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及会车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0701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及会车方法,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两门架结构,所述门架结构沿纵桥向设置于桥梁上;若干连系梁,所述连系梁用于连接两所述门架结构;两套起升系统,两套所述起升系统分别设置于两所述门架结构中;所述起升系统用于吊装空载运梁车。所述会车方法利用上述提升装置将空载运梁车提升至高处,使重载运梁车从其下方通过,以完成桥上会车。

A lif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beam transport and passing car on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及会车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及会车方法。
技术介绍
高铁线路中,桥梁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高铁桥梁普遍采用梁场预制、运梁车运梁、架桥机架梁这一最经济的施工模式。箱梁预制场的征地、建设、复耕、设备投入等耗资巨大,为节约施工成本,箱梁预制场设置的间隔距离较大,使运梁时间成为运架梁施工作业的控制因素,降低了架梁作业效率。为使运梁、架梁作业工序效率相互匹配,在运距较大时可采用两台运梁车配套一台架桥机进行运架梁作业。高铁线路宽度只允许运梁车单向通行,为错车通行,可加宽某段路基作为会车点,其缺点是征地、建设费用高,会车地点不能更换。为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桥上会车方法,即在桥上会车点预先安装会车提升装置,当空载运梁车返回箱梁预制场、抵达会车点时,利用会车提升装置提升空载运梁车,待重载运梁车从其下方通过后,将空载运梁车下降至桥面,实现桥上会车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及会车方法,能够实现桥上会车,且使会车点可移动,经济高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包括:两门架结构,所述门架结构沿纵桥向设置于桥梁上;若干连系梁,所述连系梁用于连接两所述门架结构;两套起升系统,两套所述起升系统分别设置于两所述门架结构内侧;所述起升系统用于吊装空载运梁车,将空载运梁车升至高处或降至桥面。进一步的,所述门架结构为O型封闭结构,其包括两上曲梁、两下曲梁和两支撑底座,两支撑底座设置于桥梁上,门架结构的荷载通过支撑底座传递到桥梁上;两个支撑底座之间通过一下横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横桥向断面呈足形,其包括上连接部、脚趾部和下连接部,所述脚趾部逐渐变矮,脚趾部末端设置有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用于与下横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下横梁之间通过销轴和开口销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横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靴板。进一步的,两所述起升系统为平衡吊点式起升系统和/或两独立吊点式起升系统。进一步的,一个门架结构内采用平衡吊点式起升系统,另一个门架结构内采用两独立吊点式起升系统,形成四点起吊、三点平衡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平衡吊点式起升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门架结构左右两侧的两卷扬机、两转向滑轮、两定滑轮、两平衡滑轮,以及一钢丝绳和一吊具;所述吊具上对称设置有两动滑轮,所述钢丝绳一端与左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左侧的转向滑轮、左侧的定滑轮,然后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再向上绕过左侧的定滑轮后水平通过左侧的平衡滑轮和右侧的平衡滑轮,钢丝绳在两个所述平衡滑轮之间掉角穿绳,钢丝绳绕过右侧的平衡滑轮和右侧的定滑轮后向下绕过右侧的动滑轮再向上绕过右侧的定滑轮后通过右侧的转向滑轮与右侧的卷扬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独立吊点式起升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门架结构左右两侧的两卷扬机、两转向滑轮、两定滑轮、两钢丝绳固定座两钢丝绳以及一吊具;所述吊具上对称设置有两动滑轮;左侧的钢丝绳一端与左侧的卷扬机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左侧的转向滑轮、左侧的定滑轮,然后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再向上绕过左侧的定滑轮后水平延伸与右侧的钢丝绳固定座固定连接;右侧的钢丝绳与左侧的钢丝绳穿绳方式相互对称。