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31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配合使用。该组件包括开口式PVC管、旋转件、以及短管,开口式PVC管的开口沿管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开口边部分别绕管轴反方向卷曲,部分重叠形成套管,套管位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间的洞中,直径与洞口内径相匹配;在开口边部的末端还粘贴有胶带;旋转件包括竖向杆,以及连接在竖向杆两端的水平杆和螺丝钉,竖向杆穿出模板封板上的安装孔,旋转水平杆将螺丝钉旋入楼板模板中;短管套装在竖向杆上,位于在模板封板和水平杆之间。该套管组件结构紧凑、组装简单、拆除容易、套管内径可根据预留洞口径进行调节,周转使用方便,可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人强度。

Floor reserved hole sleev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尤其作为水电专业楼板预留洞口的临时套管构件使用。
技术介绍
传统施工方法是在模板上固定按设计要求预留洞口大小的直的钢套管,在混凝土浇筑时套管容易偏位,且固定比较麻烦。套管内部容易进混凝土,套管难以拆除或拆除时容易破坏孔口边缘的混凝土,且极易造成管道安装填充混凝土位置渗水,另外,钢套管的管径固定,无法应用于其他口径的预留洞施工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组装简单、拆除容易、套管内径可根据预留洞口径进行调节的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其周转使用方便,且可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人强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配合使用,该组件包括:开口式PVC管、旋转件、以及短管,其中,所述开口式PVC管中的开口沿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开口边部分别绕管轴反方向卷曲(即一开口边部绕管轴顺时针卷曲,另一开口边部绕管轴逆时针卷曲),且部分重叠形成套管,所述套管位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之间,所述套管的直径与预留洞内径相匹配;其中,在开口边部的末端还粘贴有用于固定其的胶带;所述旋转件包括竖向杆,以及固定连接在竖向杆两端的水平杆和螺丝钉,所述竖向杆穿出模板封板上的安装孔,通过旋转水平杆将螺丝钉旋入楼板模板中,进而将模板封板和楼板模板固定;所述短管套装在竖向杆上,且位于在模板封板和水平杆之间,且处于压紧状态。优选地,所述开口式PVC管是通过将PVC管沿管的长度方向剖开制作而成,其中,剖之前,PVC管的内径大于预留洞洞口内径。优选地,所述竖向杆和水平杆均由钢筋制成,所述水平杆焊接固定在竖向杆顶端,且与竖向杆垂直,所述螺丝钉焊接固定在竖向杆的底端,且与竖向杆同轴。优选地,所述短管为直径2cm的PVC管。优选地,开口边部的重叠部分在套管圆周方向上所占角度范围为1°~180°。更优选地,开口边部的重叠部分在圆周上所占角度范围为1°~60°。具体优选30°。优选地,所述开口式PVC管的底端还设置有与管壁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楼板模板上。优选地,位于套管内侧的一开口边部的外表面上和位于套管外侧的另一开口边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用于临时固定两个开口边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中套管的内径可调,可根据预留洞口径进行调节,从而可周转应用于各种大小口径的预留洞施工中;该组件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容易拆除、周转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使用该组件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工人了强度,适于普遍推广使用。其中,本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场材料,PVC管和钢筋不易发生变形,成本较低,施工速度快;进行浇筑混凝土作业时,可直接固定在预留洞口位置,起到临时固定套管的作用,组装简单,易于施工而且预留洞口效果美观;开口式PVC管和旋转件拆除后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减少项目资金开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安装后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安装后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与图中所示的楼板模板7和模板封板2配合使用。该组件包括:开口式PVC管、旋转件、以及短管5。本技术中的模板封板2可以为透明材质,套管组件安装后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开口式PVC管中的开口沿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开口边部(31、32)分别绕管轴反方向卷曲(即开口边部32绕管轴顺时针卷曲,开口边部31绕管轴逆时针卷曲),且部分重叠形成套管3,套管3位于楼板模板7和模板封板2之间,套管3的直径与预留洞内径相匹配;其中,在一开口边部31的末端还粘贴有用于固定其的胶带(未示出)。