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1117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流体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结构,其控制罐由罐体和前盖构成。前盖中心带有一进水口接头,在罐体内,其前部设有一弹性囊,弹性囊被挤压在前盖跟罐体中间,将罐体的开口密封。在弹性囊后方对接一金属支架,压力传感器紧卡在金属支架内,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取压孔处于金属支架的内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是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控制罐的罐体内部,与缓冲系统紧密结合,使平稳后的流体压力数据采集更为及时准确。当系统工作时,压力传感器处于相对运动状态,能有效防止泵启、停时产生的水锤效应导致的压力传感器损坏。将控制罐及其中的稳压设施与压力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后,与泵体的配合孔减少到了一个,大大降低了对泵体的适配难度。

An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flui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类产品中的流体智能控制系统
,具体是一种稳压装置与数据采集装置的集成结构。
技术介绍
泵类产品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重要通用机械产品之一,而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泵产品的智能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其主要形式是以流体智能控制系统为载体,进而实现泵的智能化转变。流体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机械结构与程序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机械结构是由稳压装置(压力罐)与数据采集装置(压力传感器)构成的集成结构组成。现有的集成结构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压力罐外部,与缓冲系统的结合紧密度不够,以致所采集的平稳后的流体压力数据精确度具有较大误差,并且在泵启、泵停时产生的水锤效应易导致压力传感器的寿命降低或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集成结构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为泵类产品智能化转变提供一种新的机械结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流体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结构,包括作为主体的控制罐及一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控制罐内部。所述控制罐由前部开口的圆筒形罐体和扣装在罐体上的前盖构成;前盖中心带有一进水口接头,在罐体内,其前部设有一弹性囊,弹性囊为圆帽形,且后部设有与进水口接头相对的内孔;弹性囊周边紧贴罐体内壁,弹性囊被挤压在前盖跟罐体中间,将罐体的开口密封;在弹性囊后方有一与弹性囊相对在一起的金属支架,金属支架当中也开有与弹性囊内孔相配的内孔;所述压力传感器紧卡在金属支架内,压力传感器前端的传感器取压孔处于金属支架的内孔中;压力传感器上带有信息线,在罐体最后侧的底板有一出线孔,所述信息线通过此出线孔通到外部。所述进水口接头上带有螺纹。所述的弹性囊为软体弹性材料。弹性囊前部在罐体开口处向外形成一折边,折边与前盖周边上的凹槽相配合,卡在凹槽中将罐体的开口密封。弹性囊与金属支架之间无缝相对在一起。在罐体内,所述金属支架外部套有弹簧,弹簧顶端顶紧在所述的金属支架上,尾端顶紧在所述罐体底板上;在罐体底板上设有一圆筒形的限位突座,弹簧尾端套在限位突座上固定。所述罐体底板的出线孔位于限位突座中。本专利技术的优异效果是:1.将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设置在罐体内部,与缓冲系统(包括弹性囊和弹簧的稳压设施)紧密结合,使平稳后的流体压力数据采集更为及时准确。2.当流体智能控制系统工作时,压力传感器在罐体内部处于相对运动状态,能有效防止泵启、停时产生的水锤效应导致的压力传感器损坏。3.与传统的压力罐相比,用弹力代替了压缩空气,杜绝了压力罐中的气囊因为漏气及压缩空气热胀冷缩导致的无法稳压问题;4.将控制罐(压力罐)及其中的稳压设施与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集成在一起后,与泵体的配合孔减少到了一个,大大降低了对泵体的适配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流体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结构与泵的组装形式示意图。图中:A、进水口接头;1、前盖;2、罐体;3、弹性囊;4、金属支架;5、弹簧;6、压力传感器;6.1、传感器取压孔;6.2、信息线;7、限位突座;8、控制罐;9、泵体。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流体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结构,包括作为主体的控制罐8及一个压力传感器6。控制罐8即为本系统的压力罐,控制罐8由前部开口的圆筒形罐体2和扣装在罐体2上的前盖1构成。前盖1中心带有一进水口接头A,进水口接头A上带有螺纹。在罐体2内,其前部设有一弹性囊3,弹性囊3为圆帽形,且后部设有与进水口接头A相对的内孔。弹性囊3周边紧贴罐体2内壁,前部在罐体2开口处向外形成一折边,折边与前盖1周边上的凹槽相配合,卡在凹槽中将罐体2的开口密封,弹性囊3被挤压在前盖1跟罐体2中间。所述的弹性囊3为软体弹性材料,一般为橡胶,但不仅限于橡胶。在弹性囊3后方有一与弹性囊3无缝相对在一起的金属支架4。金属支架4当中也开有与弹性囊3内孔相配的内孔。在罐体2内,金属支架4外部套有弹簧5,弹簧5顶端顶紧在所述的金属支架4上,尾端顶紧在所述罐体2最后侧的底板上。为使弹簧5被稳定限位,在罐体2底板上设有一圆筒形的限位突座7,弹簧5尾端套在限位突座7上固定。所述压力传感器6紧卡在金属支架4内,压力传感器6前端的传感器取压孔6.1处于金属支架4的内孔中,可检测到控制罐8受到的压力。压力传感器6上带有信息线6.2,在罐体2底板位于限位突座7中有一出线孔,所述信息线6.2通过此出线孔通到外部,连接至外部的控制系统。参见图2,在系统中,控制罐8的前端和泵体9装配在一起,接受泵体9的压力。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方式相比现有的结构方式,压力传感器6位于更稳定的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流体通过前盖1中的进水孔A进入弹性囊3的内部区域,并充盈这个空间,使弹性囊3膨胀,推动金属支架4向后运行。此时弹簧5被压缩产生相应的弹力,起到缓冲流体的作用,同时弹性囊3内部的流体通过压力传感器6前端的传感器取压孔6.1进入压力传感器6内部,结合弹簧5的缓冲进而采集到流体此时相对平稳的压力,压力信息通过信息线6.2传递,最后达到控制系统对泵进行精确控制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结构,包括作为主体的控制罐(8)及一个压力传感器(6),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6)安装在控制罐(8)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结构,包括作为主体的控制罐(8)及一个压力传感器(6),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6)安装在控制罐(8)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罐(8)由前部开口的圆筒形罐体(2)和扣装在罐体(2)上的前盖(1)构成;前盖(1)中心带有一进水口接头(A),在罐体(2)内,其前部设有一弹性囊(3),弹性囊(3)为圆帽形,且后部设有与进水口接头(A)相对的内孔;弹性囊(3)周边紧贴罐体(2)内壁,弹性囊(3)被挤压在前盖(1)跟罐体(2)中间,将罐体(2)的开口密封;在弹性囊(3)后方有一与弹性囊(3)相对在一起的金属支架(4),金属支架(4)当中也开有与弹性囊(3)内孔相配的内孔;所述压力传感器(6)紧卡在金属支架(4)内,压力传感器(6)前端的传感器取压孔(6.1)处于金属支架(4)的内孔中;压力传感器(6)上带有信息线(6.2),在罐体(2)最后侧的底板有一出线孔,所述信息线(6.2)通过此出线孔通到外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定泽徐培坚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禺工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