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04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40
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外层钢管、木笼、内层钢管及拼接木结构,所述内层钢管套置在拼接木结构上,在内层钢管和拼接木结构间浇筑核心再生混凝土,在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间设置木笼并浇筑环形再生混凝土,形成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复合柱的抗压性能,提高复合柱的承载力和耐火性能,延长复合柱的耐火时间。此技术不仅节能环保,而且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提高整体性,更加有效改善复合柱的抗火性能。

A composite column of steel tube splicing wood recycled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
技术介绍
木结构建筑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使用价值。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具有绿色环保、调节湿度、固碳、经济适用等特点。相对于其他材料,木材在加工、建造及拆除过程中污染较少。随着我国对木结构建筑研究的增多,木结构受到越来越多国人和企业的青睐。本结构技术研究的是将小截面尺寸构件拼接成大截面尺寸构件,考虑到大截面尺寸木材价格昂贵,此技术利用小截面尺寸木材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此技术提出的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从力学角度分析,组合后复合柱的抗压性能优于无拼接状态,且整体性有所提高。从燃烧角度分析,使用钢管及再生混凝土可以避免木柱在火灾中直接受热,从而大大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火性能,延长了构件的耐火时间。同时,使用再生混凝土可以废物再利用,减少污染;且使用小截面尺寸方木代替钢筋,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技术节能环保、经济适用,有效改善复合柱的抗压性能及抗火性能,达到延长复合柱耐火时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将小截面尺寸构件拼接成大截面尺寸构件,改善复合柱的抗压性能,提高复合柱的承载力和耐火性能,从而延长复合柱的耐火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包括外层钢管、木笼、内层钢管及拼接木结构,所述内层钢管套置在拼接木结构上,在内层钢管和拼接木结构间浇筑核心再生混凝土,在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间设置木笼并浇筑环形再生混凝土,形成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优选地,所述拼接木结构包括Y型钢板、三个圆木及多个连接螺栓,所述Y型钢板上开有连接螺栓孔,所述三个圆木成三角形贴合设置,在三个圆木上均开设有与Y型钢板对应的预留螺栓孔及安放Y型钢板的槽口,通过螺栓及Y型钢板将三个圆木进行拼接,形成拼接木结构。优选地,在所述Y型钢板上开设的预留螺栓孔大小、间距相同;三个圆木上开设的螺栓孔和Y型钢板上的螺栓孔大小、间距、位置相同;开有的槽口高度与Y型钢板的长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圆木上开设的预留螺栓孔直径比螺栓的直径大1~2mm。优选地,所述螺栓置于拼接木结构的圆木内。优选地,所述木笼包括钢筋及沿方木钢筋圆周设置的多个连接木块,通过环向连接的钢筋将均匀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木块连接成筒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层钢管内套置在拼接木结构,在内层钢管和拼接木结构间浇筑核心再生混凝土,在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间设置木笼并浇筑环形再生混凝土,形成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复合柱的抗压性能,提高复合柱的承载力和耐火性能,延长复合柱的耐火时间。此技术不仅节能环保,而且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提高整体性,更加有效改善复合柱的抗火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Y型钢板连接件-螺栓连接示意图;图4为截取部分拼接木示意图。图中:1为外层钢管、2为环形再生混凝土、3为连接木块、4为钢筋、5为内层钢管、6为核心再生混凝土、7为拼接木结构、8为螺栓、9为Y型钢板、10为圆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包括外层钢管1、木笼、内层钢管5及拼接木结构7,所述内层钢管5套置在拼接木结构7上,在内层钢管5和拼接木结构7间浇筑核心再生混凝土6,在内层钢管5和外层钢管1间设置木笼并浇筑环形再生混凝土2,形成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例所述拼接木结构7包括Y型钢板9、三个圆木10及多个连接螺栓8,所述Y型钢板9上开有连接螺栓孔,所述三个圆木10成三角形贴合设置,本例的圆木10是实心圆木,在三个圆木10上均开设有与Y型钢板9对应的螺栓孔及安放Y型钢板9的槽口,在圆木10内预留安装螺栓8的螺栓孔,将Y型钢板9插入三个圆木10内,通过螺栓8把Y型钢板9和三个圆木10拼接到一起,螺栓8布置在圆木10内部,形成拼接木结构7。圆木10上预留的螺栓孔直径比螺栓8的直径大1~2mm。在所述Y型钢板9上开设的预留螺栓孔大小、间距相同;三个圆木10上开设的预留螺栓孔和Y型钢板9上的螺栓孔大小、间距、位置相同;开有的槽口高度与Y型钢板9的长度相同。在所述螺栓8置于拼接木结构7的圆木10内。Y型钢板9按照图3方式布置螺栓,螺栓孔间距、孔径根据工程情况及相应规范确定;Y型钢板9的截面尺寸根据受力情况和规范设置。拼接木结构7的整体性比无拼接时有所提高,且提高拼接木结构7的承载力及耐火性能;同时,大截面尺寸木材价格昂贵,生长年数较长,利用小截面尺寸木材拼接成大截面尺寸,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如图2所示,所述木笼包括钢筋4及沿钢筋4圆周设置的多个连接木块3,通过环向连接的钢筋4将均匀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木块3连接成筒状构成。本专利技术在具体进行施工时,将三块钢板焊接成Y型钢板9,在Y型钢板9上开设螺栓孔,在三个圆木10的开设相应槽口和螺栓孔;将Y型钢板9插入到三个圆木10的槽口中,在安装过程中始终保持圆木10与Y型钢板9在竖直位置,通过螺栓8将圆木10和Y型钢板9拼接并固定,形成拼接木结构7;将内层钢管5套在拼接木结构7外,并将利用环向连接的方木钢筋4将均匀间隔布置的多个小截面尺寸连接木块3(可以是小截面方木,也可以采用小截面圆木)连接成筒状,形成木笼。小截面尺寸方木或圆木是代替钢筋作用,木材绿色环保,降低成本,利用环向连接的方木钢筋4把所有小截面尺寸方木3连接到一起,形成木笼,代替钢筋作用,提高承载力。再将木笼放置在内层钢管5外,利用外层钢管1套在木笼外,最后向内层钢管5和外层钢管1之间浇注环形再生混凝土2,在内层钢管5和圆木10间浇筑核心再生混凝土6,即形成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钢管、木笼、内层钢管及拼接木结构,所述内层钢管套置在拼接木结构上,在内层钢管和拼接木结构间浇筑核心再生混凝土,在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间设置木笼并浇筑环形再生混凝土,形成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钢管、木笼、内层钢管及拼接木结构,所述内层钢管套置在拼接木结构上,在内层钢管和拼接木结构间浇筑核心再生混凝土,在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间设置木笼并浇筑环形再生混凝土,形成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拼接木-再生混凝土复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木结构包括Y型钢板、三个圆木及多个连接螺栓,所述Y型钢板上开有连接螺栓孔,所述三个圆木成三角形贴合设置,在三个圆木上均开设有与Y型钢板对应的预留螺栓孔及安放Y型钢板的槽口,通过螺栓及Y型钢板将三个圆木进行拼接,形成拼接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拼接木-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军田雨佳张凤丽刘伟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