑动面称为下部的内滑动面和下部的外滑动面,以及将上取向元件的内滑动面和外滑动面称为上部的内滑动面和上部的外滑动面。设置内和外滑动面有利于,使在取向过程中出现的机械负荷可以比在只有各一个唯一的滑动面的情况下更均匀地分布在取向元件上。以此降低了峰值负荷和由此导致的磨损,从而提高了取向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机械承载能力。上取向元件的滑动面和下取向元件的滑动面可以互补地成形。即,上部的内滑动面可以与下部的内滑动面互补地成形,并且/或者上部的外滑动面可以与下部的外滑动面互补地成形。在滑动面互补地成形时,它们可以在额定角度位置中尤其节约空间地彼此贴靠,由此得到取向设备的尤其紧凑的结构。上取向元件的滑动面和下取向元件的滑动面可以在至少一个载体形态中以能相对彼此绕载体轴线转动的方式受支承并且以机械方式作用连接(wirkverbinden)。滑动面例如通过如下方式相对彼此绕载体轴线受支承,即,使取向元件分别以防绕载体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相应的载体部分上。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存在作用连接,即,使滑动面至少以区段形式处于摩擦连接。由此,当滑动面沿载体轴线被相互相向引导时,滑动面可以相对彼此绕载体轴线转动地彼此靠着地滑动,以便由沿载体轴线的力产生绕载体轴线的转矩,该转矩可以将取向元件取向到额定角度位置中。例如,沿载体轴线的弹簧力可以因此将取向元件和与取向元件连接的载体部分自动地取向到额定角度位置中。为使得滑动面可以产生转矩,滑动面必须关于载体轴线至少以区段形式具有大于零的有限的斜率。有利地,每个取向元件的内滑动面和外滑动面至少以区段形式以关于载体轴线的彼此反向的斜率延伸。也就说,在给定的关于载体轴线的角度坐标上,内滑动面的斜率为正而外滑动面的斜率为负,或反之亦然。尤其地,在此斜率可以具有相同的量值。彼此反向的斜率导致,取向元件的负荷由于内滑动面和外滑动面在不同的角度坐标上出现。由此导致均匀的负荷并补偿或至少部分补偿了所出现的力,尤其是关于载体轴线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内指向的力。因此,降低了取向设备的磨损并且提高了其可靠性和机械承载能力。分别地,上部的内滑动面的径向于载体轴线投射到环绕载体轴线的周侧面上的投影可以形成上部的内投影曲线,上部的外滑动面的径向于载体轴线投射到环绕载体轴线的周侧面上的投影可以形成上部的外投影曲线,下部的内滑动面的径向于载体轴线投射到环绕载体轴线的周侧面上的投影可以形成下部的内投影曲线,而下部的外滑动面的径向于载体轴线投射到环绕载体轴线的周侧面上的投影可以形成下部的外投影曲线。在此,上部的内投影曲线和上部的外投影曲线和/或下部的内投影曲线和下部的外投影曲线优选地具有至少以区段形式关于载体轴线彼此反向的、优选逆反的斜率。也就是说,在给定的关于载体轴线的角度坐标上,内投影曲线的斜率为正,而外投影曲线的斜率为负,或反之亦然。上部的内投影曲线的相对于上部的外投影曲线的走向,和/或下部的内投影曲线的相对于下部的外投影曲线的走向可以在角度坐标方面相对于载体轴线移动了180°。投影曲线的相对彼此180°的移动相应于相应的滑动面相对彼此绕载体轴线扭转180°。由此,在关于载体轴线互相对置的定位上在取向元件的内滑动面和外滑动面上出现机械负荷。此外,在取向时外和内滑动面上出现的径向力具有彼此反向的方向,从而使径向力至少部分地被补偿。由此降低了机械负荷并且使机械负荷在取向元件上均匀地分布,以此降低了磨损。投影曲线可以在沿载体轴线的方向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最大值和至少一个最小值。通过将下部的投影曲线的最大值对准所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沿载体轴线(TA)承载载荷的载体设备(100)的取向设备(130),其中,/na)所述载体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的上载体部分(110)和与所述上载体部分(110)以能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的方式连接的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的下载体部分(120);/nb)所述取向设备(130)包括上取向元件(210)和下取向元件(220),所述上取向元件用于以防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载体部分(120)上,而所述下取向元件用于以防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载体部分(110)上,并且/nc)所述取向设备(130)被设计成用于在载体部分(110、120)相对彼此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方面使所述载体部分(110、120)在至少一个载体形态中取向到至少一个额定角度位置中,/n其特征在于,/nd)所述上取向元件和所述下取向元件(210、220)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的内滑动面(211、221)和至少一个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的外滑动面(212、222),其中,/ne)所述上取向元件(210)的滑动面(211、212)和所述下取向元件(220)的滑动面(221、222)互补地成形,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载体形态中以能相对彼此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的方式受支承并且以机械方式作用连接;并且/nf)每个取向元件(210、220)的内滑动面(211、221)和外滑动面(212、222)至少以区段形式以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彼此反向的斜率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7 DE 102018118282.11.用于沿载体轴线(TA)承载载荷的载体设备(100)的取向设备(130),其中,