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方法,其步骤如下:在箱梁预制场与待架桥跨之间的桥上会车点预先安装所述会车提升装置,当空载运梁车返回抵达会车点时,利用所述会车提升装置提升所述空载运梁车至高处,待重载运梁车运梁到达会车点,从会车提升装置提起的空载运梁车下方通过,将空载运梁车下降至桥面,返回箱梁预制场运梁,完成桥上会车作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及会车方法,其实现了运梁车在桥上会车,克服了征地建设以加宽某段路基作为会车点的缺陷,降低了会车点建设的费用,并且该会车点可以根据需要在桥上移动,大大提高了桥上会车作业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会车提升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会车提升装置的后车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平衡吊点的起升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是会车提升装置的前车结构示意图。图5是采用两独立吊点的起升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是支撑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支撑底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下横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下横梁与靴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是会车提升装置地面提升的示意图。图11是会车提升装置会车使用状态的后车示意图。图12是会车提升装置会车使用状态的前车示意图。图13是桥上会车点安装会车提升装置的示意图。图14是会车过程中重载运梁车从空载运梁车下方通过的示意图。图15是会车完成后空载运梁车返回箱梁预制场的示意图。其中:1门架结构、1-1上曲梁、1-2下曲梁、1-3支撑底座、1-3-1上连接部、1-3-2脚趾部、1-3-3支撑底板、1-3-4下连接部、1-3-5开口销孔;1-4下横梁;1-4-1横梁连接部、1-4-2销轴、1-4-3连接卡槽;2连系梁、3靴板、3-1卡扣;4起升系统、4-1卷扬机、4-2定滑轮、4-3转向滑轮、4-4动滑轮、4-5吊具、4-6钢丝绳、4-7平衡滑轮、4-8钢丝绳固定座;100混凝土箱梁、200桥墩、300空载运梁车、400重载运梁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包括两门架结构1、若干连系梁2、和设置在所述门架结构1内部的起升系统4;所述门架结构1沿纵桥向设置于桥梁上;所述连系梁2用于连接两所述门架结构1,连系梁2的两端分别与门架结构1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两套所述起升系统4分别设置于两所述门架结构1中,可减轻提升装置的自重;所述起升系统4用于吊装空载运梁车300,将空载运梁车升至高处或降至桥面。本实施例中,两个门架结构1间通过三根连系梁2连接,3根联系梁属于弱连接,仅用于加强整套装备的纵桥向稳定性。如图2所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两门架结构(1),所述门架结构(1)沿纵桥向设置于桥梁上;/n若干连系梁(2),所述连系梁(2)用于连接两所述门架结构(1);/n两套起升系统(4),两套所述起升系统(4)分别设置于两所述门架结构(1)内侧;所述起升系统(4)用于吊装空载运梁车,将空载运梁车升至高处或降至桥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两门架结构(1),所述门架结构(1)沿纵桥向设置于桥梁上;
若干连系梁(2),所述连系梁(2)用于连接两所述门架结构(1);
两套起升系统(4),两套所述起升系统(4)分别设置于两所述门架结构(1)内侧;所述起升系统(4)用于吊装空载运梁车,将空载运梁车升至高处或降至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结构(1)为O型封闭结构,其包括两上曲梁(1-1)、两下曲梁(1-2)和两支撑底座(1-3),两支撑底座(1-3)设置于桥梁上,门架结构(1)的荷载通过支撑底座(1-3)传递到桥梁上;两个支撑底座(1-3)之间通过一下横梁(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3)横桥向断面呈足形,其包括上连接部(1-3-1)、脚趾部(1-3-2)和下连接部(1-3-4),所述脚趾部(1-3-2)逐渐变矮,脚趾部(1-3-2)末端设置有下连接部(1-3-4),所述下连接部(1-3-4)用于与下横梁(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3)与所述下横梁(1-4)之间通过销轴和开口销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1-4)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靴板(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起升系统(4)为平衡吊点式起升系统和/或两独立吊点式起升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上运梁会车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门架结构(1)内采用平衡吊点式起升系统,另一个门架结构内采用两独立吊点式起升系统,形成四点起吊、三点平衡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上运梁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兴李朝红陈晓明丁有成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无锡瑞盛高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