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100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结构,包括第一施工侧和第二施工侧,所述第一施工侧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的双排桩桩锚支护,所述第二施工侧采用桩锚支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坑结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坑结构的施工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节约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A foundation pit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基坑结构,尤其是临近地铁和公路隧道的基坑,往往因为基坑距离地铁或者公路隧道过近,例如,与地铁的50米保护线范围重叠,临近公路隧道仅几米距离,不但会显著延长施工工期,降低施工进度,还无法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可以解决
技术介绍
涉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结构,包括第一施工侧和第二施工侧,所述第一施工侧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的双排桩桩锚支护,所述第二施工侧采用桩锚支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施工侧的护坡桩桩长31m,桩径1000mm,前排桩桩间距1.5m,后排桩桩间距3.0m,排距3.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施工侧采用的桩锚桩顶埋深1.5m,桩径600mm,桩间距1.2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旋喷桩与支护桩桩长23.4m,桩径1200mm,桩间距1500mm,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35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旋喷桩和支护桩之间设置降水井,井底标高以相邻部位基底以下2.6m进行控制,孔径600mm,井间距6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坑结构施工方法,依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护坡桩旋挖钻孔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测放桩位→制备泥浆→埋设护筒→旋挖钻孔→成孔捞渣→终孔验收→下钢筋笼→下导管→浇筑砼→洗导管和拔护筒→成桩;步骤二、高压旋喷桩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进造孔→终孔检查→高喷台车就位→插管和试喷→提升和旋喷注浆→成桩→移机至下一孔位;步骤三、袖阀管注浆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测量放线和定位孔→钻机就位和调整方位角→质量检测→钻至设计深度→下放袖阀管→质量检验→注水泥浆;步骤四、人工成孔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绑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辘轳→安装吊桶、通风机→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浇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步骤五、全回转成孔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放线定桩位及高程→设备就位→埋设套管→搓入套管→旋挖掏土→吊放钢筋笼→安灌注混凝土→起拔套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步骤一中,基坑支护锚杆设计为150mm钻孔直径,锚杆杆体采用Φs15.2(fpkt=1860MPa)钢铰线,锚固段采用二次压力注浆的施工工艺,在水泥浆初凝后、终凝前进行,终止注浆压力不应小于1.5MPa,浆体材料为P.O42.5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0~0.55;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步骤二中,旋喷桩采用三重管施工,按施工要求,高压水射流的压力宜大于25MPa,气流压力宜取0.7MPa,气体流量0.8~1.2L/min,注浆压力宜为0.2~1.0MPa,水泥浆流量60L/min,提升速度为5~20cm/min,旋转速度为15r/min。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步骤三中,袖阀管采用硬质塑料管,管外径58mm,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大于3.0Mpa;袖筏管每节隔800mm开设6个溢浆孔,溢浆孔直径为8~10mm,袖阀管的底端头包紧扎死,防止封壳料进入袖阀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步骤四中,人工挖孔桩成孔直径1.3m,桩体直径1.0m,混凝土护壁厚度100-150mm,强度等级为C25,壁内沿竖向配置Φ10@150mm,沿环向配置Φ10@150mm钢筋网,钢筋网上下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护壁模板壁厚2mm,分四块,接口处焊接30mm*30mm角铁,模板采用Φ10钢筋加肋。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节约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坑结构与地铁区间及公路隧道平面关系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坑结构的主楼部分基坑与地铁及公路隧道剖面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坑结构的配套部分基坑与地铁及公路隧道剖面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坑结构与公路隧道及地铁区间剖面关系综合示意图;图5为护坡桩旋挖钻孔施工流程图;图6为高压旋喷桩施工流程图;图7为袖阀管注浆施工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结构,适用于临近地铁区间或者公路隧道的区域,包括第一施工侧和第二施工侧,所述第一施工侧可临近地铁区间设置且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的双排桩桩锚支护,可用于控制地下水,所述第二施工侧可临近公路隧道设置且采用桩锚支护。为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基坑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现举如下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基坑结构的第一施工侧临近地铁区间,第二施工侧临近公路隧道,距离约20m宽度侧穿地铁50m保护线范围内,地铁区间距离第一施工侧为24.5m-27.0m;公路隧道距离基坑结构最近的为设备房间,距离基坑结构的支护结构仅3.1m;其余部位距离基坑结构的支护结构11.2m。再结合图2-4所示,本申请基坑结构分为东侧主楼及西侧配套区域,主楼部位基坑深度约为20.4m,配套部位基坑深度约为24.4m;道路隧道部位基底埋深为11.4m,敞口段基底埋深为15.0m;区间隧道为盾构区间,管片外径6m,隧道底埋深约31.15m。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施工侧的护坡桩桩长31m,桩径1000mm,前排桩桩间距1.5m,后排桩桩间距3.0m,排距3.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所述第二施工侧采用的桩锚桩顶埋深1.5m,桩径600mm,桩间距1.2m。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与前排支护桩咬合作为止水帷幕控制地下水,共128根高压旋喷桩,所述旋喷桩桩长23.4m,桩径1200mm,桩间距1500mm,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350mm。在旋喷桩和支护桩之间设置降水井,井底标高以相邻部位基底以下2.6m进行控制,孔径600mm,井间距6m,总计28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坑结构施工方法,依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护坡桩旋挖钻孔施工,请结合图5所示,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测放桩位→制备泥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施工侧和第二施工侧,所述第一施工侧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的双排桩桩锚支护,所述第二施工侧采用桩锚支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施工侧和第二施工侧,所述第一施工侧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的双排桩桩锚支护,所述第二施工侧采用桩锚支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工侧的护坡桩桩长31m,桩径1000mm,前排桩桩间距1.5m,后排桩桩间距3.0m,排距3.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施工侧采用的桩锚桩顶埋深1.5m,桩径600mm,桩间距1.2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与支护桩桩长23.4m,桩径1200mm,桩间距1500mm,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3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旋喷桩和支护桩之间设置降水井,井底标高以相邻部位基底以下2.6m进行控制,孔径600mm,井间距6m。


6.一种基坑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护坡桩旋挖钻孔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
测放桩位→制备泥浆→埋设护筒→旋挖钻孔→成孔捞渣→终孔验收→下钢筋笼→下导管→浇筑砼→洗导管和拔护筒→成桩;
步骤二、高压旋喷桩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
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进造孔→终孔检查→高喷台车就位→插管和试喷→提升和旋喷注浆→成桩→移机至下一孔位;
步骤三、袖阀管注浆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
测量放线和定位孔→钻机就位和调整方位角→质量检测→钻至设计深度→下放袖阀管→质量检验→注水泥浆;
步骤四、人工成孔施工,具体按以下工序施工: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绑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辘轳→安装吊桶、通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刘京城申利成钟涛钟鑫张羽李振波卢海丰李哲赵健成李文忠葛占祥吴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