a)所述载体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的上载体部分(110)和与所述上载体部分(110)以能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的方式连接的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的下载体部分(120);
b)所述取向设备(130)包括上取向元件(210)和下取向元件(220),所述上取向元件用于以防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载体部分(120)上,而所述下取向元件用于以防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载体部分(110)上,并且
c)所述取向设备(130)被设计成用于在载体部分(110、120)相对彼此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方面使所述载体部分(110、120)在至少一个载体形态中取向到至少一个额定角度位置中,
其特征在于,
d)所述上取向元件和所述下取向元件(210、220)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的内滑动面(211、221)和至少一个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的外滑动面(212、222),其中,
e)所述上取向元件(210)的滑动面(211、212)和所述下取向元件(220)的滑动面(221、222)互补地成形,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载体形态中以能相对彼此绕所述载体轴线(TA)转动的方式受支承并且以机械方式作用连接;并且
f)每个取向元件(210、220)的内滑动面(211、221)和外滑动面(212、222)至少以区段形式以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彼此反向的斜率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设备(130),
其特征在于,
分别地,上部的内滑动面(211)的径向于所述载体轴线(TA)投射到环绕所述载体轴线(TA)的周侧面(MF)上的投影形成上部的内投影曲线(111),上部的外滑动面(212)的径向于所述载体轴线(TA)投射到环绕所述载体轴线(TA)的周侧面(MF)上的投影形成上部的外投影曲线(112),下部的内滑动面(221)的径向于所述载体轴线(TA)投射到环绕所述载体轴线(TA)的周侧面(MF)上的投影形成下部的内投影曲线(121),而下部的外滑动面(222)的径向于所述载体轴线(TA)投射到环绕所述载体轴线(TA)的周侧面(MF)上的投影形成下部的外投影曲线(122),
其中,所述上部的内投影曲线(111)与所述上部的外投影曲线(112)并且/或者所述下部的内投影曲线(121)与所述下部的外投影曲线(122)具有至少以区段形式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彼此反向的、优选是逆反的斜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设备(1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的内投影曲线(111)的相对于所述上部的外投影曲线(112)的走向并且/或者所述下部的内投影曲线(121)的相对于所述下部的外投影曲线(122)的走向在角度坐标方面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移动了180°。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向设备(1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曲线(111、112、121、122)在沿所述载体轴线(TA)的方向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最大值(MAX)和至少一个最小值(MIN),其中,
a)所述投影曲线(111、112、121、122)中的一个投影曲线的最大值(MAX)优选是处在关于所述载体轴线(TA)相对该投影曲线(111、112、121、122)的最小值(MIN)移动了180°的角度坐标上,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山德鲁·博尔恰
申请(专利权)人:斯塔比卢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