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69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级冷凝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冷凝管组,冷凝管组的一端设有进入管,一端设有送出管;所述进入管和送出管分别贯穿于罐体的两侧,并位于罐体两侧的上端处;所述冷凝管组若干层的平行排列的冷凝管组件组成;所述冷凝管组件呈连续的侧“S”形管状结构,且冷凝管组件的两侧罐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侧卡板,冷凝管组件的下侧罐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下卡板,相邻的冷凝管组件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分层的结构设计,并优化各层级的连接结构关系,方便后期的维护保养拆装,并可针对实际需求对冷凝器进行调整。

A fast detachable multi-layer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冷凝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在水冷式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则会被冷却水带走,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大多采用多回路的结构设计,以提高效率,但是目前市面上采用的大多是一体式的多回路结构,这种结构再后期的维护保养和安装使用上,较为麻烦,同时也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对冷凝器的结构进行灵活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其特点为采用分层的结构设计,并优化各层级的连接结构关系,方便后期的维护保养拆装,并可针对实际需求对冷凝器进行调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冷凝管组,冷凝管组的一端设有进入管,一端设有送出管;所述进入管和送出管分别贯穿于罐体的两侧,并位于罐体两侧的上端处;所述冷凝管组若干层的平行排列的冷凝管组件组成;所述冷凝管组件呈连续的侧“S”形管状结构,且冷凝管组件的两侧罐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侧卡板,冷凝管组件的下侧罐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下卡板,相邻的冷凝管组件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作为优化,所述进入管和送出管与冷凝管组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作为优化,所述连接组件均位于冷凝管组件的上端处,且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的冷凝管组件呈连续的侧“S”形结构。位于上端方便后续人工安装操作,从上端就对冷凝管组件进行拆卸。作为优化,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双头卡管、右拧紧螺母、右连接管、左拧紧螺母和左连接管;所述双头卡管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结构,且在其外螺纹结构上设有贯穿整个螺纹结构的开口槽;所述右连接管和左连接管的内端分别卡嵌于双头卡管两端的外螺纹结构中,并分别通过右拧紧螺母和左拧紧螺母固定;所述右连接管和左连接管的外端均设有外螺纹结构。作为优化,所述右拧紧螺母和左拧紧螺母的内切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且朝向双头卡管一端的开口较大。通过带有开口槽的螺纹结构与逐渐缩小的内螺纹结构,实现了管道之间的锁死,方便安装使用。作为优化,所述开口槽以双头卡管的中心为轴心环绕等距的在双头卡管的外螺纹结构上设有多个。均匀等距的设有多个方便受力均匀。作为优化,所述双头卡管中部的外径大于双头卡管两端外螺纹结构的外径。起到卡位限制的作用,防止脱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层级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保证了回路结构的长度,同时方便了后续安装与维护保养。其次优化了连接组件的结构设计,在安装过程可直接将冷凝管组件通过卡板放置定位再进行连接,大大降低安装难度;改进部分结构,使设备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剖视图。其中,罐体1、进入管2、送出管3、冷凝管组件4、连接组件5、侧卡板6、下卡板7、双头卡管51、开口槽52、右拧紧螺母53、右连接管54、左拧紧螺母55、左连接管5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有冷凝管组,冷凝管组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进入管2,一端螺纹连接有送出管3;所述进入管2和送出管3分别贯穿于罐体1的两侧,并位于罐体1两侧的上端处;所述冷凝管组若干层的平行排列的冷凝管组件4组成;所述冷凝管组件4呈连续的侧“S”形管状结构,且冷凝管组件4的两侧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侧卡板6,冷凝管组件4的下侧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下卡板7,通过侧卡板6和下卡板7实现了对冷凝管组件4的安装定位。相邻的冷凝管组件4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5相连接,且连接组件5均位于冷凝管组件4的上端处,且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的冷凝管组件4呈连续的侧“S”形结构。位于上端方便后续人工安装操作,从上端就对冷凝管组件进行拆卸。冷凝管组件4连续的侧“S”形管状结构和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的冷凝管组件4连续的侧“S”形结构,大大加长了管路的长度,提高了效率,利用了整体空间。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双头卡管51、右拧紧螺母53、右连接管54、左拧紧螺母55和左连接管56;所述双头卡管51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结构,且在其外螺纹结构上设有贯穿整个螺纹结构的开口槽52;所述右连接管54和左连接管56的内端分别卡嵌于双头卡管51两端的外螺纹结构中,并分别通过右拧紧螺母53和左拧紧螺母55固定;所述右连接管54和左连接管56的外端均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右拧紧螺母53和左拧紧螺母55的内切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且朝向双头卡管51一段的开口较大。通过带有开口槽的螺纹结构与逐渐缩小的内螺纹结构,实现了管道之间的锁死,方便安装使用。所述开口槽52以双头卡管51的中心为轴心环绕等距的在双头卡管51的外螺纹结构上设有多个。均匀等距的设有多个方便受力均匀。所述双头卡管51中部的外径大于双头卡管51两端外螺纹结构的外径。起到卡位限制的作用,防止脱扣。工作原理为:首先根据需求将适宜的冷凝管组件4通过罐体1内壁的侧卡板6和下卡板7安放在罐体1内部进行定位固定。此时开始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相邻的冷凝管组件4,首先通过右连接管54的螺纹结构与一端的冷凝管组件4连接固定,然后将右拧紧螺母53套于右连接管54的外部,在将双头卡管51的一端套于右连接管54的外部,然后安装固定左连接管56,并将左拧紧螺母55套于左连接管56的外部,然后调整双头卡管51的位置,依次拧紧右拧紧螺母53和左拧紧螺母55,由于双头卡管51的两端具有开口槽52,同时右拧紧螺母53和左拧紧螺母55的内螺纹切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因此双头卡管51的两端会缩小以实现固定锁死的功能,为确保密封效果,固定时可在双头卡管51的两端开口槽52处缠绕有生料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且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有冷凝管组,冷凝管组的一端设有进入管(2),一端设有送出管(3);所述进入管(2)和送出管(3)分别贯穿于罐体(1)的两侧,并位于罐体(1)两侧的上端处;所述冷凝管组若干层的平行排列的冷凝管组件(4)组成;所述冷凝管组件(4)呈连续的侧“S”形管状结构,且冷凝管组件(4)的两侧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侧卡板(6),冷凝管组件(4)的下侧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下卡板(7),相邻的冷凝管组件(4)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5)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有冷凝管组,冷凝管组的一端设有进入管(2),一端设有送出管(3);所述进入管(2)和送出管(3)分别贯穿于罐体(1)的两侧,并位于罐体(1)两侧的上端处;所述冷凝管组若干层的平行排列的冷凝管组件(4)组成;所述冷凝管组件(4)呈连续的侧“S”形管状结构,且冷凝管组件(4)的两侧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侧卡板(6),冷凝管组件(4)的下侧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其大小匹配的下卡板(7),相邻的冷凝管组件(4)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管(2)和送出管(3)与冷凝管组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均位于冷凝管组件(4)的上端处,且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的冷凝管组件(4)呈连续的侧“S”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多层式级冷凝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李铠男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凯捷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