优选地,两个开口边部(31、32)的重叠部分在套管3圆周方向上所占角度范围为1°~180°。更优选地,两个开口边部(31、32)的重叠部分在在套管3圆周方向上所占角度范围为1°~60°。具体为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30°。如图1所示,旋转件包括竖向杆4,以及固定连接在竖向杆4顶端的水平杆1和底端的螺丝钉6,竖向杆4穿出模板封板2上的安装孔,通过旋转水平杆1将螺丝钉6旋入楼板模板7中,进而将模板封板2和楼板模板7固定。短管5套装在竖向杆4上,且位于在模板封板2和水平杆1之间,具体地,短管5为直径2cm的PVC管。本技术采用PVC管和钢筋制作套管组件,制作简单;采用开口式PVC管使得套管3的内径可调,从而方便了各种大小口径的预留洞的施工;采用胶带固定开口端部,使得套管3内径与预留洞口径相匹配,固定方便且容易拆除;螺丝钉6和水平杆1的设置使得固定更方便,且稳定,避免了套管3内部容易进混凝土的问题;另外,本技术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拆除简单、便捷、省力。下面通过具体施工方法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第一步,将直径大于洞口口径的PVC管沿管纵向剖开,形成开口,开口处包括两个开口边部(31、32),通过将两个开口边部(31、32)重新合拢卷曲叠加,调整到适合洞口大小口径,再用胶带沿管纵向抛开处(即一开口边部31的末端)固定住。第二步,竖向杆4和水平杆1均就地取材,采用钢筋制作,在竖向杆4的顶端焊接水平杆1,使得水平杆1与竖向杆4垂直,水平杆1作为旋转把手对竖向杆4进行旋转,竖向杆4的下端焊螺丝钉6,且两者同轴。套管3上口有防止混凝土堵塞套管3的模板封板2,模板封板2中间设置有安装孔,竖向杆4从安装孔穿过,在水平杆1与模板封板2之间的竖向杆4上套有直径2cm的PVC短管5。第三步,先将需要预留位置的平面几何尺寸在施工楼板模板7上定位,将开口式PVC管放到定位上,拧动水平杆1,竖向杆4下端的螺丝钉6钻入到楼板模板7内,水平杆1将PVC短管5顶紧在模板封板2上。第四步,浇筑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后,拧动水平杆1,撤除上部的模板封板2,再将胶带切除,可以轻轻划开,将划开后的开口式PVC管用手挤压,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口式PVC管围绕管轴卷曲成更小直径的卷筒状,直接撤出预留洞。全部拆卸后的套管组件可以继续周转使用到其他口径的预留洞施工中。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开口式PVC管的底端还设置有与管壁垂直的支撑板(未示出),支撑板支撑在楼板模板7上。支撑板的长和宽在2cm~5cm左右,可以有PVC板制作而成。支撑板的设置从而使得套管3平稳地置于楼板模板7上,避免了套管3容易偏位的问题。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位于套管3内侧的一开口边部31的外表面上和位于套管3外侧的另一开口边部3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魔术贴(未示出),用于临时固定两个开口边部(31、32)。魔术贴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为2cm~5cm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该组件包括开口式PVC管、旋转件、以及短管,其中,/n所述开口式PVC管中的开口沿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开口边部分别绕管轴反方向卷曲,且部分重叠形成套管,所述套管位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之间,所述套管的直径与预留洞内径相匹配;其中,在开口边部的末端还粘贴有用于固定开口边部的胶带;/n所述旋转件包括竖向杆,以及固定连接在竖向杆两端的水平杆和螺丝钉,所述竖向杆穿出模板封板上的安装孔,通过旋转水平杆将螺丝钉旋入楼板模板中,进而将模板封板和楼板模板固定;/n所述短管套装在竖向杆上,且位于在模板封板和水平杆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该组件包括开口式PVC管、旋转件、以及短管,其中,
所述开口式PVC管中的开口沿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开口边部分别绕管轴反方向卷曲,且部分重叠形成套管,所述套管位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之间,所述套管的直径与预留洞内径相匹配;其中,在开口边部的末端还粘贴有用于固定开口边部的胶带;
所述旋转件包括竖向杆,以及固定连接在竖向杆两端的水平杆和螺丝钉,所述竖向杆穿出模板封板上的安装孔,通过旋转水平杆将螺丝钉旋入楼板模板中,进而将模板封板和楼板模板固定;
所述短管套装在竖向杆上,且位于在模板封板和水平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式PVC管是通过将PVC管沿管的长度方向剖开制作而成,其中,剖之前,PVC管的内径大于洞口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杆和水平杆均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忠振王章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